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印象

2008-06-07 15:12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从屏山县城沿着屏沐公路北行约30公里,就来到了川南小有名气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龙华。龙华地处屏山县北部,与沐川县永福镇、宜宾县商州镇相邻,在屏山县是一个经济较富裕的乡镇。初来龙华,给人第一感受是这里有着丰富的慈竹资源和小溪小沟随处可见。龙华有大、小龙溪河从境内穿行而过,两条河均源于最高海拔达2008米有“川南屋脊”之称的老君山,自上而下相约龙华汇流成龙溪河经宜宾、沐川两县数乡镇后流入岷江。小镇现仍留存有清代时期的木结构房屋、石板街道、还有远近闻名的八仙山大佛、奇特的丹霞地貌,最能代表古镇风情是一座别致的侗乡风,与之朝夕相伴是十余颗古老苍劲高大的榕树紧依河堤,其上浓密的枝冠遮蔽着几间瓦舍屋顶,一同见证着小镇的变迁。因工作驻留龙华近一个月时间,亲历当地的生活节律、风土人情,便有着几番印象与感怀。

一半是“古典”一半是现代

初来龙华的人,信步古镇小道,你会发现龙华镇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大街小巷成排的木屋瓦舍与装修时髦的水泥建筑房物共存,俨然一半是“现代”,一半是“古典”。

漫步古镇,龙华的“古典”特色扑面而来:古桥、古街、古巷、古风浓郁。一座风雨桥——龙华凉桥让人眼前一亮。它下建桥墩,上架梁木,横铺桥板,桥面为亭阁与长廊相结合的木瓦结构,属侗族式建筑。多少年来,它安然地横跨在小龙溪河上,为来去匆匆的人们遮阳避雨。走近凉桥,桥两边一对雌雄石狮镇守桥头,狮身旁立有一座1996年捐资重建凉桥的功德碑。当地人介绍,凉桥未重建前,是全木制造,因过于陈旧出现危情,政府倡议新修,用水泥、钢筋、木料复古成原样。行走在桥上,但见大小龙溪河两岸古树成排,枝叶垂溪,岸上民居错落有致,河边妇女濯洗悠然,河中石墩桥人来人往,恰似江南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市井风情画。桥上每根桥柱上都挂有楹联,枋梁醒目处悬挂有牌匾,内容则多是赞誉龙华山美、水美的如“龙华千山秀、大佛十里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佳句。桥下是浅浅的小龙溪河水潺潺声响,时时轻撞着路人的耳朵,凉风习习泛起河面粼粼波光,如一串串如泣如诉的音符,仿佛讲述古桥悠远沧桑的故事,更似在欢歌时代奋进的旋律。

过了凉桥,进入古寨门,小镇的“古典”韵味渐浓,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条街:顺河街、新街、长街,都是用青石板铺路,下是一条暗沟用于排污引流。原本厚重的石板,已被世代居住的人们用脚步磨损成道道凹印或断痕。古街左右宽不过三四米,两旁为清一色的木串架结构房屋,一楼一底,高低错落,首尾相连,随地势自然弯曲,向镇中心延伸。顺河街沿溪而建,错落有致,三官楼临溪而立;新街实为老街,无一不是清代民居建筑;长街其实不长,只是东转西弯,给人以找不着北的错觉。让人遗憾的是位于正街上的龙华寺,因年代久远和文革中“破四旧”的毁损,仅存遗址柱础和部分残破建筑,倒是不远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禹王宫保存较好,印象深刻的是主殿台基两侧有七幅石刻画,好奇地问当地一长者,才知其表现内容有“赵匡胤洗马救驾”、“三英战吕布”、“长板坡”等脍炙人口、经久传承的戏剧故事,这些用深浮雕手法刻画的人物立体感强、面部表情活灵活现,再用深浮雕花格图案将这些图画连接起来,显得自然合理,颇富装饰美,不由得叹服古时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几条古街两边的铺面大都光线暗淡,店铺主人们各显其能,张罗着自家的小买卖:有饮食、竹编、铁匠铺、茶馆、药店等,平时这条街道通行还算顺畅,要是逢上赶场天,四处前来赶集的人们涌到这里,一时间古老小镇喧闹起来。

古镇的另一半则是山区乡镇充满时代气息的氛围:家电门市、通迅专卖店、发廊、时装屋,促销广告,更有小商小贩不遗余力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油然感受到小镇紧跟时代的节奏。

