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学季老读书学习不知足

2017-09-30 10:01 | 作者:观鹅会意 | 散文吧首发

学习总 学季老 读书学习不知足

文/髙珍

落笔文题,首先想到的是曹操前辈的励志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意为老了的千里马虽然屈束于马槽旁,但是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驰骋千里;胸怀大志的豪杰即便到了晚年,他那奋发思进的心会永不止息。

读书是不需要讲究环境条件的,大概大家近期都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二十三位被采访者的口述,编辑出19篇真情实感的文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为群众办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主席他不到16岁插队,住的窑洞的炕席下有虱子、跳蚤、臭虫,撒上六六六、敌百虫都不起作用,咬的他们知青全身都是包。就是这样的环境条件,白天劳动干得活是挑一但但臭气难闻的猪粪,晚上劳累的精疲力竭, 习主席还是坚持打开他带来的两行李箱的书去读。习主席从来不讲究读书学习条件,“在窑洞的时候,近平就在炕桌上、炕沿上写字。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就搬一块石头,坐在石头上、趴在磨盘上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习主席在七年知青插队艰苦的岁月里,能够做到苦中作乐去读书,自得其乐去写作。所以,现在大家聆听习主席讲话就是一种享受,一会儿旁征博引,一会儿妙语连珠,一会儿引经据典,感觉他讲话有自信、有味道、有品位、有特点、有内涵,这就是一个有学识、有修养、有境界之人所达到的高度。对比之下我们上班有宽大的办公桌,办公室还配备着可以学习查询的电脑,回到家里还有书房,回顾自己一年读了几本书,写出来几篇文章,是否有些许汗颜。

笔者认为,近现代可称之老骥伏枥的代表人物,当属地球村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季老等身的专业学术著作我是看不懂,但是季老的文学作品我是过眼必看顶礼膜拜。笔者曾经一晚上拜读完《季羨林談人生》一书,就像和老人家聊了一个晚上,书中文字语言朴实到了就像和一位熟客交流的地步,真是到了行文有方也无方的最高境界。呈现在我眼前的并不是一位学术泰斗威严的讲学形象,而是一位平易近人慈祥的耄耋老人,难怪有北大新生让季老看行李的趣味,他对看客谆谆善诱地谈论着他对人生、社会、家庭的真情实感和责任;谈论着他对亲情情、友情的留恋与守护,谈论着他因事业因想的笔耕不辍。在他耐心恳切的教诲与诱导中,强大的正能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输入了看客的身体,激发起的是爱国心、逐梦心和上进心。手摸封底,脑海里不仅仅浮现出的是书中记录着老人家人生经历的一幅幅图片,还闪烁出他老人家为祖国学术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永不灭失的光华。

季老在《我认为死亡是微不足道的》文章的开篇语,开门见山地向看客论述着他对不怕老与死亡的看法:“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无论怎样说都只能说是老了。但是,除了眼有点不明,耳有点不聪,走路有点晃悠之外,没有什么老相,每天至少还能工作七八个小时。我没有什么老的感觉,有时候还会有点沾沾自喜。”季老他是怎样去看待一个人活着的价值呢?他老人家用幽默风趣的哲理,为我们剖析了一个人活着的价值:“ 我常说,吃饭为了活着,但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多么耐心恳切的语言,而又饱含着一位睿智老人的拳拳爱心。他老人家对不服老是怎么实践的呢?“我总不让自己的脑筋闲着,我总在思考着什么,上至宇宙,下至苍蝇,我无所不想。思考锻炼看似是精神的,其实也是物质的。我之所以不感到老之已至,与此有紧密关联。 ”

季老认为时间与人生的辩证关系是:“时间是亳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相!”“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一个人想成就丰满的人生与追求,只能从读书而起步。季老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习惯,他认为:“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如果一个人因为怕老怕死而出了毛病,实在是荒唐可笑,因为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须经历无法逃避的生存过程。

