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土地

2018-04-16 21:41 | 作者:江北乔木 | 散文吧首发

记得台湾歌唱家费玉清曾唱过《送你一把泥土》:“送你一把故乡的泥土……雷打过,野火烧过,杜鹃花层层飘落过。这把泥土,这把泥土,祖先耕过,敌人踏过,你我曾经牵手走过……”唱得是那么深情;还记得著名诗人艾青曾写过《我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表达对故乡土地是那么的热爱。离开家乡来到小城几十年的我,也早就想写一写家乡的土地了。

我的家乡坐落在胶东大地上,属山东省著名风景区大泽山南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家乡的土地就依偎着这巍巍的群山和潺潺的流水,成了家乡人民的生存之本、致富至宝和发展之源。祖祖辈辈就是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土里刨食,祈望收获,安度终生。

说起这片土地,我仿佛也有像诗人艾青一样的感觉,也深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这是真的。因为,从呱呱落地就降生在这片土地上,这是给了我生命的“姥娘土”,它铭刻着我的记忆。而且过去家乡还有个说法,孩子降生前,从自家天井里捧一捧细土垫到他(她)的身下,这样好养,不知我有没有垫过,我觉得这样对这片土地就更亲近了;从第一声啼哭到牙牙学语,我人生的旅程就从这片土地上开始了,在这片土地上,由祖母、父母搀扶着姗姗学步,推着学步车尽情撒欢,丢开学步车慢慢行走,追逐着小伙伴嬉戏……还有,在这片土地上上学、剜菜、割草、摸鱼、捞虾、粘知了、捉蚂蚱,还在这片土地上做着青春想,考学梦,当兵梦,直到应征入伍,这是伴我成长的土地,它凝聚着我的深情和思念

家乡的土地是家乡人民生存的依附地。就说过去家乡的屋吧,家乡土地上的石头,垒起了房屋的墙座;土地上的土做成了土墼,垒起了墙体;土地上的树木做成了梁、檩、门、窗、檐;土地上生长出的麦秸草披上了屋顶……房屋就盖起来了,看起来简单,土地使然。

家乡的土地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片土地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根据地,是平度抗战的“星火之地”。据史料记载,家乡曾是抗战时期县委机关的驻地,也是中共南海地委的常住村庄。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八文章”、“先生地”、“石胡同”等家乡人民妇孺皆知的地方,平度抗日武装发起人乔天华、罗竹风、刘文卿等经常在这些地方秘密召开会议,研究与敌周旋斗争策略。有时还带足干粮、咸菜,连续几天几驻守在石胡同的两个大山洞里,机智灵活地与日、伪军周旋,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发起了平度抗战武装力量,保全了平度抗战实力,成为当年平度县抗战的“大本营”。在这片土地上赫然矗立着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着“乔家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碑文,这是对这片土地的肯定。

家乡的土地一如一首歌词里唱的:“祖先耕过,敌人踏过……”这片土地在抗战时期也曾被日寇的铁蹄践踏过,在在村北头上演过凶残日寇架机枪扫射游击队员和乡村百姓的惨烈场面;上演过家乡抗战将士同日寇在东山、北山同日寇肉搏、厮杀的情景。有49名先烈的鲜血洒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染红了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埋葬在老家村子的北头,有的血肉模糊,已辨认不出模样,就合葬在他们共同战斗的这片土地上,立了一块无名碑。这里,被家乡人民称为“八路崖”。还有不知多少无辜百姓也惨死在日寇的机枪、屠刀之下,所以,有时冷不丁地抓起一把泥土来,说不定就曾浸染过烈士的鲜血,家乡的土地是血染的土地,神圣的土地。那时的土地沉默着,愤怒着,呜咽着,土地暂且忍受着屈辱,盼望着曙光的到来。

全国解放了,土地苏醒了。在新中国的曙光普照下,家乡的数千亩土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家乡的这片土地,既不像东北的黑土地,也不像云南的红土地,也不是正宗的黄土地,在我的印象中,它应该属于灰土地,有自己的固有特点,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父老因地制宜,正是利用了土地的特点和优势,用勤劳的双手,拿起多彩的画笔,在希望的田野里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精心点缀出一片片苹果树,一片片葡萄树,一片片大姜,还有小麦、玉米、大豆……使空旷的土地变成了丰收的土地,土地的上方长出了丰硕硕、肥嘟嘟的果实,村庄也因土地的丰硕而改了名字,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之乡、“中国大姜之乡”。

