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印象

2011-02-22 07:18 | 作者:秋翁感悟 | 散文吧首发

桂林最美的时候是金秋十月,气候不冷不热,那时也正值桂林的市花――桂花开放的季节。桂花就如花般的绽放,芳香四溢,百米飘香。临近相伴的三角梅常年不断开花,粉红颜色最为艳丽,英姿勃勃,惹人喜欢。走在大街上温柔的阳光热情地洒在身上,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马路上的车辆仍算不上很多,比较起国内其它大城市交通拥堵,可以用顺畅一词来形容。桂林市大部分马路不是很宽,但两边绿化都很好,马路上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特别多,并且有专用车道,这也是桂林私家车少的原因之一吧。红绿灯少,在不多车辆的道路路口,红绿灯控制只限于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使用,平时闪烁着黄灯提醒来往司机谨慎通过。看来交通信号控制人性化更有利于车辆通行,这次我在桂林居住了一个月时间,居然没有遇见一次堵车、一次交通事故、一次交警为了完成指标以执法为名罚款“创收”现象。旅游城市的每一个举止行为都代表着城市形象,在国人面前代表着桂林市,在外国人面前代表着中国,静谧舒缓的印象会给来这里旅行观光的人们带来温馨愉快的好心情

我住的这个居民小区旁边地街道挺热闹,数了数街道两边的门市房包子铺和桂林米粉的最多,还有一个小型菜市场,各种蔬菜水果种类繁多,肉品还有猪肉和牛羊肉卖,方便附近居住地居民采购。街道便道上还有许多推着三轮车卖橘子、苹果、西瓜等水果的流动商贩,这里香蕉一元伍角一斤,讨价还一下价一元四角也可以买到,香蕉挺甜是正经的海南芝麻蕉。第二天还想再买一些回来,走到街上一看,一个流动摊贩都没有了,又等了一会,还不见他们出摊,觉得奇怪,向街边门市房做生意的老板打听,他告诉我:

“今天“城市创卫”检查,那些流动摊贩不会出来,等两天吧。”

果然两天后,流动摊贩们又统统都出来,继续在街道两边做着各自的生意。一边是城管执法,一边是流动商贩,双方默契配合应付着全市大检查。这样富有人情味地城管执法并不多见,以往那种“妇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的执法局面没有了,大家平静地和平相处,这种平静地氛围虽然有些虚伪,但是,和谐社会更需要对弱势群体提供多一些的生存空间。

又是一个秋日清晨,桂林早上天亮得似乎比沈阳晚,“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拉开窗帘,一眼就能望见漓江,自北向南悠悠而行,江面开阔。桂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峰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桂林风景可以用这八个字概括起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当代诗人贺敬之《桂林山水歌》曾这样真实地写道: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桂林城正是在这种山水交融的景致中存在着,城在景中,景在城里。为了不破坏这优美的自然景观,桂林市政府明文规定:楼房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七层。现在谁要想在桂林市申请建设楼房已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桂林的内在沉静,让人感觉舒心,那是一种早已忘记的沉静感觉。如果所有的城市都愿意把城市变成钢筋水泥的森林,我情愿终生守在落伍的但景色宜人的桂林,起码这里风是自然的,空气也是清新的。其它都市为了政绩,正热火朝天地建造着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大厦,一切充满着浮躁和喧嚣。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之中的吕洞宾,当年吕洞宾可以从神仙道士钟离权那里学到“点铁成金术”,但他一听到,五百年后金子还会变成铁,他不想利益现在的人,却害了后人,便坚决不再学这“点铁成金之术”。他这是何等的远见卓识!经济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滥砍乱伐,污染空气,结果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正是如此,我们变得特别希望城市每年能够多看见几天蓝天白云,世界变得渴望节能减排……这何止是贻害五百年呀!

