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江西红杜鹃

2011-04-04 13:43 | 作者:西山红叶 | 散文吧首发

曾经到过江西。那是她在新余插队落户当知青时的事情了。那年五月,我从上海回重庆,要路过江西。她妈妈和哥哥托我顺路去看看她,给她捎带几样东西。我乐意的答应了。她是一个上海姑娘,是我远房的表妹。我二姑妈在上海居住,她母亲与我的二姑父沾点亲,所以,她应该叫我表哥。

那年,工厂派我到上海电镀厂实习,电镀厂在浦东黄浦江边,我住在工厂的单身宿舍,间或到浦西静安寺去看我二姑妈。有一天,我又去姑妈家,正巧她和她母亲也来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聊天的时候,她和别人讲上海话,和我讲四川话。她的四川话带一点江浙的吴音。很特别,很好听。我悄悄地观察她:她白皙,文静,发,微胖。

因为是亲戚,我和她常见面,也到她家去过。她家在溧阳路,靠近虹口公园。她家的房子很好,烧煤气,有贴瓷砖的卫生间和种了花草的小院坝,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这要算比较高档的住房了。

我喜欢见到她。每次到姑妈家我都盼望她也在,我还经常鼓动姑妈,找一些借口到她家去。当年我18岁,我喜欢和她亲近,但真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却笨口拙舌,词不达意,显得特别幼稚和不靠谱。她小我两岁,人情世故比我练达。她说话温和,讲话有情有理。办事稳当,做得中规中矩,是上海姑娘那种天生的,捉摸不透的精明和矜持。

我在上海实习一年半后,她就下乡插队落户去了。临行前,我和她,还有她哥哥,我们三人到外滩游览,她哥哥给我们拍了一些照片。那天,想到马上就要天各一方了,我有些伤感,她倒显得非常平静。我们没有相约什么,只是默默的再见,没有留下联系电话,也没有留下通信地址。

她走后的那半年里,我经常想起她,默默地回忆与她的每一次见面和她对我说过的一些温馨语言。或许,这就是暗恋吧?

所以,在回重庆的时候,接到她母亲要给她捎带东西的任务,我特别高兴,这是一次难得的见面机会呀!我暗下决心,这次到了新余,一定要把我的心思,坦坦白白地告诉她。

我在江西新余下火车后,一路打听一路步行,找到了她插队落户的知青点。

现在回忆,她插队落户的知青点在一个院坝里,一排平房几丛灌木,院坝外是大片的水田。晚上,稻田蛙声一片,空繁星点点。

她的知青点大约有12个知青。男生住左面的大房间,女生住右面的大房间,尽头的一间是厨房。知青们轮流做饭。男生中有一个姓董的,大约是他们的头。生产队还安排了一个老农带领他们,教知青干农活。

我在她的知青点住了好几天。她天天出工,没有请假陪伴我。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知青点非常寂寞。知青们劳动回来后,人多事也多,老是找不到和她单独说话的时间。于是,我要求和知青们一起下田去劳动,可是,她不同意。我多次要求后,她也只是带我和知青们一起坐船进山,去砍过一次柴。

在我回重庆前的那天傍晚,她邀我出去散步。我俩沿着门前蜿蜒的小路,穿过稻田,爬上附近的小山岗。新余乡村是丘陵地貌,土地是红色的,山岗的坡度不大,缓缓的,到处是一丛丛的杜鹃花,在晚霞映照下,艳丽的杜鹃多姿多彩,非常漂亮。望着天边的彩霞,她轻言细语地对我说:“表哥,现在农忙,生产队事儿挺多的,明天就不去火车站送你了。今天陪你出来转转,一是感谢你老远的给我捎东西来,二是提前给你送行和道别,你一路细心点,注意安全。”。

这是我到新余后和她仅有的一次独处机会。想到明天就要和她分别,我红着脸鼓足勇气,想把藏在心里的钟情讲出来。我刚说了几句开场酝酿的话,正要说出“表妹,我喜欢你”的时候,她觉察了我的意图。她淡淡的笑了笑,摇摇手,打断了我的话头,不动声色地说起其他事情,然后,她转身走下山坡,带我回到知青点。

回重庆以后,我给她写信,除了报告平安,我把在新余没有说的话写在信纸上。很久,我收到她一封平平淡淡,客客气气的回信。

我明白:她是在委婉地告诉我:“表哥,你的单相思应该结束了!”

从此,我没有再和她联系。我的相册里,只保留了一张她在上海外滩的照片。现在,留在记忆里的,就只有江西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了。

评论

  • 梦蝶:朴实、酣畅的文笔。再现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生活。我的小学老师有一个就是上海知青。他叫方国强,人很潇洒、文质彬彬,普通话很有磁性,还很会打鸟。
    回复2012-03-16 09:12
  • 千里暮云平:很质朴,很温情,现在还经常看描写知青生活的文章,已经不像《今夜有暴风雪》那么悲怆,多回归本性,多写的很质朴
    回复2012-03-16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