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中修身养性长见识

2011-07-12 15:14 | 作者:笔眼 | 散文吧首发

在读书中修身养性长见识

□笔眼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关键,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发展更为重要。读书受益终身,多多益善;读书凝神聚力,韬光养晦;读书助推发展,功在千秋。在浩瀚的历史扉页上,“读书”一词恐怕是唯一永不褪色的时代印象,经历日月而更绰约,包罗万象而愈深邃,陶冶身心而独醇香。世界上不分人种,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人人都需要书的滋养,人人都离不开书的哺育。

眺望历史,回望古今,事关读书之道、读书之妙的典故不胜枚举,美不胜收。每一个故事都激情飞扬,让人倍感活力无限,心向往之;每一段情景都饱含哲思,令人豁然开朗,神怡心荡。读书之乐,尽在其中;读书之美,尽在其心;读书之悟,妙不可言。上读书绝非偶然,是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传奇吸引了我,是书中一段段英雄的悲壮史诗召唤着我,是书中一句句流金的至理名言感染着我……爱上读书没有任何理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知的不断提升,我对读书的理解、领悟也逐渐丰富起来——书本,好似一剂能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多读之,不但有保健促强启智之作用,还有修身养性长见识之功效。

书犹丹药也,多读之可以修身。修身,即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身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要求。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修身,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读奇书,长睿智;读好书,增涵养;读善书,修身心。老子所著《道德经》可谓是一部修炼身心、提升境界的经典浩帙。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字字句句动人心弦、启人灵思,赋人智慧,脱人凡俗。静卧品读《围炉话》,读出的是宁静深邃,悟出的是淡泊致远,超脱的是凡尘喧嚣。《菜根谭》也不失为醒脑提神,修身养心的传世秘方。毛泽东同志对此书的评价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凡夫俗子读《菜根谭》,读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心境,一种心怡。读懂《菜根谭》,百事可乐,千惑可释,万难可解。多读之,既可修身慎行,亦可怀德自重,养神修身,何乐而不为呢?

书犹幽境也,多读之可以养性。身居幽境为养性,心如止水乃清心。读好书就如同在幽雅恬静的圣境中游走,就如同在空旷清灵的仙境中云游,就如同在静谧清新的境中行走。领略无限美好风光,陶冶乐观豁达心境,收获酣畅淋漓感觉。佛说:“人一生下来,就注定在世俗中经受考验,在浮躁中经历锻造,在矛盾中磨砺坚韧。”怒与不怒,关键取决于人的心境,关键看人的心性。怒,是修养不够;愠,是境界不达;恼,是悟性太浅;燥,是心绪不宁。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要想保持不疑不惑、不愠不怒、不急不燥,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读书中历练心性,修养心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摒弃“井底之蛙”的狭隘偏见,远离“年少轻狂”的鲁莽冲动,少一些“小肚鸡肠”的市井蜚语,无论身处喧嚣中,还是人在浮沉中,都能保持独有的镇定和宁静。

书犹师傅也,多读之可以长见识。师者,答疑解惑释道者也。书者,明理悟道长见识也。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说:“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说:“读书最大的快乐是长见识,长你未经历的事情之见,长你曾经历过的事情之识。”事实见证,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视野就越高远,见解就越精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典故大家都熟知。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出身小吏,学问不多,宋太祖劝他多读点书,他于是闭门研读《论语》,最终成为一代名相。“小吏”与“名相”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概念,通过读书学习这个媒介,小吏“质变”成一代名相,可谓学有所成,读有所得。管理学有一句著名论断指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站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边缘,要想跟上发展节拍,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博古通今,解疑释惑;博采众长,增长见识,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不涯。学历有止境,学习无止境。无论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时代、一个团队,学习都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书学习,绝非一夜就能达到学识渊博,也绝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俗话说,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与书为友、与书为伴、与书为媒,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急不得、虚不得、怠不得。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积蛙步至千里,积小流成大河,积杯土成大山,在日复一日的潜心研读中修身养性长见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