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把文学的种子撒进饥渴的心灵

2008-06-07 09:42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把每周五的四十分钟早读定为孩子们的文学欣赏课,由孩子们推荐欣赏阅读的内容,他们推举了《鲁滨孙漂流记》,啊!这本书,在我的记忆里何等亲切和熟悉啊,名著的营养就是这样以书籍为载体一代代的传递下去的。

也是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骑自行车去三十里之外的县图书馆借回这本书,正值三大忙时节,每天五点钟和大人一起起床下地,割麦子,再把麦子拉到麦场里晾开,等中午时分晒得非常干了,手扶拖拉机嘟嘟嘟的碾过,麦粒就出来了,这就叫碾场,一般需要好几遍,碾一遍,就用铁叉把麦杆翻过来再碾第二遍,或是第三遍,我就是抽着碾场的空隙读书的,在摊开麦子晾晒的时候,找个树阴,大读一顿酣畅淋漓。在手扶拖拉机的嘟嘟嘟声里抽空,如饮醇醪的读一阵子,大人吆喝要翻场了。才意犹未尽的恋恋不舍的魂不守舍的丢下书,拿起比自己重得多的多的大铁叉,去翻场。心里还兀自回味着书中的故事情节,晚上回家一般都是九点以后的事了,冲完澡,灯影下继续看,整个繁忙的三夏竟是在对鲁滨孙的牵挂和膜拜中如痴如醉的读过的。

在城里任教之后看到班级的同学们,拿着精装的一部部名著好书,配上花园微风靓服,就觉得孩子们真是实现了我小时候的最高理想。看到曾经滋养了自己的书籍被孩子们喜欢,心里真高兴啊,当年那读书的热望,那欣赏名著而带来的愉悦与幸福感,再次光临我的心房。

之所以选择把周五定为文学欣赏课,一方面由于受了名师魏书生的影响,令一方面也来自于少年时代收听广播的经历。我最感谢母亲的就是尽管她是一个文盲,却率先在我们村里买了半导体收音机,可别小瞧这个目前已被淘汰出局的小小家电,是它承担了我和小哥的文学启蒙任务,是它架起了寂寞小村与外界沟通的梁,是它像一个万花筒似的给两个孤僻,内向又无限好奇的乡下孩子空旷纯真心灵里播下了热艺术,热爱美的种子,撇开广播剧,相声,小喇叭,星星火炬,每周一歌,等等,与我生命的喜乐联系得最为紧密的就是中午十二点的评书连播,我一直听到十八岁,它就像村头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见证了我的青成长

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单田芳的《杨家将》,王刚的《幕下的哈尔滨》,以及后来的《平凡的世界》,《简爱》。每天半个钟头,主持人有声有色的朗读,把人带出渭河平原,带入侠骨义胆,荡气回肠的故事里,带入缠绵悱恻的感情里。每天十二点半,静静的期待,凝神的聆听,心灵随文字而翩跹飞翔,自由舞蹈,情感在纯美的意境里得到净化和陶冶。那种滋味,虽已过了年龄,但现在回忆也是一种沁人心脾的甜蜜。

上学之后,一直对语文情有独钟,也许是回报吧,后来又走上了语文教学的路,所以在心里,一直有一个朴素的愿望,让孩子们多读书,享受读书,快乐读书。书籍陪伴的心灵,永远不寂寞,书籍滋养的心灵茁壮而坚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