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一甲巷

2011-06-20 22:54 | 作者:嵩云樵子 | 散文吧首发

清晨起来,听着窗外打在棚上那晰晰沥沥的轻微雨声,心里不竟想起了杜甫“好雨知时节,当乃发生。随风潜入,润物细无声”的诗句,于是动了念头,也在这烟雨迷矇、细雨霏霏的早上,学那戴望舒的《雨巷》,到古商城的“七冲八巷九条街”里去走走,感触一下雨中小巷的雨丝纷飞场景,更領悟一下雨中古商城的沧桑、古朴、厚重的意境及底蕴!

我收拾好停当,打着雨伞,在晨风拂面、细雨缠绵中来到了古商城的入口。古商城的入口位于一甲巷的入口处,而一甲巷是“七冲八巷九条街”中的一条巷子,也是洪江最古老的一条巷子,它正位于洪江的起市码头—犁头咀的上方,是洪江草市之源头的所在之处。我瞧着细雨连绵中的入口处,只见来来往往的男女老少,有的打着雨伞,有的戴着斗笠,有的则身穿雨衣,在溅满水珠的青石岩板上,行色匆匆,留下一串串泛着水花的足迹。路俩边的百货、电器、南杂、旅馆、饭店、小吃等店铺,均己打开门面,此起彼伏,各种嘈杂的声音不断,紧张而又忙碌地做着生意。特别是公路上拉客的小中巴车的男女老板,更是拉大嗓音,吆喝着招呼客人,一派忙乱景像。

此时,只见景区入口两傍的广告牌匾和宣传橱窗,在细雨的冲刷下,洗去往日的尘埃,更显明亮和清晰。上书洪江古商城的大型广告牌上那“建筑精典、永世流芳、千年商道、传承文明”的广告语,则更显醒目和张扬。景区的大幅旅游线路地图及配有主要景点介绍的各种图片,在细雨的洗刷中,也重放光泽和斑斓。景区售票处及游客接待中心,也打开了大门,做着“诚心迎来四海客,真情送走三江宾”的准备。而高耸巍立的“洪江古商城”牌坊,在雨的洗礼下,洗去尘土,重放光泽,显得庄重和肃穆。此刻,经过夏雨的滋润洗涤,溅满水珠的地面泛着油亮的光泽,格外清新、洁凈和自然。而空旷寥寂的小巷,在茫茫烟雨中,更显深邃、幽远和静穆。

细雨中的一甲巷,显得沉寂、淡然和静谧。它青石铺地、錾满印痕、苔藓丛生。同样,它也曲径通幽、狭窄弯曲、错落有致。不到300公尺长的狭窄小巷,两傍豪宅林立、商铺壮观、门面深重、石级苍扑。只见灰色的墙壁,斑驳陆离、破旧残缺、绿苔漫生;而一些铁皮包就的大门,则锈迹斑斑、破敗不堪、頹唐剥脱。很明显,这条小巷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历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人世变迁,也印证了物换星移的盛衰演释!

一甲巷的来历也很有故事。相传,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一位四川籍的落地秀才,因家境贫寒,远走他乡谋生。后因身患重病,流落洪江,寄居在龙船冲一间破烂的柴屋里,贫病交加,生活十分困难。在这“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恰好外地来了一个辰河班子,要在当地找一个文化较高的人充当“文头”,帮助戏班抄录戏本,以防传统剧目失传。这一消息传开后,有好心的邻里街坊就将这位穷秀才向戏班推荐。经过面试,領班满意,同意将他收留。穷秀才迫于生计,只好屈就。他虽身处逆境,却贫不丧志,除了抄录戏本外,还孜孜不倦地刻苦攻读“四书”、“五经”。数年之后,他去参加科考,连闯数关,终于在殿试时一举成名,高中一甲,被皇上钦点为本科状元。这一喜讯传回洪江,邻里街坊十分高兴,无不感到荣耀和自豪。为纪念这位秀才高中一甲,在一些邻里街坊的倡议下,将他居住过的小巷改名“一甲巷”,并发动百姓筹资捐款,在他做“文头”的地方修了一座“文庙”,题名“北辰宫”,供奉孔子,崇尚儒教,弘扬孔孟之道,以纪念这位璀灿明亮的“文曲星”。