家乡的土地是钟情的,它以博大的胸怀造福于一方百姓。这片土地大多为深褐色油性泥土,适宜于各类作物生长,在这片土地上长起了参天大树,用于乡村百姓搭盖房屋,制作门窗;生长过高高的红高粱、饱满的玉米、金黄的小麦,这些五谷杂粮都是乡村百姓平日的口粮,是与莫言的“红高粱”邻近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还生长着苦菜子、萋萋菜、荠菜、勃勃丁……这都是生活困难时期的充饥之物,这些就填饱了肚子,度过了灾荒。

家乡的土地更适宜于林果和大姜种植,父老乡亲借助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起了一片片的林果,有红富士苹果、玫瑰香葡萄等品种繁多的林果,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片土地土层厚,且水线深,挖储存大姜的井子时,挖到六、七米深见不到水,正适合大姜储存,当年,家乡人民就把大姜储存起来,除了作为来年的姜母,还销往周遭乡村百姓作姜母。而家乡松软的土质又适合大姜种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大片的大姜,户均产8000斤,记得前些年,大姜价格飙升,每斤竟12元多,普通百姓年收入10万元的比比皆是。也就是那一年,家乡的一位老伯把储存了三年的大姜在价格最高的时候一下子卖了,毛收入30多万元,这事接着在城北乡引起了轰动,不,在全市引起了轰动,那是在家乡报《平度大众》以“王老汉的喜事”报道后,全市没有不知道“王老汉”发了大姜财的事了。家乡的这片土地以博大的胸怀怀抱着一方百姓,滋养了家乡人民。

家乡的土地是我的伙伴,儿时的乐园。儿时的我,对这片土地是多么的熟悉和亲切啊,曾使我陶醉在这片土地里,尽情地玩耍、放纵自己。天过后,捧起被雨淋湿的泥土,做着小泥人和各种小动物,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拿着玩。还拿着比较硬一点的泥,揉搓成直径2公分左右的弹丸,晒干后,作为弹丸,用来打、打靶。我和小伙伴们还玩摔响吧的游戏,用泥捏成圆形碗状,底部越薄越好,摔起来越响,底部还不能有裂缝,否则会因透气成了哑巴。做好后用掌心托着口朝上,找到井盖、石板,猛翻手往石板上一摔,就会发出“叭”的一声响,碗底便爆开一个大洞,对方就做好薄薄的泥片,补这个大洞,用这种方式赢得对方的泥,还可听到响声,赢得自信和艳羡。渐渐长大后,我曾深翻过这片土地,也曾赤着脚丫子踏过这片刚刚耕翻过的土地,脚下是那样的踏实和亲切,我曾抓起一把泥土放到鼻翼,鼻翼两侧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我感受到的是对家乡土地的美好遐想。

家乡的土地是包容的,它以包容万物的胸怀养育着万物生灵,牛羊在这里啃过草,家猪在这里拱过食,骏马在这里拉过车,毛驴在这里拉过地,鸡鸭在这里啄过食。还有,鸟儿在这里栖息过,动物在这里奔跑过……这片土地是万物生灵的乐园。

家乡的土地,祖祖辈辈在这里耕种过,不知有多少人在这里走过、攀爬过,寇的铁蹄也曾在这里践踏过……这里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足迹,留下了多少人的梦想,也留下了许多英雄传奇的故事,记得有“乔天华抗战的故事”“隆飙的故事”“用换妻的故事”……这些故事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美好的想象。也曾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如今,这些故事和传说都已零落成泥或随风飘去,而这片土地却越发厚重了,在我心里沉甸甸的。

家乡的土地,是家乡父老乡亲脚踏实地的沃土;家乡的土地,是游子们时刻装在心里的热土。写到这里,我顿然觉得,我不仅深爱着家乡这片土地,我更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深的敬意!

乔显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