孙军

2011-08-23 19:58 | 作者:鄱阳湖的风 | 散文吧首发

李文旺

孙军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所以说老朋友有两个含义,一是我们交往的时间长,而且到现在关系一直较好,二是他比我年长十几岁,自然资格比我老些,经验比我老到些。

孙军的老家在上海,六十年代末期,他和许多上海下放知青一样,来到了我们江西。经过十几年的拼搏,他逐渐成为一名正科级的干部,先在江西横峰县政协当秘书长,后来又到科协当了八年多的主席。

1992年中秋节后的一天,当时作为县政协秘书长的孙军同志亲临我的办公室,一时间让我有些受宠若惊,因为他已经是好几年的正科在职干部,和我们卫生局的局长平级呢,而我不过是个卫生系统普通一员。孙军见我对他又是倒茶又是敬烟,就开玩笑似地说他是慕名而来。我一想我也没有什么名啊。他就提起了我两个月前在上饶地区的一次诗词获的奖情况,我这才恍然大悟。我笑笑说:“原来我们的孙秘书长还是一位伯乐,可惜我不是千里马啊。”孙军说:“是不是千里马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全国有全国的千里马,全省有全省的千里马,你充其量是个卫生系统的千里马吧!”说罢他哈哈大笑起来了。他笑得豪爽开心,我真为有这么一位领路人感到十分高兴甚至荣幸,也为他的乐观和快人快语所感染。

身为政协秘书长的孙军同志同时也是县诗词协会的副会长,因为他的社会活动较为频繁,实际上他的工作做得比当时的会长更多,更有力度。1994年,我调入县委党史办,我和他的接触就更多了,因为我们的办公室几乎连在一起。我时常就诗词上的问题对他刨根问底,他也乐意提携,有问必答。我们的关系很快十分融洽。

在孙军的大力推荐下,我很快成为县诗词协会的理事,1996年,我又成为县诗词协会的秘书长。从当时的全地区来看,三十一岁的县诗词协会秘书长还是没有过的,因为我们这个群众团体里边大多数不光是懂得诗词创作的人,更是一些德高望重者。我绝对没有说我多么能干的意思,因为这个荣誉的得来大部分是孙军同志帮助的结果。在这四年以来,孙军同志对于我的创作花了不少心血,特别是对于我的任职,他是极力举荐的,他甚至力排众议,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

那几年,我们全县的诗词会刊办得红红火火,所刊登的一些诗词深受社会的好评。1999年10月,到了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为了在意识形态领域更好地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孙军同志在协会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上下奔波,为出版建国四十周年诗词专集而大声疾呼,终于筹集了一笔丰厚的出版经费,进而我们那本《岑山清韵》很快和读者见面了。

后来,我们又不下十次地出席了全地区各个层次的诗词会议,我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为县里的诗词增光,丝毫没有文人相轻的迹象,有的只是逐渐加深的感情

最让我感叹的是,孙军同志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按照他的资历和社会影响,他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出任诗词协会会长,可是他竟然几度谦让,长期当他的副会长,这和当今不少人不谋做事专谋做官是有天壤之别的。2002年,江西省委统筹出版一本《上海知青在江西》,通知印发到我们党史办,我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他表现得十分兴奋,甚至还说谢谢。结果我们一起努力,完成了对我们县里三位上海知青(包括他自己)的采访和写作小传的任务。由于我们的资料翔实,字数均达到五千字的要求,所以三篇小传全部被《上海知青在江西》编委会采用。一县写三篇,这在全省各县是唯一一个的。

孙军同志于2010上半年正式退休,可是由于他的笔杆子强,是个多面手,县里几个单位决定重金返聘他,他最后选择了县委办。有人说,为党做事,他为什么不选择不要返聘金呢?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凡事也得因人而异,对于孙军同志,当年他多少上海老乡返回上海老家,和他同样素质的大多数人早已经在各个领域功成名就。所谓的重金也不过是将近两千元的报酬,如果叶落归根的话,这点收入对于他回老家置办房产只能是中送炭,更何况他如果回老家,远比早已经回上海的人陌生得多,精神上也会寂寞得多。古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孙军同志,我们应该有更多的理解。

人只要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责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