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池学校

2011-07-22 09:24 | 作者:鄱阳湖的风 | 散文吧首发

李文旺

渔池学校,我常常把它称为老学校,其实是一所新学校,只不过在我读书生涯中是最年长的,是资格最老的学校而已。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都是在家乡的渔池学校读的,这个学校的名字是以我们大队的名字命名的。我在那里读了整整三年书,所以这所老学校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渔池学校动工于1975年底,1976年天正式交付使用。那年暑假,朱德总司令逝世,唐山地震,虽然我们还小,可是,从小就接受祖国、爱人民的教育,我们为这两件事感到很悲痛。毕竟那时候人小,一个多月后,看见新做的学校,我们就忘记了暑假的悲痛。

我们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来到这所崭新的学校就读,捧着还散发着油墨味的新书,看着崭新的桌椅板凳,还有来自两个大队的新同学,我们的内心十分高兴。可是,才高兴了没几天,我们每一个学生————包括所有的老师和那个给学校做饭的伙夫,乃至于周围的农家百姓都十分悲痛,比唐山地震时还要痛苦百倍千倍。

发生了什么事呢?

毛主席逝世了。

于是,这个有着三百个学生的学校刚开学几天就开起了追悼会。这是我这三年以来的第二次落泪。三年前是我奶奶过世,那时,我也只是流了泪,没有哭出声。这一次,我小声哭着。

为了化悲痛为力量,我们大家都把力量用在劳动上。那时候,我们那个只有五百平方米的学校却有个一千五百平方米的操场。因为这是一所新学校,所以,一切都才刚开头,大会场、菜地、运动场都需要依靠学生们自己的劳动来开发和改造。当时我们虽然都是少年,但是对于伟人的故去的确比较悲痛,大家觉得只有拼命干活才能好受一些。于是,只利用了一个月期间的劳动课,就把学校建的更漂亮,更像个花园。

在这所学校里,我们很快知道了粉碎“四人帮”的消息。这几个月,大悲大喜,可以说百感交集。大家劳动的积极性更高了,学校的操场做的更漂亮了。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的人们都比现在的人勤劳得多,怎么样都能找出劳动热情。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下放在我们那儿的上海知青一个个都返回老家了。不过,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有一个上海知青暂时还没有离开,在我们学校教体育课。就是这个高大英俊的上海籍老师给我们讲了不少体育知识,还给我们讲了“东亚病夫”的来历,使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

1977年,我们得到一个来自北京的消息——————从1977年季开始,全国范围内恢复高考。大家欢呼雀跃,高兴得没法提了。

那一年的冬天,发生了两件事:一个是同学刘林章家着火了。刘林章在渔池学校是个学习尖子,所以他后来升入了县重点中学。他家里离学校很近,大家跑那里救火,拿桶的拿桶,拿脸盆的拿脸盆,可是,火势太猛,很快,那个全木结构的房子烧了个精光。另一件事是李秋生受伤。李秋生是我们那里手艺很好的屠夫,学校请他来杀猪。没想到,一条狗钻到屠桌底下去偷吃肉,李秋生本来是拿刀去砍那狗,也许是怕砍死了狗,于是,他将刀稍微侧了一下,没想到,好心却害了自己。那狗往外一冲,躲开了这一刀,李秋生的刀直逼自己大腿而去,结果伤得不轻,李校长和老师们赶紧将他送往医院。

1978年,我读初二年级。我在渔池学校得到通知————我和另外几个同学代表学校去公社文教站参加语文数学竞赛。那是第一次听到竞赛这一说法,是邓小平同志的复出大大改变了教育界的面貌。参加竞赛的都是好苗子,有的参加语文竞赛,有的参加数学竞赛,而我却参加了这两项竞赛,这在全公社是很少的。不久后,我们几个获奖的同学代表全公社参加全县的竞赛。我的语文是第三名,数学是第四名,所以,到县里还得进行这两项竞赛。从县里回来不久,我们就去文教站领奖。那段日子,虽然不是什么太大的荣誉,可是,想来还有些难以忘怀。

渔池学校,由于办学风气很正,虽然很小,但它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它是中国农村学校的缩影。至今,那所学校依然横卧在老家信江河旁边。

衷心的祝愿那所老学校越来越有活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