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婆婆

2011-05-28 06:54 | 作者:穆木 | 散文吧首发

我的婆婆去世已经七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依然存在于她的儿女心中、存在于所有曾经得到过她帮助过的人的心中、也存在于我这个儿媳的心中。

曾经听说过许多婆媳不合的故事,也曾经读过许多歌颂母伟大的文章。当一个人既是婆婆,又是母亲,扮演双重角色时,总是被儿媳诅咒,被女儿赞美。我的婆婆是一个极平凡的人,又是一个极不平凡的人。感谢贵报给我提供机会,让我用我并不熟悉的方式,说出婆婆在世时,我不曾说出的话。我非常怀念让我敬重的婆婆,仅以此小文,献上我的一份思念,作为祭奠。

她是位极平凡的女性。普普通通的出身、普普通通的工作、普普通通的生活:生儿育女、相夫教子、锅碗瓢勺、油盐酱醋。她一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更没有曲折动人的经历。虽然赶上了新社会、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光,但因她只想着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儿孙、照顾好自己的丈夫,照顾好自己的家,操劳半生的她,竟没有离开过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北京,一生中最远的一次出行,就是离北京最近的天津,那还是亲戚的一次盛邀。在女儿的一再要求下,她才去办了护照,本打算能够趁着身体尚好,到国外开开眼界。不曾想,在为拿护照刚刚照好照片,她就离开了人世。将她自己和儿女的想一同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只给她的儿女留下永难弥补的遗憾。

她是位极不平凡的女性。既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勤劳、善良宽容大度和自我牺牲精神,又融合了现代女性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

公公有弟兄六个,外加一个妹妹,她作为儿媳,在妯娌六个中文化最低,但她懂道理识大体,上公婆,下顾弟妹。三年困难时期,偏心的公公婆婆,为女儿看孩子,却到儿子家中吃饭。婆婆没有因此而与公婆反目,反而将公婆接到家中,宁肯自己不吃也让他们吃饱,使一向对她有成见的公公婆婆从心底里感谢自己的儿媳。公公的六个弟兄、妯娌之间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既非老大,又没有文化的婆婆,以其大度、公正、精明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在家中说话最有威信,连最自私、最霸道的六小叔子也惧她三分。公公的妹妹,生性霸道,又因为家中只有一个女孩父母纵容,故成了真正的当家婆,整天没事找事,几个兄嫂敢怒不敢言。婆婆进门后,既把小姑当妹妹照顾,又从不迁就她的蛮横,刁蛮的小姑竟慢慢转变,知道理解人体量人。原本紧张的家庭空气,因为婆婆的到来,而变得温馨起来,并不主持正义的公婆,看到疼爱的女儿高兴,自然不愿给自己找事,诺大的家庭,变得和睦起来。六个家庭以婆婆为中心,兄弟、妯娌、婆媳、姑嫂之间水乳交融。

她作为妻子,在常人看来有一份并不平衡的婚姻

成婚在解放初期的公婆,虽说不上是纯粹的包办婚姻,但也决非是婚姻自主。

婆婆精明能干,这在亲友、邻里的眼中是不争的事实。而公公则是另外一种人,属于常人眼中的老实人,甚至有些木纳,又好认死理,对事物的理解总是和常人又那么一点点的差距。

正因为如此,婆婆家中的大事小事,全要婆婆一人操持,公公只能跟在婆婆后边,按照婆婆的指示,亦步亦趋,连参谋都算不上。这样的婚姻,当然算不上是美满的。天底下,有哪一个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成为自己的靠山呢。

尽管如此,婆婆从未嫌弃过丈夫,这是很让我佩服的一点。她既在生活上照顾丈夫,又在为人处世上给丈夫以帮助。公公脾气倔强,好认死理,与同事、弟兄常发生摩擦,总是婆婆出面摆平。公公万事不操心,婆婆就一个人忙里又忙外。家庭中大到住房的筹划、孩子的教育、儿女的婚事,小到柴米油盐,无一不需要婆婆来操持。公公只管睁眼吃饭,闭眼睡觉,发工资上交,其他一概不管。公公四十岁时得了淋巴癌,婆婆一个人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跑医院、找医生,手术后,数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顾,将公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如今手术三十年的公公创造了抗癌的奇迹。

她作为母亲,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照顾好自己的三个孩子。她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女能够过上好日子。她自己没有多少文化,却让自己的三个儿女全部受完高等教育。她心灵手巧,裁剪制作样样精通,在最困难的时候,她和公公两个人的收入不足百元,她也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整洁出众,令邻人羡慕。新年穿上新衣,新学期用上新的文具。

在八十年代初,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百姓家中的三大件。她不但供自己的孩子上了大学,还在孩子大学一毕业,就为每个人置好了名车、名表,为每个孩子备好了结婚的全套床上用品。

她作为婆婆,既宽容又体贴。我尚未见到她,就从丈夫嘴里知道婆婆非常厉害,所以做好了斗争到底的思想准备。我从小倔强,既不乖巧,又不善做家务,在精明能干的婆婆面前,自然是不合格。没有想到,第一次见面,婆婆既温和又善解人意,给了我一份宽容和理解。

