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明朝

2011-06-13 02:00 | 作者:没事睡觉觉 | 散文吧首发

明人以为议和便是向对方乞和,这是不能忍受的。议和是明朝施舍、恩赐,一定要对方就范,这真是可笑,一战也没胜利过的人居然会有这种想法。明朝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始终放不下天朝大国那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架子。当明朝首次与后金议和时,袁崇焕对后金使者的“恭敬和顺,三步一叩,如辽东受赏时,并书封称大人”,很是欣赏、陶醉,进而错误地估计这是“逆夷厌兵之时”。他要乘此机会“而制其死命,俾不得再逞,以休息天下”。天启皇帝头脑更热,他对让后金“易去年号,遵奉正朔”一事,还觉不够,认为“十年荼毒,奴罪已深,一旦输情,听信匪易。侵地当谕令还,叛人当谕令献。当不止去僭号,奉正朔,一纸夷书数字改换,便可释憾消疑也?”“必彼确有所献以自赎,我确有所凭以相信”。在明统治集团眼里,对后金屡战不胜,好象议和便可使其乖乖听命,束手就擒,明朝将得到战场上绝对得不到的东西。当然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异想天开,但袁崇焕却完全遵旨照办。可见明人没有任何政治远见,这是为什么呢,透过历史我们知道,只有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那些人,才会有当时所处时空最好的、最正确的政治远见,所以封建阶层注定失败,只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封建社会又会延续276年,是人种不行,还是文化有误,或者别的原因,这真令人难解。

我们读清的议和书,写得真好,如果是皇太极所写,这人可以称得上大文豪了。没理写成有理,抢了人家的东西,夺了人的妻女,竟能写得这样正气凛然,这样有根有据,这人他妈的还真是人才。七大恨没一个站得住脚,明朝的读书人那去了,都去吃狗屎了。武搞不过人家,连文也写不过人家,东林党人这时不站出来了,只怕这书也读得不怎么样,真是一群废物!看袁崇焕等明臣的议和书真是气死人,不想议和,胆子又这般小,真是气煞人了。

金庸说明朝当时的主流思想是:“与侵略本国的外敌议和是投降,是汉奸。”从而反证袁崇焕的做法是正确的。这里有几点不对,在明朝一代,金人一直是附属,并且不是以国或种族的方式的附属,他只是家贼,不是外敌。另外,当时后金抢了那么多大明的土地,想以议和的方式肯定下来,明人会答应么。所以签订合约是不对的,袁崇焕在这件事上又大错特错,金人要签和约,我根本不予理会,与你话也不讲,你要时间休息,我也要时间休息,签不签无关大局。合约只是一张纸,难道有了机会,你不会来打我,有了机会我不会乘机收回失地。袁崇焕在这件事上做错了,只要说一句:找我没用,我上头还有皇帝呢!他说的话才作用。要是这样,以后不救北京不会上升到通敌判国的高度。

明议合与刘邦对匃奴的议合,李世民对突厥议和是不同的。金庸在这里举了很多例子,又说袁崇焕“忍辱负重”,用议合来获得时间。其实,他这是蠢,没看到皇太极也须要时间,二是太看重合约,这是修身的结果,以己君子之心去度小人的行为,皇太极不是小人,也不会是正人君子,他才不会遵守一张没有法律效应的一张纸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