人类是动物界最聪明也是最懒惰的动物,他们可以驯服饲养其他动物为人类服务,但是他们自己聪明到了明白道理却不讲道理也不按道理去做的地步。人类上千年用来保存智慧的方法就是靠文字和书本来传承,所以说书籍是人类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国人有一种大众性习惯,就是对脸面俗称面子非常重视,却认识不到知识面比面子更重要,因为没有知识的人何来的面子。如果笼统地说国人不喜欢读书学习也太片面性了,只是他们把勤奋读书划归为青少年时期,把读书学习看是为了追求吃到“旱涝保收”的官饭。在中国说考不上大学的年轻人一生再不去读书,这并不是一句诳语,就是考入大学的也是优哉游哉再不努力,混到毕业找到工作后,也就从此放弃了读书学习。在中国哪个地方也是两个最,去超市的人最多,去新华书店的人最少,看来国人不喜欢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国惯”。笔者上班坐公交车经常拿本晚上看到意犹未尽的书籍,工作的闲暇时间可以补读。开车前年轻司机看到我拿本书就像是发现了新鲜事物,因为他看到的社会是年轻人的手机时代。和他谈论到读书写字的话题,他说一年也不写一个字,领工资也是公司打到卡上了。这个司机让我给他写一下名字,说自己写出来名字丑的不能见人,问我是什么原因,笔者告诉他字不好写的少。他用敬佩的口吻对我说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在他眼里读书学习与否只是个退休的概念而已,看来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还是个久远的话题。

笔者认为少年读书可舒展胸中之抱负;中年读书,可提高一个家庭的家风门第;老年读书,可丰满人生的阅历。文字可吹皱荷塘月色;文字可掀起赤壁之波澜;文字可托起一个人的梦想,文字更是华文明永不枯竭的长河。不怕老、不服老不是昼去打麻将,不要把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大把大把地流失了。许多国人把读书看成为是一件既苦又累的事情,从古到今因读书学习而累死的能有几人?反而是勤奋读书学习的人寿长。看来要想达到全民读书的标准,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一个人的衰老体现在两点,一种是身体的衰老,一种是思想的衰老。身体的衰老是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降低的过程。思想的衰老他是不分年龄段的,引发的后果是稀里糊涂秃废地活着,失去了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个积极向上有所追求的人,会认识到百业学为基的道理,因读书学习而累死之人世上能有几何?反而是勤奋读书学习的人寿长。不怕老是要做到追求梦想老有所为,不服老是要敢于和年轻人比试读书学习,不是说等到了白发苍苍了再去读书学习追求梦想。

纵观古今之文人志士,他们把读书作为了人生最大的幸事与快乐,经常书写座右铭、对联以鞭策自己,生怕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以古观今,大中华五千年之文明古国,发展到了衣食无忧的二十一世纪,炎黄子孙年轻的一代人,有许多年轻人有一种“晕书”的传染病,一展书眼睛就发困就迷糊,一翻手机头脑清醒就来劲。有人说让手机害了中国一代人,我认为不能完全去责怪手机,手机的通讯功能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至于手机功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每一种垃圾的产生,都有他的垃圾市场,正如冯小刚导演所说:“中国垃圾电影便地,一定和垃圾观众有关。”

能坚持一生读书学习并且有自己梦想的人,在大众比例中的确是寥寥无几。只要平凡的人生树立下读书学习追求梦想的目标,这个人就会向上看,向上看就会有不平凡。冰心老人有一句温暖的训诲:“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花有色味香,人有才情趣。”一个人的才情趣从那里来,当然是从读书学习中来。通过读书学习你的内心学识充盈了,你的心胸视野境界才会开阔,你的才情自然会显现 。笔者认为,如果你读不懂几千年大中华之文化精髓古汉语,那你还属于是个半文盲,那就应该赶紧去读书学习。周恩来前辈为后人留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充满殷切希望的一句话,难道只是对爱读书这些人们说的吗?

庄稼耽误了一季耕种,还有下一季节,还有明年的季节。人生耽误了年轻时候的读书学习时间,还有中年、老年阶段,就看你那麻木不仁的神经是不是能幡然醒悟,认识到虚度年华的羞愧,不要只是在秃废中清醒了片刻又随波逐流而去。学习没有时间表,逐梦同样没有时间表。时刻能用知识去充实自己的头脑,何需区分年龄段,难道说吃饭也区分年龄段吗?读书学习不需要找借口,读书学习不需要讲环境,读不读书,学习不学习,是区分人生高雅和庸俗的分水岭。学习总、学季老不是喊出来的一句空话,要时时刻刻去对照习主席、季老那面宏大的镜子,去审视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不要自己回头看走过的路程,完全是灰白的虚度年华。实现中华伟大的民族复兴梦,靠的就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如果你准备去学习总、学季老,那就疯狂地在书页上奔跑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