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

2008-06-07 15:12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从黄山归来已经有三个多月了,一直隐隐约约地想写点什么,但是也一直没有写出什么。也许从黄山捡来的东西太多了。整整两天的翻山越岭,遍览了黄山的茂林修竹,云海雾涛,奇石怪松,头脑里充塞的满满的,没有思考的缝隙。而那些秀丽隽美的风景在历朝历代的大家笔下,已用尽了天下所有的丽词,我若再去附庸风雅,便感觉是对黄山美景的一种亵渎。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许多画面已经渐渐地淡失,而有一幅画面却总是在心头挥不去它的影子,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那就是那黄山绝壁上直立的松树和奔波于山道上的挑夫。

7月22日早上7点,旅游大巴停靠在黄山脚下,我们开始了黄山之旅。为了更好地饱尝黄山美景,一进黄山大门,我便和团队分开,独自登上了盘山石道,一路走一路感受着密林的幽静,那湿湿的空气浸润着心肺,炎的燥热逐渐隐去。斑驳的树影在脚下的石阶上拓上了一幅幅凹凸不平的花纹。走在古道上石板路纯净的一尘不染。一个人徐徐疾疾地走着,难得有一种清闲和兴致。偶尔有和我一样放弃索道甘受攀登之苦的旅人从身边轻灵地跃过,撒下一串串悦耳的笑声飘荡在空谷间。好惬意!

转过几道山弯之后,我被突然从远方扑入眼帘的一壁松林震撼了,那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啊!一棵棵松树像被训练过的士兵一样,整齐地笔直地站在左山谷刀砍斧削过的千仞绝壁之上,昂着高高的头颅,挺着壮实的胸膛,枝枝叶叶间层透着生命的力度,遒劲的枝干直直地向上延伸着,无一处不在想人们展示着刚毅、顽强,苍劲中透露着不屈的意志。看到他们,我仿佛感到体内有一种力量在涌动,看着它们,我在想,在那贫瘠如洗的绝壁上,他们凭借什么站稳了脚跟?没有泉水的滋润,他们凭借什么向人们呈现出那盎然生动的翠意?没有任何的凭借,他们又是如何在这深谷幽林中禁得住风霜的蹂躏?又是什么赋予了他自生的力量和勇气?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向上求长的坚强信念?

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不知道什么时候,前方高高的石级上出现了一个身影,他肩上挑着很重的担子,正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爬着,每上一个台阶,喉咙便发出“嘿哟”的喘气声。我快步跟上他,走近看,原来是一位老人,他头发花白,脖子上耷拉着一条浸满了汗迹的白毛巾,上身着一件洗的发白的衬衫,下身穿一条黄色的军裤,脚上一双褪色军用黄球鞋已经被脚汗浸透了,黝黑的脸庞折射出亮亮的光彩,看那年纪大约六十岁左右。他每上过一段高高的台阶,就用支架支起肩上的扁担休息一下,擦一把汗水,然后再换一个肩膀挑。扁担一头挑着一袋50斤的大米,一头挑着也约有50斤的饮料和酒。他的举止引来了路上行人的关注。这么大的年纪了,还干这样重的伙计,让人看了心里挺难过的,有好心的朋友主动把自己手里的矿泉水和饼干给他,他也不推辞,用一只胳膊支撑和担子,另一只手去接矿泉水,就在他伸手去接矿泉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的手是残废的,掌上的肌肉显然已经萎缩了,五指只有大拇指和食指夹着东西,其他手指全断掉了,矮看另一只被衬衫长袖半遮着的手竟然全残,只剩光秃秃的拳头。我震撼了,从山下到山上多少里的路程多少个台阶啊,路上的游人只背一个旅行包就气喘吁吁了,有的甚至还雇了挑夫,空手前进都累的够呛,而这位老人却凭着一双残手挑起百斤重的担子在山道上爬行,他从哪里来的力量呢?他没有子女吗?他是生活所迫吗?或者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才这样不惜老力的吧?不得解!

一股强烈的同情心和好奇心,不由的使我靠近了他,希望能够了解他。他告诉我,他今年59了,从年轻时就在这山路上挑上跳下的,几十年了。现在虽然年纪大了点,但自己的体力还行,还可以自食其力,不想为子女为政府找累,再说在这道上奔波惯了,看到南来北往的游客,心里也挺高兴的。我问他,挑上去这些东西一趟能够挣多少钱,他说40元。听了他的话,我不禁为我刚才的想法羞愧了。一个黄山挑夫,不,一个黄山老人,竟以这样的精神震撼着我,也震撼着路上的游客。看着山道上斜步如飞的一个个黄山挑夫轻捷的身影,我忽然明白了许多,明白了黄山松何以能够在悬壁之上铸就挺拔的风姿,明白了黄山之景何以能够卓绝千古。

一路上,陪着这位老人,一直登到光明顶,然后望着他在云雾间消去自己的影子,在晚霞夕照中定格成一道绝美的油画,那画面比凡高的向日葵更具生命力。

从黄山回来后的这些日子里,我一直在思考着人的生存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生活中的我们有时被诸多的不如意的事情所困扰,我们或许颓废,或许麻木。忙忙碌碌中不断地重复着追求着连自己也迷茫的生活,但是从来没有停下匆匆的步履去审视自己的生命历程。达志者欣欣然,不达志者戚戚然,有谁能够真正地打理自己,给自己的生命作一个称量呢?

2006、10、3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