时光荏冉,岁月变迁,“文曲星”早已不复存在,但一甲巷却保存了下来。也可能是“文曲星”的荫僻所致,亦或一甲巷的特殊地理位置,不少商家巨贾、豪门大户把目光瞄准了这里,纷纷在此大兴土木、择地建房、开展商貿,活跃市场、生易十分火热。可以说,一甲巷是古商城的一个缩影,是古商城的一处精华,也是古商城的现时生动体現。据记载,清康熙26年(1687年),著名文人王炯在他的《滇行日记》中对已是“七省通衢、烟火万家、称为巨镇”的洪江古商城作了准确描述,即洪江犁头咀一带“商贾骈集,货财幅辏,万物鳞次,帆船云聚”。由此可见,当时的洪江经济发达,实业兴旺,集散货物,商贸活跃,吸引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商家巨贾来此经商,开展商贸,传承家业,买地置房。

一甲巷位于沅水、巫水相聚汇流之处的河岸上方,也正是处于犁头咀一带。它右通财神巷、龙船冲,左连无听发禪、宋家巷,上接堡子坳和北辰宫,下达沅江路、犁头咀,四通八达,交通方便,货物上下,极为快捷,属风水宝地,发财旺铺。于是,不少商家巨贾、豪门大户把进驻一甲巷,抢占商铺地基,作为第一要务和首选,并开始了激烈地竟争和角逐。当然,胜利者留了下来,失敗者则另选他处。

在细雨连锦、雨丝撩绕中,我走在溅满水珠的青石岩板上,抚摸着那斑驳剥落、印痕累累、苔藓漫生的灰色墙壁、厚重大门、青石门柱,依次走过清康熙九年(1670)建成的黄洲会馆(又名盛业木行),清同治十一年(1872)建成的福全堂(药行),清乾隆二十四年(1777)建成的辰沅会馆,明洪武元年(1368)建成的杨三风商行,明崇贞年间(1644)建成的苏洲会馆,以及明清时期不同年代的肖恒庆油号、刘恒谦商行、杨义斋木行、徐复隆商行、长发客栈等。

这些建筑,均为窨子屋式,形式为四合院,外墙均为高高的封火墙,墙内屋顶则从四方成比例向内中心低斜呈小方形天井,以便采光透气。这些窨子屋多为两进两层,也有两进三层或三进三层的,三层上南北间有天连通。窨子屋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窨子屋外围是青砖砌成的封火墙,墙内是木质结构的堂屋和厢房。中堂极为宽敞,台阶由平平整整的石板铺就。中堂、厢房两侧的墙体多为双头马头山墙。由于庭院幽深,为了弥补阳光的不足,大多窨子屋都有一个晒楼,在这里晾晒衣物,远眺山景,静读闲书,也真是惬意极了!

面对此境,我思绪万千,感触很多。在不到300公尺长的一甲巷内,就高度密集和聚拥着这么多的商家巨贾、豪门大户,这在其它地方是很难见到的,也是极为希少的,也充分说明了此地的富足、显贵和霸气。寸金寸地,是商品流动的结果,是财富聚集的象证,更是商道文化的灿烂结晶。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栋窨子屋都是一段历史,连接着窨子屋的小巷则是一道道沧桑的风景,而它的每一处拐脚和台阶则充满了时光流转的印记!作为我来说,虽说早过了对陌生事物好奇和追覓的年纪,但面对如此沧桑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免不了一番现时的好奇和探寻,免不了历史的沉思与追究,更免不了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现实的一甲巷,呈現出喜庆的气氛。虽然下着微微的细雨,刮着拂人的清风,但每个窨子屋前都悬挂着大红的灯茏,上面书写的姓氏格外醒目;而显示出窨子屋主人行当或职业的彩色旗幡则在清风的吹拂下来回飘荡。有的门楣标志则干脆嵌进墙里,昭示出主人的大气和豪爽。如杨义斋木行,就在其大门的上方门楣处嵌进“关西世第”的标志,借以表明他的籍贯和世家身份。