刚结婚时,我实在是叫不出妈,婆婆也非常宽容地说:“不叫就不叫,又没有把你养大,哪那么容易就改口了,咱家没有那么多事,愿叫什么就叫什么”。让我既感动又内疚。丈夫有两个妹妹,自从我进了他家门,婆婆无论买东西还是做新衣,都是一式三份,由我先挑。有一年兴中式棉袄,婆婆一下给我做了三件织锦缎的中式棉衣,又备了三块料子,她说“先给你做好了,留着慢慢穿,以后我的眼睛看不见了,就没法再给你做了”。

每每我和丈夫的妹妹发生矛盾,婆婆总是先批评自己的女儿,让儿媳感觉到确确实实是在自己的家中,而少有孤单和不平。1989年,我和丈夫的妹妹同一个月生产,妹夫出国,婆婆既要照顾儿媳,又不愿让自己的女儿受委屈,一个人照顾两个产妇,其艰辛可想而知。

那时候,她提前备好了两个孩子的生活用品,连上幼儿园的被褥都准备好了。她买好了两个产妇的补养品,排骨、牛肉,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做到最好。家中居住条件有限,她提出她和公公及未出嫁的女儿挤在一间房里,而让两个产妇安静些。我不忍让他们二老如此艰苦,坚持住在自己家中,她就每天在两个驻地来回跑,生怕有一个孩子照顾不周。北京的一月是寒冷的,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步行半个小时,坐六站车,辛劳可想而知。

孩子满月后,婆婆坚持不请保姆,由自己来带。

我担心婆婆的身体,坚持在自己家中请保姆。我理解婆婆的心情,她既放心不下女儿,又不愿让儿媳受累。但婆婆坚持自己来带,她悄悄跟我说:“如果没有他们(指小姑),咱家多好!“

我当然明白婆婆的心情,她是舍不得女儿的,但我依然为婆婆的话高兴。人其实都是这样,需要别人的理解,哪怕明知是假话。

她时常对我说:“小妹很过意不去,觉得让你受了委屈”。

小姑是否说了这种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婆婆的这份苦心。

因为,小妹不会认为自己不该因为嫂子生孩子,自己就不能在自己家中生孩子,不会认为自己应该让着嫂子,我也不会认为,婆婆本就该照顾自己,而放弃小姑。说实话,女儿肯定比儿媳要近得多。

最后,婆婆硬是一个人坚持下来了,她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吃、喝、拉、撒、睡,其艰辛可想而知。要强的婆婆,把两个孩子照顾得健健康康,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连两个孩子生病,婆婆和公公都是一人抱一个挤公共汽车去医院,而不肯给我打电话。当时我在出租公司工作,用车相对要方便得多。婆婆不愿让要强的我因为孩子生病请假,耽误工作。

婆婆善解人意,做事得体。

她就丈夫一个儿子,想生孙子的心情可以理解。

在我怀孕之初,同时怀孕的小姑,盼子心切,做医生的她竟找来什么偏方来吃,婆婆当然积极支持。

后来,我怀孕16周,B超就显示出是男孩,但婆婆从未说过男孩女孩的话题,直到孩子落地,婆婆才第一次跟我说:“咱家应该要男孩”。她不愿让儿媳为此有包袱。

突发的脑溢血,夺去了婆婆不满六十岁的生命。她为儿女操劳了一生,儿女却没有机会在床前尽孝一天。她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女,从来没有为她自己活过一天。她临终前还给最惦念的孙子做好了最后一顿饭,洗好了刚刚从寄宿学校带回来的衣物。她为儿女做了能做的一切,却没有给儿女机会孝敬她一天。

她倒到下时,儿女或飘洋海外,或滞留外地,只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扫去婆婆坟前的落叶,献上一束鲜花,奉上婆婆生前最爱吃的“稻香村”的点心,燃了一打又一打的纸钱,唯物的我,真希望能有天堂,能够让辛劳一生的婆婆,在另一个世界里,享受她本该享受的儿女的孝敬,在另一个世界里,能够为自己活一次。

我当然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对婆婆来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让自己求得心理平衡。

这就是生者的遗憾,死者的无奈

她是个如此平凡的女人,一生围着家庭转。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让每一个她身边的人,在她去世多年后不断地念叨她、思念她。她死时不满六十岁,留给活人千万的遗憾,无限的思念。

世上婆婆恶名多,能够让儿媳满意的婆婆少之又少,能够让儿媳赞扬的婆婆就更是难找,而能够让我这样既各色又挑剔的儿媳说出婆婆的好来,真是奇事。我在此写下此文,献给曾经给我关心和照顾的婆婆,作为当年我未能尽孝的补偿。

我写下次文,也作为对生者的提醒,希望所有想对父母尽孝的人,在父母健在的时候,抓紧时间尽量多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等到父母老去,而空留遗憾。

评论

  • 雨后彩虹:文章写得太好了,一个善良的婆婆,一个勤劳的婆婆,一个通情达理的婆婆形象跃然眼前。让我想起当年,我,一个未过门的媳妇,为老人料理后事,送婆婆最后一程。我的心目中,婆婆也是妈
    回复2011-08-15 13:50
  • 穆木:回复@雨后彩虹:谢谢!
    回复2011-08-23 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