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滋生流年记忆

2011-02-23 06:18 | 作者:紫依 | 散文吧首发

视线,沿着青石板边缘的青苔一直滋生一种记忆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中。”《江南绝句》【唐】杜牧。或许丽江的魅力不可以归属于江南美景中,它是一种另类的美。

可是走在丽江古城里时,我依然想到了这首诗,虽然杜牧写给江南的,但是我却在此时产生了共鸣,“多少楼台烟雨中”。

是啊,风风雨雨千百年,这里曾演绎过多少耐人寻味的故事,青石板,四方街见证了怎样的曾经

好奇心,又是好奇心,于是我,不曾停下脚步,在四方街寻找着蛛丝马迹。

四方街,右拐,看到一个青石切成的一米见方的池子,抚摸着青石感叹,这墨绿色的青石,细嗅,依然青涩。

这可是玉龙山的五花石啊,它一定也有着年轮,它们陪伴了雪山多少年,一亿年,还是更久,在那些不发达的年代,千年的以前怎么样才可以来到这里。

因为昨天刚刚从玉龙雪山雪峰归来,不免因为那个故事还在追思,我甚至都在想,那个故事是不是为了当地的旅游业而杜撰出来的,太感人,以至于感觉不真实。

走近,视线所及一尾5寸见长的红色鲤鱼,安之若泰的静静地伏在池底,透过思维审美序列,2尺见深的池水依然清冽,有着青苔的水池里依然清冽的让人惊叹。青苔,红色的鲤鱼并存于水池中,我以为这个池子早已被淘汰才会养了一尾红鲤鱼,图的是吉利。

就早我欣赏之余,一位婆婆,提了一只小小的红色塑料水桶,左右摆了几下在水池里,轻松地拎上来多半桶清水。我问婆婆:您打这里的水浇花吗?我本以为当地的老人听不懂我的普通话,问过后都有些悔意,这不是自找没趣吗?没想到老人不但听懂,还十分的健谈,告诉我,今年82岁,自小喝惯了这只口井里的水,不习惯家里安的自来水,味道不如这眼泉水好,所以一直坚持自己打水喝。

我问婆婆,喝的水里为什么还养一条鱼呢?她老人家笑笑,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这次我总算是开眼了,喝的水里养一条鱼。

晚上上网时当趣事告诉友人,被笑开眼了吧,你忘了生物链的作用了吧,净化水啊?于是,我就把好友的回答,当成了标准答案。

我简直不敢相信,老奶奶八十多岁,太健康了,个子不高,身板直直的,还可以自己打水喝,耳朵出奇的好,看样子眼神也很好,眼不花,耳不聋,提着水桶还和我说了很多的话,当我知道老人家八十多岁时很怕老人家累着,提出帮老人提水。老奶奶微笑着告诉我,很多年了,这也是一种锻炼方式,在家也是什么事都自己做的,所以才会这么健康。如果不是老人又见到熟人,我们还会多说一会儿。

其实,我是很想和老奶奶多待会的,反正在这里聊天就是我的“职业”,只要投缘的人,我就会停下来絮叨一会儿,我知道只有这样,我才可最快速度的了解这座古城。

导游只可以告诉你大概的历史事件,而城市文化、民俗、民风、民生、建筑、文士、花草、礼俗、报纸、电视、祠堂、书屋、服饰、方言、音乐、地理、脉相、饮食、传说、园艺、墨客、工艺、相貌、情欲、风景、器物、艺术、运动、宠物、聚会、教育、谚语、节庆、水利、文学、虫鱼、杂志、口彩、公交、公园、经济、制度、庄稼、市场、气候、规章、制度等当地特色需要自己认真地去体会,当然每个人的方法会很不同。

曾经的茶马古镇,有过多少商旅,曾在这青石砌成的古道策马扬鞭,风餐露宿,流连于美丽的丽江。

沉浸在这避世闲情中,常常令我忘了,今夕是何夕?生命中从没有体验过的一种心情快感。

评论

  • 罗西:丽江古城四方街,一尾红鲤水池中。 茶马古镇多少事,游山逛水趁青春。
    回复2011-04-03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