我知道,随着古商城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古商城终于揭开了它美丽动人的面纱,俏然伫立在了世人的面前,慢慢地为大家所熟悉,所欣尝,所赞誉!一甲巷作为古商城的缩影、古商城的精华、古商城的生动体現,因此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作了明确地規划和具体要求,使得大家走进一甲巷,走进每一栋窨子屋,都能立刻知道屋子主人的身份及职业,知道这栋屋子的历史及故事,也更能把握古商城的形成成因及商道文化的底蕴及内涵。

但是,不尽人意处的地方还是很多,有些还是刻不容缓的。比如我走进刘恒谦商行,其大门处的牌匾,就已半斜躺着立在那里,如果不是有立柱支撑着,恐怕早就倒地不复存在。在杨义斋木行,由于漏雨严重,屋内更显潮湿,其黝黑的屋柱、房梁、窗棂、板壁等都显湿漉漉的。而走进杨三风商行,由于年代久远,屋内的建筑大都陈旧腐化,有的地面淌着积水,显得破敗不堪,残缺不全。看着眼前的一切,真是感到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刻不容缓。要知道,这可是扱及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洪江千年商道文明的历史見证及实物资源,损失一栋就少一栋,损失一点就少一点。说句不客气的话,这里隨便抽出一块青砖来,可都是明清时期的文物,是很难用价值来衡量的。我想,作为洪江区的有关部门和領导,一定会清醒地认识这一点,并采取措施,加快保护、修整和开放开发古商城的步伐及力度,重現古商城昔日的辉煌及风彩!

令人高兴的是,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工作已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視和行动,最近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启动仪式已在长沙正式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出席并宣布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启动。这一喜讯表明了联合组建的洪江古商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入主洪江古商城,将致力于更好地保护洪江古商城,开发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大力整合旅游、传媒、产业等各方面的资源,形成集行政资源、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媒体传播于一体的“黄金组合”,重点修缮、保护古商城,挖掘、提升古城文化,推广、营销洪江古商城。

在飘飞的雨丝中,我趟徉在一甲巷那四通八达、曲径通幽、高低有错的小巷里,在高大厚重、斑驳剥落的“窨子屋”群中辗转穿行,在锈迹斑斑、蚀磨严重的铁门前踞足停步,更在绿苔丛生、印痕累累的青石坊前虔诚沉思!是呀,一甲巷现存的“窨子屋”群到底修建于何时,又经过多少风风雨雨,已沒有多少准确翔实的资料可以查考,但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这么一座鲜活、生动而又真实的窨子屋群。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智慧的结晶,更是对未来的一种启迪和开拓!

一甲巷的尽头处是一个稍见宽敞的地坪,均铺满了青石岩板,錾有凹槽,方便居民行走。地坪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图案,上面錾满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通宝的字样。地坪右侧中央则长有一株高大葱绿的梧桐树,枝干虬劲,苍翠挺拔。地坪左侧的窨子屋则是淮盐缉私局的所在,再往上行,是盐仓和高家大院所在。然后是上码头,左右分别通往堡子坳和北辰宫。这里地坪稍宽,四通八达,环境整洁,恬静幽雅,是平时居民拉家常,论时事,摆龙门镇的地方,如今也是旅游的人们集合、点名、休憩的场所。

此刻,我站在地坪中央的圆形图案上,任凭细细的雨丝滴落在雨伞上,滴落在泛着水花的青石岩板上,满腔的思绪也似这滴落的雨丝溶进了这广袤的天地、这沧桑厚重的一甲巷,这满溢着历史和文化的窨子屋!雨天游览一甲巷的念头已经实現,我也将告别一甲巷离去,这时我又不由得想到一位不知名的名家曾经说过:雨天最让人缠绵悱恻,容易让人无端生出许多情感愁绪来。对此,我不敢苟同。相反,我觉得在雨天品读一甲巷,更似别有一番情致,就像手捧一本线装古典书,字里行间透着古朴、透着厚重、透着灵气,还有一种特别亲切的历史韵律及人文气脉。

我想,一甲巷的这些小巷,我覚得就是一道风景,就是一段音符,就是一首诗词,总感觉它们得在雨天品读才有味道。不是吗,一甲巷的神韵及风彩不仅仅在于它的自身,而在于它的历史,在于它的文化,在于它的传承。一甲巷的故事,尤其是烟雨迷蒙、细雨霏霏的小巷,更加让人怀念、让人向往、让人记忆

嵩云樵子

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日于洪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