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个体体验

2008-08-27 21:09 | 作者:山洼 | 散文吧首发

山洼有个习惯边看电视边吃饭,头脑和嘴同时工作。打开电视机里面讲,今天是“读书日”。

第一次听这个消息感觉很新鲜,喜欢看书书的他,本应该知道这个节日的却不知晓。饭也顾不得吃了,认真听上面讲。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目的,促进人们重视阅读习惯,延续人类书籍文明。

报道中说,我国国民阅读率年年呈总体下降趋势,有读书习惯的人仅有百分之五。全年人均阅读书只有四本半。记者在学生中调查只有百分之十六的家庭拥有六十本以上的书。半数以上家长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罗列这些数字在山洼看来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工作的厂子职工一千多人,知识分子占了三分之一。仔细搜寻自己记忆,爱书、看书、藏书都有谁?除他这个假知识分子以外,想不起来任何人的名字。那年搬迁西安,他整理出的书籍用香烟箱盛了二十多包,估计超过几千册。搬家民工看他家的东西少,受眼睛蒙骗抢着搬,两组人争得不可开交,一组先下手搬了东西就跑;另一组只好放弃灰溜溜走了。几件家具搬完,剩下靠墙垒着的书,他们认为是衣服被子之类的东西,很轻松就能抱着走,没有想到得用全身的劲,才能抱起来。叫着问:“是什么?”山洼说:“书”。那些书在民工心里比砖头还要沉重,要扛着一步一步爬上五楼。他们喘着粗气呲牙咧嘴问:“你的书怎么这么多?人家搬家,你搬书……”山洼想他们刚才抢的情景笑着说:“这些书都是上好的“木头”能不重吗?”,他们不霄一顾看山洼,一定在心里骂:狗屁,什么破烂玩意,五毛钱一公斤。他们不看书,所以不懂爱书人对书的情感。更不了解书对山洼的意义。拥有这些书对山洼来说,是拥有财富,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一本书就是他一位朋友、一本书里就有一颗鲜活的心灵在跳动。有这么多朋友他能不幸福吗?心永远不会寂寞。窝在一个角落随手拿起一本,就可以同他们对话,感受文字美好

山洼知道像他这种人在人群中很少很少,单位可能只有他一个“稀罕物”,难道“读书日”要推崇他们这样“稀罕物”?这个世界是有点那么不正常了,他也感觉出自己的“不合群”、“不合拍”,想不读书呢!

读书日提倡、号召了十来个年头,他不知道有过这样的节日,他是不是读书人?他问自己。其实有没有这个节日对他来说没有实际意义,看书对他来说仅仅是一种个体体验,是习惯爱好而已。

个体体验有许多途径,不仅仅限于读书、还有自己做事的实践经验、有父母言传身教等等、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个人成就、现在的电视和网络,也可以让人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比读书来得更快捷,所以我们看到有许多不爱读书的人,一样前程似锦,步步高升;不读书一样可以挣到许多钱,坐高级轿车,住豪华别墅,享受更高层次的特色服务,所以才有那么多人选择不读书。

读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痛苦的事,首先要耐住寂寞,抵制住“窗外”的多种诱惑;其次,要有平和的心境,对选择的书感兴趣;其三,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读书不一定对目下的生活有所帮助,所以大多数人选择逃避是有道理的。

不断呼吁叫嚷“读书日”,山洼认为起到的作用很有限,读书的人照样读书、不读书的人照样不买书,外力很难扭转他们的念头,因为读书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个人的行为,是一种个体体验。感觉快乐,感觉心里舒坦了、感觉书中说的道理对自己有用,他自然选择去读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