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磨刀

2018-02-10 10:59 | 作者:星梓 | 散文吧首发

杨 磨 刀

俗话说:进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这不,农历刚进腊月没几天,处处都充满了忙年气氛。人们除了采购各种年货外,各家各户主厨的男女们都惦记着磨刀,鸡鸭鹅、猪牛羊等年味儿的收拾打理全靠一把好菜刀。

就在刚才,小区的西大门几位大爷大妈围成团,正议论着杨磨刀何时能来小区磨刀,已经显得有几分焦急了。有位大爷摸出手机说马上给杨磨刀发个微信问一问。不一会,杨磨刀回微信,说明天下午2点钟准时到小区门口磨刀。这下大家松了一口气,霎时都走开了。

杨磨刀是城市西面来的乡下人,刚来时也就是三十岁的样子,在这个城市磨刀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过去城市规模小,大街小巷几乎都能看到他推着小独轮车的身影,听到他那响亮又带些侉腔的吆喝声:磨剪子嘞——戗菜刀。杨磨刀吆喝声拉长嗓子带点颤音,响亮入耳,韵味悠长,几道街都听得到。杨磨刀个头不高,其貌不扬,待人热情和善,磨刀细致用心,干净利索。他只要坐下来,操起家伙磨起刀来,就不言不语的一心干活,给人一种憨厚老实的印象。现在人口多了,城市大了,杨磨刀也磨出了几分名气。走哪儿也不用吆喝了,只要到小区门口一坐,他面前就是人来人往,各式各样的菜刀一把接一把地磨,一磨就是半天或一天。是啊,无论社会怎么变化,生活水平怎么提高,家家过日子,一日三餐,切菜做饭,有把好菜刀那是必须的。

杨磨刀在早年只是单一的磨剪子戗菜刀,不过他现在也自己打制各种菜刀、剪刀,有了自己的产品。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杨氏菜刀。他一边磨刀,一边推销自己的菜刀剪刀。有一年和他深聊,才知道杨磨刀是铁匠世家,爷爷和父亲就是当地出名的铁匠,他年少时也准备子承父业,做一名铁匠,在父亲的铁匠铺抡锤学过几年。后来打铁的行当完全没有了市场,他就外出做过生意,转悠了几年,还是干起了磨剪子戗菜刀的活计。几十年,磨过几十万把刀,见识过几百种刀,他用心观察,不断琢磨,掂量轻重,察看火候,磨砥钢性,听刀主反馈。他发现传统的菜刀主要是钢火不够,缺少硬度,磨快不能持久;而品牌菜刀,讲究了硬度却磨刀困难,给人以刀枪不入的手感。能不能把它们的优点集中而缺点避开呢?于是,他自己又收拾起铁匠炉,专门尝试打造他自己的菜刀和剪刀。杨磨刀的产品,外观比起上海的双立人、杭州的张小泉、广东的阳江十八子作等品牌菜刀还是粗糙些,可是非常实用。五年前,我在小区门口,看他磨刀,顺便拿起他车上展示的杨氏菜刀,最大口面的菜刀只要50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经不住他的宣传,怀着可疑就买了一把。杨磨刀为了表示诚信,立马把他的手机号码告诉我,包用5年,如果坏了,或者不锋利直接打我电话,我杨磨刀站不改姓,坐不换号。名牌的菜刀都是几百甚至上千元一把,50元嘛,不好用就算了,我并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可是回家用起来,果然锋利无比,不重不轻,非常顺手。我原来用的品牌菜刀,总感到发飘,有时切菜还会打滑,和杨磨刀的刀根本没法比。5年至今,仍然锋利如初。小区里,凡熟悉杨磨刀的,也都喜欢上了他的杨氏菜刀。

