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三景

2011-04-05 00:19 | 作者:金侑允 | 散文吧首发

写于2010年中秋

No。1他们·为了什么

这时正值高温假的第二天,热闹的人民大礼堂一旁,一条小道。

负责人正火急火燎地往工地上赶,他们却早已开工了,有的蹲下,不停地重复将钢条切成一段一段的,火星子在快速旋转的刀与钢条的摩擦中迸溅出来;有的弯腰,用简陋的防护罩遮住脸,将那长的的焊接在一起;梯子下的将东西递给梯子上的,梯子上的小心翼翼地安装好每一个零件。

我却不能辨认他们的年龄,他们的肌肉都是那么强健,身材都是那么的瘦,皮肤都是那么的黑——脸上的皱纹一样明显,眼珠一样昏黄。

一旁,建筑材料凌乱地堆放着,一桶所剩无几的水,口上盖着一个“饱经风霜”的纸杯。

过往的人们一面抱怨路难走,一面快速地通过——切割的声音太大,焊接的光太刺眼。他们还要赶回去通知家人在哪个饭店过中秋。

而那些埋头劳作中的他们——同处在一个环境中,却始终坚持着,不论辛苦劳累。或许,在远方,正有着一双双盼望的眼睛眺望着这个方向。

太阳出来了,朝霞下的他们为了什么?

No。2中秋·中乡村

天空越发的灰蒙,一阵雾降了下来——这天是中秋之日。

不知不觉中,云朵不知是伤心还是感动眼泪飘下了大地。

门前的石板因雨水的冲刷更显坑洼,那大小不一的青石,不知用了怎样的技术将他们拼接在一起。缝隙中的青苔笑得正欢,青了,长了,亮了。那古朴的一栋栋房屋,在树林雨雾中却显得标新立异,一块块不规则的瓦片竖行竖行地排列在一起,像一根根烧焦的竹子。屋檐下,妇女们端着板凳,走出茶馆,围在一堆讨论谁谁谁从城里回来过节了,当然我也包括在话题的热门内容中。

从房檐上滴下来的水声引我瞥见了左边舒家河一角,那是这个乡镇的母亲河,是长江的一部分。江上微微泛起波浪,远处的新大使我想起颐和园美景,近处的石板桥却让我平添几分恐惧感。此时,一位货郎戴着草帽,挑着扁担,一步步跨过小桥,又使我想起江南烟雨

风吹叶落,我又怀念地望向右边的那棵山顶上的大树,那是我回家的标志。大半年不见,又高了几许。月牙般的树冠却又好似一弯眉毛,少女般朝你微笑。

黄昏雨停,人们也回家了。路上既没人也没车,只有那久违的阳光和晶莹的露水。

No。3城市·两派景象

中秋之,农民工丈夫回了家,从破布口袋里掏出了几个小月饼放在孩子的桌前,孩子已经睡了。妻子嗔怪道:“你呀,加这么多天班,就买这月饼,值吗?”

丈夫笑了:“值,值。咱不能亏了孩子嘛!瞧,咱俩也有份呢!”说着,便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小纸包,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两块麻饼:“嘿,你一块,我一块。吃了,咱也过中秋!”

妻子笑了,眼中却分明是点点泪花。

***

大清早,科长家的门铃便响个不停。

“哎,科长,节日快乐。一盒月饼,不成敬意……哈……李科长,就我吧,那个提调的事……”

“噢,那个事啊,好办,好办!”说着,客人便递给科长一个满满的信封:“小小回报,还请笑纳。”

叮——

“哎呀!李科长,今天精神不错,是不是贵公子又考了好成绩?今天我给贵公子送了补脑的,还请科长笑纳,不过——我那房子……”

“哦,好说,好说!”又一个信封揣进了科长的怀里……

一片劳苦,一片宁静,一片喧哗,一片朴实。中秋的月光,亮了谁?美了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