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土豆

2017-09-19 06:34 | 作者:兴安白桦 | 散文吧首发

在报上读到一篇“捡麦穗”的文章,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家乡遛土豆时的情形。

家乡的人把收获地里的土豆称为起土豆,“遛土豆”就是到刚收获过的土豆地里重新翻找一遍,把别人起土豆时没有起出来遗落的或是被土盖住捡拾不干净的土豆捡回来。

小时候几乎家家都有土地,地里种植面积最大的就属土豆了,因为土豆不仅可以作为蔬菜也可以作为主食,特别是相比于其它蔬菜土豆易于存放,餐桌上一整年都能见到土豆的影子,在漫长的季和青黄不接的初,土豆更是要唱主角。秋收后,人们看着储存了一窖的土豆,便像有了主心骨。因此,每到秋天地里除了起土豆的人在忙绿外,还能见到许多遛土豆的人。遛土豆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这些人夹着麻袋、挎着土篮、扛着二齿子或是三齿子,还有的推着自行车,看到有刚起过的土豆地,就会进去“遛一遛”。

一般小块面积的土豆地我们是不去的,那样的地里主人都会起得很仔细几乎没有什么落网之“豆”。最喜欢去的是大面积的,使用拖拉机或牛马拉犁杖豁土豆垄起过的土豆地,那样的地里因为不是纯人工起土豆,所以“起净率”就不如人工的高。遛土豆不能光靠蛮力,也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可循。要特别留意地头和地边比较偏的地方,有时会发现几棵不太引人注意的干枯的土豆秧,那是最容易被忽略而落下的,侧着从秧的一边刨下去,再一下拉出来,就一定会有收获。在一些田头地角还往往会有犁杖没有趟到遗落的土豆垄,地里也偶尔会有犁杖趟偏的地方,一旦发现了那股猛然而至的兴奋,就会像打了兴奋剂一样,立时来了劲头,手脚也立马麻利许多,上去用二齿子顺着垄一通猛刨,当有大个的、黄澄澄土豆被我刨出时,心里就会乐开了花。但那两种情况并不多见,所以老是抱着那样“捡漏”的想法是不行的,要想遛到土豆还得要靠细心和实干。使用二齿子遛土豆,不能像翻地一样刨进去就直接把土翻起,刨进去后要握住木柄向怀里的方向用力一搂,让齿子在土里搂出一定距离,就像使用耙子搂地一样,不但能把藏在土里的土豆搂出来,还不容易刨碎土豆。

起过土豆的地很塇乎,踩在上面鞋会陷入土中,而使鞋里进很多的土,我们的小脚丫也都弄得黑乎乎的。有时还会捎带着刨出许多粗粗长长的蚯蚓,我们会带回家喂家里养的鸡或用来做鱼饵钓鱼,那就属于偏得了。

有时因为遛到了很多土豆,袋子过重,我们人小力气也小,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装土豆的袋子扛到放在土豆地边的自行车处,只好采用拖拽的方法,一点一点地把袋子从土豆地里拖过去,松软的土豆地里就会留下一道清晰的拖痕,就像小船从平静的水面滑过,留下一道长长的水波。然后几个人再合力把袋子放到自行车上,就会掩饰不住心里的美和自豪,像凯旋的英雄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推着自行车向家里走去,如果半路上遇到有人夸奖两句,那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小腰板挺得溜直,回到家后就会极具夸张地大喊:“累死了!”让大人快来帮忙。

那时候,土豆的吃法一般就是烀土豆、炖土豆、炒土豆,有时也会烙土豆饼和炸土豆丸子。不过后两种吃法在当时属于极奢侈的吃法,平时很难吃到。家乡的土豆品质佳,很好吃。特别是新收获的土豆,烀熟后都会裂开花。不过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还有两种吃法:一是把土豆埋进灶膛的热灰中,灰烬的余热会把土豆烤得又酥又软,把土豆从灰堆中扒出来,烤好的土豆那特有的糊香就会扑鼻而来,剥去外面一层薄薄的糊皮,就会露出里面焦黄的一层,咬上一口热乎乎还略微有些烫嘴的土豆,又甜又面,那个美呀就别提了。再有,就是在炉盖子上烤土豆片,烤好了的土豆片两面金黄,那就是我们当时的薯片。无论是哪种吃法,只要是自己遛的土豆,都会感到特别的香甜,有一种成就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