终于等到了第二天下午,这天风不是很大,可是清冷刺骨。还不到2点,小区门口就有一拨人等磨刀,地上按顺序排好了各式各样准备磨的菜刀。我因为菜刀多年没磨,也加入了等待的队伍。杨磨刀果然在大家的期待中如约而来,他骑一辆大小合适的电动三轮车,满脸堆笑。停当好车子,大伙先帮他卸下长条凳子,那是他磨刀的专门工具,还是那么简单,一条长凳子的一头固定着磨刀石,一粗一细,可以调换用,凳子腿上绑着个小水桶,另一头绑着个坐垫。他又把自己的各种菜刀,剪刀等摆在车上展卖。

杨磨刀开始磨刀了,一位张大娘,看到杨磨刀一边蘸着冰冷凉水一边磨刀,马上回到楼上自己家中提来一个热水瓶,给杨师傅的茶杯加满热水,还把磨刀的小水罐里也加上一点,好让杨磨刀下得手。大家也都把杨磨刀围了起来,似乎是给他挡风御寒。杨磨刀,一边磨刀一边说着感谢话,这场面好温暖,也好感人。其实,节前的磨刀是最费力气的,因为这时候拿来磨的大都是好长时间没有痛痛快快磨过的刀,基本上,每把刀的刃部都太厚,简单一点的还可以用砂轮打磨,太厚的光磨不行,还要动用戗子戗。戗刀是根铁杆,两头有横把手,中间安有戗刀,将厚刃戗薄。戗刀实际上就是铁刨子,这个得非常用力,既要掌握分寸,又要把握平衡。杨磨刀边戗边用眼睛瞄瞄刀刃,看看两边厚度是否相称,现在手摇砂轮上打平,然后在粗砂石上磨,再在细砂石上磨,一边磨一边用大拇指试刀锋,直到满意为止。刀磨好后,还要检查一下刀把上的铆钉是否活动,如松络,就用锤头敲紧固牢,服务细致周到。

大家一边观察着杨磨刀熟练又精细的操作,一边和杨磨刀说话儿。磨刀的间隙他偶尔也要歇息一会喝口茶,有个小伙子就和杨磨刀调侃。杨磨刀很自信地说:别看我老杨身不高,貌不扬。我磨刀培养了两个儿子上大学,一个已经在苏州工作了,一个今年天大学毕业。在这个城市,我到过的地方最多,我熟悉的人也最多,从民主路到朝阳路,从南广场到苍梧园,从古海州到高新区,没有我没去过的地方。我给第一池戗过剪,我给市长家磨过刀……

嘿,没想到,随着岁月的经历,在城市人群里的磨练,杨磨刀现在也学嘴贫多了,他的趣话儿也是一套一套的,一串一串的。天文地理,经济文化,台海情况,普金和特朗普,啥新鲜他都能和你聊上一阵子。过去他靠吆喝声揽活,大家听他熟悉的吆喝声,看他那熟悉的脸,对他有信任感。后来有了手机,他一个号码用了十几年从未换过,就为的是大家找他方便。现在手机有微信了,他在磨刀车子上还贴上自己的二维码,谁磨刀没带钱的,可以直接刷微信支付,据他自己说还建了个磨刀微信群!这时候,熟悉的老人们,请他亮几嗓子,杨磨刀也不客气,顺口就是两嗓子,调门还是那么高,还是那个味。杨磨刀笑笑说,不喊了,现在街上连汽车都不准鸣喇叭了,我就是挣再少的钱,也要和城市与时俱进。

刀磨好了,回到家我还在琢磨着杨磨刀。磨刀,是家家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符号,磨刀师傅,是城市最基层最普通的人。杨磨刀,在一个城市几十年如一日,专是磨刀,由当初的肩抗一条长凳,到骑着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大街小巷吆喝,再到今天骑上电动三轮车用电话用微信相约磨刀。听说市里有多家大的酒店都定期请他去磨刀,有的还请他定制各种大菜刀。这个城市接纳了杨磨刀,也成长了杨磨刀。

想起刘欢有首名歌《磨刀老头》,歌里唱到:“不管你生活变化怎么多,你的剪子菜刀还得磨”。是的,一个家庭需要用菜刀,一个城市也需要磨刀人。如今,城市大街小巷已几乎听不到十分熟悉的“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叫喊声,并不是说这个城市生活符号已经消失,而是以一种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式继续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