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开始信仰 (二)

2011-08-18 22:16 | 作者:了了蓝 | 散文吧首发

明天,开始信仰

——给18岁青的随想录

一.九零后的自己,和与生命的对话

从自己的出生到如今的风华正茂,已经走过了十七个年头了,转眼便是那迫不及待、即将到来的十八岁,也算是一个生命里程里的里程碑,心中不免有一份欣喜,却又凭空多了一份悲伤青春正如诗人所说的,既是花季,亦是季。从前的我们亦如小在巢中,等待父母的食物与抚,期待着羽翼的渐渐丰满,对未来充满了好奇、渴望与追求。

生而为人是一种快乐,快乐是人生的主题,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我们就能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对于生活,我一直不敢说什么,一直不敢。生活太大了,大到了无法找到合适语言来描绘,“生下来,活下去”,一来一去,极近简单的六个字,又能够说明了什么?生命是上天的恩惠、父母亲的给予和其精神与灵魂的延续,生活是生命里极其重要的一个节目,或许会没有观众,自己却也要在孤独中学会生存,自导自演,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演绎、绽放最美的自己。

“背景”在这个时代成为了主旋律,成为了最为敏感和最具冲击力的字眼。即使我们没有一个叫“李刚”的父亲,但现今的我们都该为自己感到庆幸,即使残疾,纵使面对着更加残酷的现实,我们依然可以抱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名字,一个专属于自己、充满了父母期望的名字,这便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名字无贵无贱,而在科幻小说中也许会这样说,假使地球上的人口无限制的增长下去,十年,百年,也许一千年以后,名字将会成为一件奢侈品,若是有人一遍一遍用一串奇怪的代号称呼着你时,你回头,是否还会感到一种亲切的东西在体内流动?现在也许不会。没有经历过沙漠,怎么会懂得水源的宝贵?然而多年后,也许你的子子孙孙,会的。

从出生到开始记事,两三年,对父母来说,也许是极其漫长的一段岁月,而那往日里的种种,却也是从后来亲戚邻居口中一点一滴得以积累,慢慢组合成一个曾经在大街小巷里疯狂奔跑着得少年

再到后来啊,当九零后以一个全新的面孔进入我们的社会,而自己也被冠名以九零后的一代,像是盖邮戳,这仿佛成了这个社会的一种元素,一种标识,对于这样一件事,我没有完全的承认,也没有完全的否认,当一个社会以青少年作为封面时,至少是一种社会与人文的进步,梁启超这样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而九零后的放荡不羁,优越的生活环境……却也成为另一种无形的负担。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其信息传播速度已经无法想象,而对九零后的种种恶评,也竟在一时间如潮水般涌进互联网,而我则认为九零后作为年轻的中国新一代,拥有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坚强后盾。有一句话这样说“attitudeis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我相信若是我们以正确的眼光去展望未来,九零后,我相信会为中国崛起而奋斗!

其实我们可以一步一步的去实现理想,不必在等待中徒耗生命,如果现在就能一步一步地努力接近,我们就不会活了半生,却出现自己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所以做人,要活在当下。

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活着,因为一直在思想着,还好,精神还在这,每一天都活着,却不知道今天如此,明天会怎样,明天的明天又该如何?

直到一节语文课,当老师谈及“为什么而生活”,同学们则众说纷纭,为了父母,为了社会……“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死亡”,“沦落街头,伶仃孤苦的一个人老去,与老之将死,有尊严的看着世界,是两种极端的死法,更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遇,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念,人只有在生前努力奋斗,埋头向生活道路之上,才能以一种高姿态进入生活与社会,才能为了生命更好的生活,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这样认为,也这样说。

时间和生命对于一个还未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仿佛是一个无法触及的概念和模糊的印象,生命有多长?确乎不太清楚,只是知道今天的太阳落下,还会在明天的东方再次升起,明天,还有明天,而若是做一个计算,也许这就会有些眉目——假使你拥有一百年的寿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小时3600秒,一辈子,一个一百年的一辈子,也就是3153600000秒,而一只钟表上的秒针,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走掉近3200万次,如此说来,就算是一个饱和的生命,会有多少个3200万次?

也许数字才能给人以更大的感触和警醒,中国人从古至今是精于计算的,而多少人又算清了生命这笔账?在相同的时间内,你得到了多少?换句话说,你盈利了多少?生活正就是生命所经营的,而在这不断的给予-获得的过程中,是否得大于失?当然,在这场与生命的竞争中,目标不在是纯粹的金钱,而更多的该是一个健壮的身体,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个丰富的大脑,甚至是一些丰富的经,一切所获得的,都将成为武装自己最精良的装备。生命是一场马拉松,没有生理和心理的健壮,作为自己拼搏和冲刺的强有力的后盾,恐怕一切所谓的理想和目标只能成为空谈了。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英雄甚至说从未缺乏过,而在地球六十亿人口中,能够称得上英雄的,亦如牛毛,而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缺乏的不会再是英雄,而是更多具有英雄主义的“非英雄”,正如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以及这一代的九零后,也许我们不可能再做到“站起来是一座雕像,倒下去是一座丰碑”,但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后遗症”,我们该学会,也该具有英雄主义的精神,这不仅是对生活,也该是对生命的诠释。

最后,就以安娜·迪拉德的一句话作结:

“Haowespendourdayis,ofcourse,howwespendourlives”

(我们怎么打发时间,当然,也就是我们怎样度过一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