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11-05-05 08:12 | 作者:黄昏的和歌 | 散文吧首发

学校元旦文艺汇演在县体育馆举行,全校同学前去观看。第二天晚自习前,我叫了几个我本班的学生,到我的办公室,问问他们观看学校这次元旦文艺汇演有什么感受,或者对哪一个节目印象最深,或者哪一个节目深深打动了自己。有同学说,我高一(7)班由本班10个女同学表演的中学生青健美操印象最深,因为我根本想不到我们班这些大部分同学平时都文文静静,不大说话,可到了台上,表现得那么强烈和突出,她们那活泼、奔放、轻盈的舞步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有的同学说,我校教音乐的陈老师带领校舞蹈队表演的孔雀舞特别地美,真是美仑美奂,让人陶醉痴迷,美不胜收;也有同学说,有一同学唱的周杰伦的《菊花台》特别好,象原声,特逼真,很棒;还有同学说,一个高三特长班的学生表演的《双截棍》武术,更是活力奔放,尤其在周杰伦的《双截棍》的歌曲声中,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龙腾虎跃,上下翻飞,左右出击,前仰后翻,功夫极深,真让人佩服……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这次元旦文艺汇演中,有一个由高二同学表演的小品《感恩》,却没有一个同学提起,似乎这个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热泪盈眶的节目根本就没有表演过。妻子也陪我去看了这场演出,她和我坐在一起。她告诉我,她也被这个小品深深地撼动了,眼泪也被摧了出来。观后回家我们谈观感,一致认为这个节目内容好,最有教育意义,而且“母子”俩人的表演也较成功,特别是节目的高潮部分是,当儿子看到自己的母亲那么辛苦地替人擦皮鞋而羞愧长跪于母亲脚下的情景,我和妻子感同身受。

这个小品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高中生叫小乐,一向不思进取,整日追求吃喝玩乐,经常拿着母亲给他的钱在同学面前摆阔,花钱如流水。而他不知道这钱是他母亲在大街上帮人擦皮鞋挣来的。如果放学回家,见母亲没有烧饭,就向母亲发火,说这样会耽误他的学习。母亲在外面擦皮鞋劳累了一天,非常的疲乏,已无力及时做饭。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她就从口袋里掏出十元钱,叫儿子去外面吃。儿子一拿到钱,就即刻飞奔出去,找他的同学去吃喝玩乐。而他的几个同学因为在这之前已看到他母亲在给人家擦皮鞋,并且还被顾客刁难,受尽委曲。还是他们替他母亲主持正义,帮他母亲解了围,要回了钱。他的母亲感谢之余还央求他们不要将她擦皮鞋和被人刁难一事告诉她的儿子,因此,几个同学只说了声“你母亲的钱你自己还是省着点用吧”就走开了。小乐听了非常生气和恼火,转而就一人就悻悻地找馆子去了。有一次他放学回家,经过一路边,见一妇女蹲在地上艰难地给人擦皮鞋。这个身影是多么地熟悉!他好奇地走上前去,一看,啊!真没想到,她竟会是他的母亲!他不禁羞愧万分!他立即冲到母亲身边,猛然下跪,伏在母亲的脚边,大哭道:“妈,我对不住您啊!”母亲疼地扶起儿子,深情地对儿子说:“孩子,不要说了,也不要难过,妈不怪你。你起来吧,我们回家,妈给你去做饭。”

其实,这个节目表演结束,全场有掌声,但多数学生只是礼貌性鼓掌,比起同学唱周杰伦的《菊花台》和林俊杰的《江南》等歌曲的掌声要弱多了。记得这两首歌还没唱完,掌声就此起彼伏,热情高涨,喝彩四起。鲜明而强烈地对比,将我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为什么这样一个撼动人心的节目却不能打动在座的大多数高中生呢?而我又从我班几个学生的回答中,更加震动了: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知感恩?不会感恩?

现在,很多孩子认为父母为自己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从不考虑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认为自己上学尤其念高中读大学父母掏学费那是天经地义,如果家里付不起就是父母没用,一点不感念父母抚养的艰难。据上海一个专家在几年前就有过统计,按目前的消费水平上海抚养一个孩子至大学毕业需要45万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国家社会付出的成本。从我校的情况来看,因为我校是县内办学条件最好的民办学校,收费相对于公办学校要高一些,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一学年至少要花一万元,应该说,这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少的费用,况且有的学生是通过扩招进来的,一学年的费用也在二万元左右。光是在我校三年高中读下来,同学们仔细认真地一项一项地算,费用也确能着实吓人一大跳。但从我校一部分学生的身上,我们心痛地看到,这些学生从不感念父母的辛苦,追求吃喝玩乐,消费追求高档名牌,上课玩手机、发信,或听mp3,睡大觉,整天不思进取,打架闹事是家常便饭,还想方设法偷溜出校园去上网,沉湎网络,甚至整天整不归学校,弄得家长、老师、学校焦头烂额,苦不堪言。而他们却是毫无愧疚之意,还对家长、老师、学校的批评教育特别反感,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关系极为紧张。

我们知道,“感恩”是个舶来词,基督教有感恩节,那原本是感谢神的,由此延伸到尘世间的感恩。有人说,讨论中国是否应该设立感恩节也许有“崇洋”之嫌,但是,可以肯定,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会感恩。“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有人说,“感恩”就是一种回报。请想,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我在几年前在《人民日报》读到一篇关于“教孩子学会感恩”的文章,文中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朋友友情,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等等。但对于社会的恩惠,有很多人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似乎这一切都理所当然,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表现在孩子身上,则是一些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在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有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情怀了。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让孩子学会感恩,从而让孩子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学会感恩吧!我们要从自己的父母、师长、朋友和他人那里学会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感恩的心情中,我们定将成为更健康、更完整、更完美的人。

评论

  • 飞云剑客: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回复2011-05-05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