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我写作的源头

2018-06-01 14:51 | 作者:江北乔木 | 散文吧首发

我常常扪心自问,我的写作为什么总也离不开故乡的题材?我的散文为什么总是写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树、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历史变迁?把故乡都快写遍了。带着这个疑问我又细细揣想,因为故乡是我写作的源头,我早已把故乡装在脑子里,故乡的山水直抵我的心灵深处,是故乡激发起了我写作的冲动和欲望,故乡之情便随着我的笔端汩汩流淌,字里行间里浸润着我那可的故乡。尽管我不是那写作高手,写的不咋样,但我觉得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故乡。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的根就在故乡,我伴随着故乡一起成长,那里留下了我的童年欢乐、少年憧憬、青想。虽说我离开故乡、来到小城已几十年了,但我仍忘不了那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感到故乡亲切、踏实,我感到父老乡亲亲近、朴实,我对故乡太熟悉了,我对父老乡亲太了解了。我觉得,只有熟悉的生活才有感情,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才能写出真性情;只有熟悉的生活才有写作素材,也才能写出动人的故事和情节;只有熟悉的生活才有活生生的人物,也才能写出人和生活的气息,才富有时代和写作的意义。其实凝练成一句话就是:故乡是我写作的源头,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有了故乡这个写作的源头和宝地,我的写作就“接地气”,就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村庄;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故乡的阳光;故乡的田野、故乡的树木、故乡的林果、故乡的大姜;故乡的历史变迁、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旅游风光……这些都是源于我与故乡的一种感情,也就是我对故乡的一种特殊的爱,寄托着我的无限情思和美好遐想。正如诗人艾青所说:“我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以前曾写过一篇散文《故乡那份不了情》,真挚地表达了对故园之情。故乡的山,虽没有泰山雄伟,不及黄山俊美,但那是我生命的依托,我写作的脊梁,也是我写作的“源头”。有了故乡这座坚如磐石的靠山,这个写作取之不尽的源头,写起来才觉得有根基,才觉得有活力,有灵性,也感到文字有力量。从高山往远处延伸,那是一片广袤的大地,写出山的雄伟、地的辽阔,文字才“接地气”,有感情。因为我攀登过故乡所有的山峰,那是我儿时和小伙伴们攀爬的好去处。曾在那里割草、砍柴、挖野菜、挖药草;穿云、破雾,撵兔、捉;攀爬、游玩,喊大山、学鸟叫;阴凉处打牌、平坦处嬉闹。故乡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我的一串串脚印,留下了多彩的故事,更留下了我深深的感情。似乎每座山峰、山涧都有美丽的传说,演绎着登山的奇闻异事,登山的几多乐趣。这样一路攀登,一路走来,我便觉得故乡的山有写不完的素材。我曾在《故乡的山》里写了故乡的“青石劈”“廓落谷”“石胡同““状元石”“憋死牛涧”等,山的风情,涧的灵动,让笔下的文字变得生动,荣获了全国第二届大众文学奖最佳散文奖。我认为,这只是写出了梗概,也就是皮毛的东西,还远远不够。而要真正写好故乡的山,还要深入山中,往深里写,去挖掘深埋在深山里原生态的素材,写出故乡山的历史文化底蕴,写出每座山的民间传说,写出抗战时故乡山的色彩,写出当下山的新气象,这样的散文才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生活气息,也才有山的筋骨和气势。

故乡的水,是我写作灵动的“泉”,有了这个写作的“泉眼”、“动因”,写作起来才会感到文字灵动,似乎流水有声,在“汩汩”流淌,流出了生气,流出了活力,还真有点“为有源头活水来”之感;有了故乡这源源不断的泉水,写作起故乡的文章来才能源远流长,才能使文字自然流畅。

说起故乡的水来,我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弯弯的小河曾是我儿时游玩的好去处,小河里捞鱼摸虾,沙滩上嬉闹追逐,留下了欢乐的童话。我在《家乡的河》里,写出了小河的春,写出了小河给家乡带来的我穷欢乐。在《老家的老龙湾》里,也写出了龙湾水库雄伟的气势、旅游的乐趣、给家乡人民带来的福祉。还有,那一座座水库、机井浮现在眼前:龙湾水库、磨山子水库、大水库、割长沟水库、石山前水库、大眼机井、平塘……这些水浇灌、滋润着乡村百姓的一亩亩良田,滴滴流进了乡民们的心田;这些水撩拨、引诱着我和小伙伴们去嬉戏游玩,水库中、机井里留下了我和小伙伴们畅游的傲人身姿,也留下了一拨拨“打水仗”的欢颜。家乡的水也有写不完的素材,写不尽的精彩,家乡的水永远流不完,写作的素材就永远写不完。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句俗语“美不美,家乡水。”我写家乡水也是带着对家乡的感情写的。

故乡的人,那是我写作体现的“情”,有了故乡这些勤劳勇敢的父老乡亲,我的精神世界才丰盈,写作起来才感到充实,才能展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才能表现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虽然离开家乡30多年了,但我心中总是牵挂着家乡的人民,家乡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眼前浮现,他们的坎坷经历、生存状态总让我魂牵梦萦,他们的不甘落后、努力奋斗、发家致富精神,激发我拿起笔来,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精神世界,为他们呼吁,为他们歌颂,这是一个写作者的良知和责任。我在《那山、那水、那人》中,曾写出了“三代人”的奋斗史,写了第一代人为了抗击日寇侵略者,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牺牲,展示了乔天华等一代人的光辉形象;写了第二代领航人,也就是我大舅官先福带领家乡人民从合作组、农业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兴修水利、种植果树、改河造田的奋斗历程,展示了那一代人艰苦奋斗的战斗历程;写了第三代人乔洪业带领家乡人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奋斗历程;我还要重新拿起笔来,续写现任领航人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在《乡村人物志》,我浓墨重彩的歌颂了乡村的人物,展示了他们的时代风采,我还要继续把笔触伸向勤劳、善良、质朴的家乡人民,让人物形象放射出思想的光华。

还有,草木寄情,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寄托着我深深的感情,我将把这种深情化为写作的激情,涌入笔端,让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一草一木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让故乡的人都彰显出无穷的魅力。

故乡是我写作的源头,我将矢志不渝记在心头,让那深深的感情涌入笔头,让人们始终对故乡有个想头……

乔显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