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难得的借书证

2020-11-30 10:12 | 作者:春之呢喃 | 散文吧首发

文/冯罗生

少年时期,我因家庭变故而中途辍学,心中却一直怀揣着读书的,17岁那年,高中肄业步入社会,却依然喜欢阅读经典

刚参加工作,八小时之内,认真学习技术;八小时以外,就是读书。当时报考了湖南省的自学考试,每晚去校上课。工资不过几十元,除却伙食和读书的开销,所剩无几,自然就没钱买书,只能偶尔去新华书店闻闻油墨香来解解馋。

记得当时单位的党支部书记也姓冯,他负责管理机关图书室。当看到我如此好学,于是将图书室的钥匙交给我,说“家门姑娘,你大概还不晓得我们单位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就是顶楼那间锁着的房子。你这么读书,反正我们的图书室也没人进去,我就把钥匙交给你,你下班后可以去里面找你自己喜欢的书籍。”

当手捧着那片小小的钥匙时,开心得合不拢嘴,都差点就蹦了起来,立即改口糯糯甜甜地喊他“家门叔叔”,从那以后再不叫他“冯书记”了。

接过钥匙后,立即飞奔楼顶,打开门一看,里面的书架上灰尘倒是不厚,看来家门叔叔也是个爱书之人,但里面报刊、杂志和行业性书籍比较多,我爱读的经典书籍不过百十本。当然还是很让我开心了,至少我的业余生活不再空虚。拿出《飘》上下册,锁上门出来,我还没有足够的胆量独自坐在一间偌大的、空荡荡的、四周寂静无声的房间里。

不到半年时间,我已经把这间图书室里适合我的书籍都读了个遍。交出钥匙的当时,我的心又回到了起点,空荡荡的。

没过几天,对外经济贸易办公室的李主任问我,“冯姑娘,听说你很爱学习,到处找书读。我去给你免费办一张市图书馆的借书证好吗?”“那太好了!谢谢您啦!”但是内心纳闷,“我跟这老头又不熟,平时也没打过几次交道,他咋对我这么好?”把心中疑惑跟小汤姐说,小汤姐说我:“你这小鬼,人不大,心思有点重。人家也许就是看着你爱书,想帮你呗,办张借书证对他这种领导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听说,当时市图书馆的借书证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小汤姐跟我一样在自考,她也想办一张,但一直没办成。她自然力挺我办一张,以后也可以供她所需。

两天后,李主任把借书证交到了我的手里。一个不到巴掌大的本子,红色塑料封面,印有“长沙市图书馆借阅证”金色字样。打开一看,里面仅仅填了我的名字,没贴相片,也没有使用期限啥的。心想,这就是一张很普通的借书证,况且谁都可以拿这本证去借书啊!李主任却郑重告诉我,此证不能外借、不可遗失,他也是托了几层关系才办来的,出了纰漏他没法给我补办。话锋一转,他又对我说,“你以后多来我家玩,我儿子跟你差不多年纪,就是不爱读书......”我嘴上唯唯诺诺,心里嘟噜着:“原来办证的初衷在此,不过恕难从命。”当然还是郑重跟他保证,“绝对不会出现您说的这些现象,我一定会慎重保管好这本证的。”心里美滋滋的,“这借书证来之不易,我自然舍不得外借、遗失,肯定会珍藏着的,以后看书都不用着急没资源,我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出图书馆。”

当天中午,吃完食堂就央求着小汤姐带我去市图书馆借书。那时的市图书馆坐落在凤凰台的小巷子里,大门是铁栅栏门,铁门上开着一张侧门。走进图书馆,里面冷冷清清,图书管理员是一个中年妇女,正坐在桌前吃饭。不过书架上满满当当都是书,我径直走向标记着“中外名著”的书架,这里好多藏书我连书名都没听说过!抽出一本自己熟悉作家名字的书。小汤姐也找了一本她想读的书,让管理员登记。管理员很惊讶,“姑娘,你这本借书证可是内部证,可以一次性借十本书,每次借阅的时间长达半年。”呀!这本小小的证还真是珍贵,确实让我惊讶了。不过,我笑着跟她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借太多书回去,就担心自己会偷懒不读。还是每次只借一两本,我会隔三差五地来,您不会嫌麻烦吧?”“那倒不会,这是我的工作,每天都必须上班,除了星期天。”两人取了书,开开心心回单位。

从此,我和小汤姐两人共用着这本借书证。小汤姐专门找她所需要的考试辅导资料;而我每天八小时之外,就捧读着名家大师们的著作,沉浸在书海里。有时的周六下午,偶尔想偷懒不坐班,就冠冕堂皇跟领导请假——我去图书馆借(还)书去了。整个下午,坐在静静的图书馆里酣畅淋漓地看书,不必为繁重的工作而烦恼,虽然内心有些许负罪感,但这样的时光实在太惬意享受。

直到三年多后,我离开了城市。觉得自己没机会再去图书馆借书,于是把那本借书证送给了小汤姐做纪念。不过几次午夜梦回,我仿佛依然坐在市图书馆宽敞的阅览室里,津津有味地读着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