一条细沙溪一路竹相伴离开场镇,顺着龙溪河下行约两公里,转弯沿着到沐川方向的公路前行,就进入了龙华的第二个风景靓点——细沙溪。初闻其名,颇有几分诗意,让人感受到它的柔美与浪漫。走近才知细沙溪是一条平均宽不足十米的小河沟,溪沟里水流很浅,沟里的泥沙、石粒清晰可见、伸手可触。细沙溪两岸是海拔800多米的红砂岩山体,其上生长着茂盛慈竹和许多不知名的灌草,据当地人说,细沙溪两岸原是成片的农耕地,从1995年起,在宜宾一造纸厂和政府大力号召与支持下,村民们都纷纷大量栽种慈竹,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很适宜慈竹生长,如今昔日的荒坡耕地,已被先后栽种的慈竹层层叠叠覆盖,处处苍翠欲滴、满目生机盎然。倘若雨雾天行走其间,两岸山体上部多是浓雾萦绕,好似一幅幽深空旷、仙气漫漫山水画。伫立聆听溪流水声浅唱、感受风拂竹摇雨滴落身、清灵潮湿的空气扑鼻,无不给人一种自然生态美。最让人兴奋的是在细沙溪的中部,还散生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树。细瞧它们头顶数枝轻柔的羽毛状叶片,呈放射状排开撑起方寸绿荫,真是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极具风韵。想象它们与恐龙相伴的时代,桫椤树一定漫山遍野、何其壮观!如今时过境迁,它却是现代人保护的“国宝”级珍稀物种。

龙华丰富的慈竹资源,已初具“竹海”的风采,成为当地引以为荣的支柱产业。每年大量采伐的竹材,被不少农家用自家的半机械化造纸设备,通过削片、浸泡、粉碎成桨等工序制成粗厚黄黄的草纸外销。近年来,还有一趣事是这里竹子发笋季节,一种专门钻食笋心的竹象幼虫(竹蜂)也异常活跃起来,当地村民把挖捉来的竹蜂做成一道营养价值极高的昆虫食品,很受人们青睐。在老百姓心中,竹林是自家的绿色“小银行”,竹山是他们的聚宝盆。

一座大佛秀一方茶飘香

从龙华场镇到八仙山大佛,是一条人工修砌的石梯路,步道起初顺着山势较为平缓,大约上行有二百余步后,梯步惭惭转陡,沿途已有多年生竹丛和少量的楠木、桤木等乔木,密密生长的枝冠遮盖着上山的路,几番折转经过一破旧斑驳的石山门后,就来到八仙山。远远望去,矗立的八仙山大佛颇有几分威严气势,让前来朝拜的人们多生崇敬。资料介绍,八仙山大佛为全国十大石佛之一,在阿富汗巴米扬53米和35米高的两尊立佛被炮火摧毁之后,八仙山大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立佛。大佛依山崖石壁雕凿而成,背南面北,站立式,通体红砂色,高32米,肩宽10米,头长8米,耳长3.2米,发式为螺髻,着通肩大衫,袒胸束腰,神情肃穆而慈祥。大佛东侧还有建于清代的丹霞洞石窟寺,系供奉道教神像之所,计13窟,内有众多石刻,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前人留下的人文景观,屏山县已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正日益得到开发和利用。

龙华的茶叶同大佛一样,在川南小有名气,这里林木植被丰富,又紧临方圆数万亩老君山原始林区,形成常年多雨多雾的小气候,很适宜茶叶生长。川南人喜饮的“龙湖翠、屏山炒青”系列茶部分就产自这里。众多客商每到早春时节纷至踏来,收购鲜叶、粗加工产品,使当地百姓足不出户得到实惠、尝到种植名茶的甜头,成为他们致富又一绿色源泉。

时间真快,我们在龙华的外业设计工作结束了,当地干部群众对我们的“天保工程”相当支持,在彼此的接触中,大家相互理解,信心更足。有不少老乡还嘱咐我们再到龙华时,一定有长势喜人的慈竹和茶叶让你们造林人高兴呢!离开龙华时,正值村民春耕忙碌时节,远山层林初展新绿,成群的山雀欢飞林间、鸣唱跳跃于村落小院,彼此和谐地享受着大自然春意盎然的情趣。龙华一个至今民风纯朴、处处绿意醉人、充满希望的千年古镇,期待着更多的人们走近与熟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