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

2008-06-23 07:06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每周一的教师集会,总是让放学前的整理活动显得特别紧张。急冲冲地走进教室,希望看到孩子们安安静静的等待,可教室里的情况总是事与愿违。

讲台上,小蕾吃力地抱着“家校联系本”,几个男同学正围着她抢自己的本子。看见我进来,有人在叫喊“刘老师来了”;小琪看见我,迅速猫下身子,借着讲桌的掩护溜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其他的孩子也跟着一哄而散。小琪的动作实在太滑稽,让人忍俊不禁,他的顽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处理问题的思路。

“请刚才没有上台抢本子的同学举手!”我大声地说。教室里依然乱哄哄的,居然没有人理会我。“不领情是不是?行啊!待会别后悔!”我迅速拿起粉笔,准备亮出我的“法宝”——表扬。

这时,正在黑板上写课程表的小婕跑到我面前,高高地举起手,意思是她没有参与刚才的哄抢。我当然知道她没有参与哄抢,可我郁闷的是,还有那么多和她一样没有参与的同学,为什么不举手呢?

我在黑板上写下“表扬”两个字,并有力地点上冒号,然后一本正经地说:“今天,我要表扬没有上台抢本子的同学。”边说边把小婕的名字郑重地写在冒号的后面。

教室里霎时间安静下来,然后是一些小手举了起来。我知道他们想说什么,他们都是刚才没有参与哄抢的孩子,但今天,我只能表扬小婕。话不能总是说第二遍才有人听,他们必须明白“机会稍纵即逝”的道理。

“老师,刚才我没有听到。”果然,有同学开始申辩。

“我知道你们没有听到,可你们有谁在听呢?如果所有的话都需要重复,不是很浪费时间吗?”我温和地说。

孩子们沉默了,举着的小手又陆续地放下。我看见一张张犯了错误似的脸上流露出与“表扬”擦肩而过的遗憾。那一刻,他们真的好可

我继续道:“今天参与了哄抢的同学更错,而且是明知故犯。老师一来,跑得比老鼠还快,明明知道不对,为什么要做呢?当着老师一套,背着老师一套,这样好吗?……”

我几乎是一口气把想说的话全部倒出。离开会的时间越来越近,为了节省时间,也只能这样解决后面的问题,但我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琪一直在举手。他想说什么?觉得我冤枉他了吗?我看了看表,离开会还有两分钟,我决定给他一分钟的时间。

小琪站起来怯怯地说:“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看奥运火炬传递。看完后,就去姑妈家了,我在姑妈家写的日记,因为日记本没有带,我把日记先写在纸上,回家后粘贴在本子上的。刚才我想看看我的作业过关了没有。”

“哦……我看到了……不过,你的这篇日记写得很认真!”看着小琪和他本子上粘贴的日记,我有些语无伦次。幸好,有刚才那宝贵的一分钟!

……

我总是在想,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究竟该如何对待?简单的训斥、批评肯定是不行的。苦口婆心的教导也未必能奏效,为什么孩子明知道父母爱他却不愿意与父母沟通,那么讨厌父母的唠叨?老师要是也那么唠叨学生也是一样的效果。当然,有时候适当的惩罚会有一些效果,但惩罚不当会使学生更反叛,把他推向更加错误的道路上。怎么办?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建议是:“如果我们以‘假如我们是学生’的感情去体会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们的‘荒唐’,宽容他们的‘过失’,有礼貌的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体验到高于母爱,超越友情的师生之情,这就可能成为学生改正错误的内在驱动力。对孩子来说,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学生毕竟是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即使是我们成年人也免不了要犯错误,何况是学生?有人说“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权利”;也有人说“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既然学生出现错误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教师就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

另外,我一直认为,除了宽容,教师的责任还在于当错误发生时能够挖掘错误的价值,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成为教师教学的资源。用一种温馨的,有教育意义的方式去处理孩子的错误行为,所带来的教育效果是惊人的。如果教师一发现学生犯错,就迫不及待地制止,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伤害,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因为学生的错误又导致了老师的犯错,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影响了师生关系,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长远的发展负责。明白了这些,就没有必要对孩子的错误斤斤计较,大发雷霆了。宽容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人格魅力。特别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