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一条河

2011-06-27 21:46 | 作者:云舒云卷 | 散文吧首发

结识一条河

初识沁河是因了葛水平的《天殇》。哪条摇撸荡浆,旖旎逶迤的河流深深的吸引了向望逐水而居的我。于是,在我的记忆里便有了这条河。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我们匆匆赶往沁河去一窥它的神秘,去赴它字里行间向我许下的邀约。

面对这条河,我的心像针刺了一样。我茫然四顾搜寻记忆中那个想像的样子,不对啊!吸引我的绵亘蜿蜒,流水淌淌,我看不到了,一种悲情由然而生。沁河我无缘欣赏你的灵秀妩媚,窈窕身姿,也无缘聆听你的低呤浅唱,窃窃私语,只能看着你款款而去的背影,去追寻,去感悟曾经过往

晨光熹微,沁河边的古渡口,乡里的妹子在这时送别情郎。她想情郎必定会高中金榜的,他付出二十多个的寒来暑往,来的努力。但她的心里又是羞涩忐忑的,怕情郎一举功成,一去不返;怕情郎名落孙山,一蹶不振;怕路途遥遥,餐风露宿。怕呀,怕!乡里的妹子心里装下了太多的牵挂。辞别家乡的书生又在想什么呢?是不是除了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外,也会有些牵挂红烛摇曳下含泪期盼的乡妹。执手相看泪眼,送别的情话在乡妹子心里百转千回变成一句句“珍重”。晨曦一点点舒醒,渡口上的老艄工,早已将手上的烟锅在柔软厚实的千层底上磕了几回。见多了送别的老艄工也忍不住催促“该上船了”。脚步踯躅,情深依依。沁河上开始泛起莹绿色的光芒,水波漾漾,好似倚门而立的婀娜女子手拿团扇轻摇慢摆,一扇一扇,在眼波流转间尽显娇嗔,想来是看多了沁河两岸儿女的幽怨缠绵,也催促他快上路吧。缓缓沁河,蜿蜒流淌,带去了沁河儿女的多少誓言。对于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深情,或薄情的未来不作任何评说,那都是沁河儿女的生活,是他们必经的喜怒哀乐。沁河听见了,也看见了,只能用小船划过后一路细碎的涟漪去回答。

站在水泥的桥头注视着与之平行的铁索桥,饱经风的铁索桥已经废弃了,孤零零的立在沁河两岸,连风吹过都不能使它动容,也许是曾经沧海,再也找不到巫山之云了。铁索桥上残存的稀落疏散的横木依稀还留下了当年高中进士的才子们出乡回村的脚印。铁索桥矗立下的沁河两岸早已是沧海桑田。我不知道铁索桥的名字。透过历史烟云,从它挺立的身姿上,我看到的不是老迈,不是落魄,而是那个时期的辉煌,和这座桥上曾经的繁忙。高岸上的金郭壁就是那时叫响的。郭壁村经商的从这座桥上走过,带着家乡的铁货、缫丝;郭壁、窦庄的书生从这里走过带着满腹的经纶和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们从这里走出去,又回到这里。商贾济世,耕读传家的理念一代一代在这里传承,教化民风,泽辟乡里。几千年前,沁河古道就将经商之风赋予沁河儿女,沿河岸经商建村。那时商贸流通的血液就在他们身上流淌,并形成了独特的本土文化。三百年前,沁河儿女更是精妙的实现了经济与文化一起抓,筑就了这方土地商贸重镇,文脉盛地的历史地位。铁索桥下的沁河由湍急变徐缓、由杨柳依依变滩涂沙砾、由舟行其上到孤舟难觅。几世沧桑,朝代更替,都已刻在沁河的水波里。无论酸甜苦辣,无论荣辱兴衰都是沁河儿女的宿命安排。沁河无言,只能默默记录。

沿着古城墙的台阶,登高俯瞰这一座座古堡民居。它们就像一群群紧密相依的亲人,在这里依偎了几百年。因为温暖,它们不曾分离;因为护,它们不曾抛弃。那里一团团,一群群围绕的亲人,里面站的是妇孺,外群挺立的是儿男。我用我的臂膀抵挡侵袭,我们用我们的身躯保卫家园。这可能是张五典以及豆庄男儿共同的心声。保护相濡以沫的亲人,保卫世代耕读的家园。在张五典、张道浚的倡导下,沁河两岸积极响应,修筑城堡抵御流寇的战火侵袭。战火摧毁希望,也激发力量。54座军事与民用相结合的古堡在沁河两岸落成。面对灾难,沁河儿女是乐观的,古堡不仅要备战时所需,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沁河儿女安放心灵的家园,浓缩了一个时代,一种思想的记忆。古朴雅致的建筑,顺势变延的街巷,中西合壁的装饰。灰瓦飞檐,石墙山路,影壁花墙,门楼错落,木、石、砖雕,精工细作,四合院结构严谨,功能完善,错落有致。合理的内部规划和完善的防卫体系相得益彰,既有江南民居的风韵,又有北国民居的宏伟。这一切不仅见证了沁河儿女集民众智慧,民间力量,自保家园的历史,也为我们今天了解沁河文化,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遗存。站在高处看沁河静静的依偎山下,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眯着眼睛,慵懒地晒着太阳,不言不语,内心却有一种阅尽世事的澄明。

我知道面对这条河,我是无助的。我穷尽思想,也不能洞悉它。我只能感悟,怀着深深的敬佩感悟它,并将我内心的哪条河流悄悄埋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