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蜀国

2008-08-14 16:47 | 作者:翩翩起舞的蝴蝶 | 散文吧首发

大凡对《三国演义》略知一二的人,大概都不会否认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是整部小说中最有特点、最有吸引力、最有戏剧性的人物,也不会否认蜀国的辉煌以及刘备父子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就是诸葛亮的辉煌和“成就”。的确,是蜀国成就了诸葛亮,让这条隐居在南阳的“卧龙”有了施展才华与能力的舞台;而同时,在各个方面都不怎么占优势的蜀国,正因为有了诸葛亮极其成功的经营,才得以与吴、魏这两大强国鼎足而立,共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时代。所以,诸葛亮的作用及魅力是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与他相比,他的继任者、蜀国的末任丞相姜维就显得逊色多了。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罗贯中对蜀国倾注的笔墨是最多的,对蜀国的“演绎”也是最精彩、最具艺术性的,所以蜀国总会成为人们最大的关注点之一。就我而言,我关注蜀国倒不是因为蜀国的主子“根红苗正”,是“正义”的一方(这种观念在群雄割据的年代其实是最可笑的),而是因为那条卧龙,那条让整部三国史熠熠生辉的卧龙。我很难想象蜀国——确切地说是三国这段历史——如果没有诸葛亮会是何等模样。

诸葛亮永远那么完美,完美得像一个神话。他让曹操畏惧,让曹丕头疼,让司马懿无计可施,以至于把姜维这个还算有能力的丞相衬托得黯然失色。姜维和刘禅应该是最糟糕的搭档之一。姜维想做个称职的丞相,可刘禅不想做个真正的国君;姜维想像诸葛亮那样将蜀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可又没有孔明的那种能力和素质,所以蜀国的结局才显得那么苍凉,蜀国的破灭也让人感到尤为“惋惜”。当然,感到“惋惜”的也只是旁人(包括吞并蜀国的魏国人),当事人刘禅就不以为然。人家在魏国做着自得其乐的俘虏(这与南唐的李煜何其相似乃尔),还明明白白地说了“此间乐,不思蜀”,这就让人啼笑皆非了。

一个传奇的结束居然这么滑稽,甚至让没有能力的姜维都连连叹息,也让我这个旁观者感到“意犹未尽”。可是该结束的已经结束了,尽管结局有一点艺术加工的水分、尽管某些情节带有小说的特性,但我同样能感受到从历史深处渗透出的那种萧瑟之感,以及那种必须面对的悲哀。刘禅没有想到,父亲与丞相在南阳共同做的“治国平天下”的会破灭得这么快;刘禅没有想到,父亲与丞相的离去就是自己所“领导”的这个“割据政权”倒台的前奏;刘禅没有想到,被父亲和丞相培养了半生的自己的腰会在魏国人面前弯得那么“标准”;刘禅没有想到,自己弯下的腰会成为历史的拐角……刘禅当然不会想到,因为如果他想到了这些、想到了这个由历史设的局,历史本身也就成了一件残品。

每个传奇的结束都能让旁观者或多或少地有所收获,而我却无论如何也说不清属于蜀国(或者说是三国)的感悟点究竟有哪些。算了,不说也罢,让那种有些惆怅的东西在心中慢慢沉淀着也好,因为在历史面前,过多地假设或批判都不过是一种虚伪的态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