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新疆无怨无悔

2019-09-22 09:35 | 作者:王龙生 | 散文吧首发

献身新疆无怨无悔

在人们的印象里,李宗国是位乐观、朴实、不知疲倦的技术人员。他的学识、阅历、情感,全都淹没在平和的湖水里,尽管这是一潭活水,但你能看到的全是谦和与平静。

这位1952年毕业的大学生,自治区广播电视系统最早的技术工作者,原广电厅总工程师,在这条战线上辛劳了36年。他热新疆这片热土,热爱广播电视事业。有人给他在山东老家联系好了工作,他说什么也不去,对家人说:“我已经是新疆人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辈子也不离开了。”这种对新疆的挚爱深情,是他在几十年风风雨、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敬业爱岗、默默奉献中形成的,也是他“献了终身献子孙,何必马革裹尸还”的真实写照。怪不得老伴让他为女儿调到北京工作,找找他的好友、广电部的一位副部长,他硬是不找,甚至嗔怪老伴:“新疆有什么不好?为啥一定要将女儿调离新疆?”

老李像一颗从不松劲的螺丝钉,永远拧紧在广播电视发射机上。无论酷暑严,不管山高路滑,他总要亲临一线,和基层台(站)的技术人员一起安装机器,维修设备,排除故障。常常通宵达旦连轴转,一干就是几天几不离岗。老伴做好饭打电话催他回家吃饭,他总是说:“别等我,你们先吃吧!我干完活就回去。”老伴又生气又心疼,责怪他:“你是总工程师,年龄也大了,动动嘴就行了,何必非要亲自动手呢!”老李笑道:“当技术领导的,怎么能离开技术一线呢?”

1987年11月,在评审李宗国高级工程师职称时,高评委们对他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又善于学习,注重知识更新。早期的广播发射机和电视发射的一部分机器设备是经过他试装、试调出来的。新疆的广播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城市到乡村,发展到今日,始终有他的一份奉献。他是一位开路人,也是一位领路人,是新疆广播电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新疆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和安全播出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曾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四等奖,先后担任过新疆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新疆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广电部科技委委员、自治区科技委广播专业副组长。对于这些成绩和头衔,他从不在人前炫耀。

退休后,他身在家里,一颗心仍留在他依恋不舍的广播电视技术岗位上。早些年,他身板还好,精力也够,依然整天忙忙碌碌,继续为新疆的广播电视事业奉献余热。订阅的报刊杂志和国外技术资料一到家,就爱不释手,仔细翻阅,发现有用资料,便毫无保留地推荐给第一线的同行。发现电视发生故障,便立即习惯地拿起电话,询问什么原因,需不需要他帮忙解决。有关部门遇到技术难题,一个电话打来,他毫不犹豫,抬腿就走,风风火火地赶到现场,不排除难关不回家。今年4月,他虽年近七旬,又患高血压,不顾劝阻,毅然应邀出差,为广播电视扩建工程呕心沥血,献计献策。

不久前,老李突发脑血栓,不省人事,被及时送到医院抢救。广电厅厅长沙明等领导同志前往探望,请医院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把老李抢救过来,治好他的病。“他是我们厅的有功之臣,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关心爱惜自己。”

当他病情稍有好转,刚能起来走动时,便在家人的搀扶下,颠颠巍巍、步履艰难地来到病房凉台上,举目凝视远处的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塔,自豪地说:“这是我当初亲手参与创建的发射塔,现在就是死了也无憾了。”

这次重病,使老李觉得自己衰老了许多,但他乐观的性格却没有变。他常用右手指着不能动弹的左手左脚,对前来探望他的同事风趣地说:“你们看,我这半壁江山失掉了,何时才能还我河山!”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老李的病情正在逐渐好转。他对关心、照顾他的医护人员和亲友家人有一种隐隐的歉疚,他不愿给别人增加麻烦,每天坚持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1997年10月

评论

  • Emily.:您好!我是文化公司的编辑,拜读了您的文章,觉得非常有意义!公司目前正在筹备出版发行十本大型著作,欢迎您的文字入驻我们的书籍! 我的微信号:454327465…
    回复2019-12-06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