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峡谷中穿行——游金丝峡

2011-04-02 13:52 | 作者:木头 | 散文吧首发

在峡谷中穿行-----游金丝峡

木头

在陕西商南的巍巍秦岭中,有一个近几年才开发的大峡谷“金丝峡”。“杨家有女初长成,长在深闺人未识”,坐落在陕西商南西南七十多公里的“金丝峡”就是一个长在深闺的美丽山姑,一旦揭开轻柔的面纱,她的倾城之美便惊扰了世人;幽幽峡谷,巍巍高峰,溪水奔泻,空谷鸣,满目青翠,绿野仙踪,跌宕起伏,曲径通幽;峡谷两边的山峰,壁立千仞,如刀劈斧削,走进谷中,四周全被向前倾斜的山崖所包围,犹如掉落在了天坑之中,栈道就修在两个壁立的夹缝之中,最窄处仅有一两米宽,一个木板栈道就把这个狭缝填满了,从南大门进入,就看到一泓湖水,这就是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汇集而成的,上山的道路就沿着溪水迤逦而上,溪水在峡谷里穿行,曲曲折折,左转右拐,时而淙淙流淌,时而从高空跌落形成瀑布,谷中道路也随着溪水的趋势时而纵横盘垣,时而如登天梯,仅仅沿着峡谷登上山巅就长达二十公里,最高处海拔1300多米,来时在商南路上看到的丹江,原来就发源于这崇山峻岭之中。峡谷山势巍峨,道路狭窄而曲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一洞天”,眼看前面大山突兀,挡住了去路,可走到了跟前,却发现道路突然拐了个陡弯,伸向了像屏风一样的两山的夹缝之中。鬼斧神工,自然造化,钟灵神秀,妙趣天成;遗憾的是,我相机的广角镜头已无法摄取其全貌了。

我们一行七人于6月2日骑车出发,经内乡、西峡、商南,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到达金丝峡,第一天宿西峡,第二天宿距商南三十多公里的一个小镇“过风楼”,第三天中午到达目的地 。

一连几天,烈阳高照,气温高达三十多度,加之途中缺少林荫,我们完全暴露在太阳的烘烤之下,为防强烈紫外线的伤害,大家都是长衣长裤,戴着墨镜,即然这样,当到达目的地时,窥镜自视,我的脸已经成了正宗的豆豉了。至于蒸热和汗水,就顾不得了,

第三天上午八点进山,买好午餐干粮,下午五点返回景区外面农家宾馆的住处,中间包括吃饭休息和游泳。这里说明一下,景区外面的农家宾馆很便宜,每个床位每天仅10元,有公共太阳能洗澡间,可轮流洗澡,住处的楼下就是餐厅,点菜单上上的菜价可不便宜,这大概也是生意人的营销策略吧。

第四天一早骑车返回,倒霉的是,在从金丝峡到商南途中,在弯道处,我摔倒了,面部和手臂被擦伤,所幸没有造成骨折,我也因此中断了骑车,乘汽车从商南返回,有人说,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就该有点灾祸,来点小灾,还可避免大祸的;有位朋友来访,见面就说:“好事,好事,竟然没有骨折,你的功力真大”。哈哈,这样说来,倒成了一件好事儿啊。

景区门票50元/人,65岁到70岁之间的老年人半价,再加2元保险费,70岁以上老年人免票,经过和景区人员交涉,我们队伍中70岁以下的人员全部半价。

下面把我们赴景点途中和在景区拍下的部分照片传上,供朋友们欣赏。

(在金丝峡景区入口前合影留念)

(来到了豫陕交界处)

(在两省交界处留个影)

(这是河南和陕西交界处的界碑亭)

(我也在界碑亭留影纪念)

(一时高兴,王黎明模拟交警指挥交通)

(中午太热,小树林、大下就是我们午休的好地方)

(新修成的滬陕高速伸向大山深处)

(去金丝峡路上的风景也不错,我们是沿着丹江溯源而上)

(遇到很多很陡的坡,实在骑不动了,就得推车而上)

(路边山崖上有个小庙,也是一个风景,就留个影吧)

(小路难走啊)

(有一段我们走的是小路,没有路标,走道岔道口时得问问路)

(第二天晚上,我们住在商南一个小镇:过风楼,住处不远就是潺潺流水的丹江,我们尽情的沐浴在清澈的河水里,洗尽一天的汗水和疲劳)

(从这里开始,距离金丝峡还有18公里的长坡,我们连推带骑,整整走了两个半小时)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住进了景区外面的农家旅馆)

(景区内的第一个景点,便是集蓄了山上溪水的金丝湖)

(景区导游图)

(从这里开始进山)

(远远望去,石燕寨的天梯犹如选在高空)

(兴之所至,王黎明登上岩石,笛一曲)

(峡谷中也有小湖,如镜的湖面把大山映照得满目青翠)

(居高临下,再看山下的小路,细美悠长)

(名副其实的峡谷)

(狭窄处只有两三米宽)

(居高临下看峡谷)

(柳暗花明新洞天)

(这里隔不远就有一个小瀑布)

(小小竹筏在山间的小潭中划行)

(山间小亭)

(瀑布与栈道,山势越来越陡了)

(山里的小水库里本是不准游泳的,谁知工作人员竟特许我们游泳,并做他们的游泳教练)

(高高的悬崖上有一个天然岩洞,名为金丝洞,内有罗汉塑像和求签拜佛的活动,需登天梯才能上去)

(潺潺的溪水,就是丹江的源头)

(一座大山突兀眼前,岩石上上黑迹点点,起名“墨崖”)

(栈道一直通向山颠)

(山间筑有长廊,供游人稍憩)

(这张没有美丽背景的照片却很有意义,这是高山的顶点,山高人为峰,我已经把高山踩在了脚下)

2009.6.10

(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