桂林市政府强制关闭了漓江上游所有污染源头,包括效益比较好的造纸厂,还漓江水质清澈干净,让桂林城市发展与漓江和谐相处,这样长远发展的境界,无疑对生态、环境保护会大有所作为,历史长河流不尽,原来英明是天然。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沉静就是心要清静,能定得下来。宁静才能惠顾子孙后代。浮躁只能是虚假的繁荣,不可能持续发展。

桂林是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这里的气候分成季和旱季。桂林以独特地自然风光、文化底蕴、民族风情每天招待着世界各地八方来客。桂林没有什么工业,桂林市财政收入百分之八十来自旅游业,所以外来的、本地的打工者都到临近的广东去了。在桂林的人大致分为两种,本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旅游的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本地居民安居乐业,自得其乐地生活着。桂林人热情的个性,使其人们对米粉尤为酷,桂林人每天一定要到外面街里去吃上一碗米粉,就像广东人吃饭前要喝上一碗汤一样,这样的生活习惯锻造出“桂林米粉”的金字招牌。我在桂林的这段日子,也坚持每天都到外面街里去吃碗米粉。虽然也没吃出点什么桂林美食文化来,桂林人习惯经常在外面吃点东西,对市场经济有好处,再说好吃不贵。

来到桂林,一定要到阳朔旅游。有一种说法: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位于桂林北面,十月的一天,秋空湛蓝,明媚的阳光照在大地上,我们乘坐桂林旅行社的“大巴”前往阳朔游漓江,我们的导游是位女士,年龄四十多岁左右的本地人。一路上她讲得娓娓动听,桂林在她的嘴里完全是美的化身,骄傲的代名词。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她车上幽默地教我们讲当地桂林话:桂林话管朋友叫“狗肉”,老朋友叫“老狗肉”,新朋友叫“新狗肉”。“大巴”里面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嘻嘻哈哈拍着肩膀,相互开起玩笑来了。旅游“大巴”行驶一个多小时到达阳朔。

从这里江边码头出发,我们乘坐上旅行社安排好的竹排游览“百里画廊”之称的漓江。如今这小小竹排已经现代化了,顶上有遮阳棚,动力是柴油发动机推进器,三排椅子,每排俩人并肩而坐,算上船工,竹排定员七人。

乘坐竹排行驶在漓江之上,江水如镜,峰峦耸秀,一座挨着一座山峰,好像手拉手站立江边,倒影山浮水,迎接着远道而来旅游的人们。眺望山水之间,暖风拂面,任其漂流,心情无比灿烂,洋溢着暖色,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人们情不自禁赞赏道:好美啊!

漓江江水闪烁着波光,缓缓地流淌着,水面伏波流水悠然而下,令人心旷神怡,远处几只不知名的飞在岸边的竹林上方飞翔,江中漂浮着一叶叶竹排,互相争流,白帆绿水,远远望去,山明水秀似画屏,竹排画中恣意行。坐在竹排上视野开阔,面对山水如画,大家不失时机地抓紧采风拍照。此江此景,让人浮想联翩,我想起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的一段名句,苏东坡不仅描写景致碧波凌空,更表现出诗人超逸的思想: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东坡借江水浩大,写人的渺小。用山水的恬静,参悟人生禅机大道。人生态度,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能随遇而安。也能大处着眼,不计较名利得失。这样的态度对待人生,自然随处都可以安然适之。

竹排来到黄布倒影江面,河道豁然开朗,江水平静,青峰倒影。摄影家协会一名记者,在这里拍摄了一张绝佳照片《黄布风光》,获得“世界博展会”“山水展”金奖的作品,载誉归来。难怪有人总结出,漓江山水之美,美在倒影之中,漓江倒影之美,就数黄布倒影最为醉人。绝妙意境多出自秀丽的自然风光,这里可说是:钟灵毓秀,天生丽质。

竹排转过一道湾,我们来到了“九马画山”,远望面前的高山,面江而立,淡黄色的岩石高高耸立着,细看山壁石纹可依稀辨认出马的形象,如奔,如饮,如卧,似嬉戏,若嘶鸣。听导游讲,1960年周恩来总理、陈毅付总理视察漓江,也来到“九马画山”下,周总理看出九匹马。

陈毅付总理说:“我只看出八匹马。”

可能陈毅付总理谦虚,不过这些岩石层次线和石纹线组成的形象马真不是容易看出来的,一般人只能看出二三匹马。古时候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状元郎。”

歌谣告诉人们辨认画山的“马”可不是件容易事,我面对“九马画山”端详了半天也就只看出五匹马,也不知道能沾边探花吗?在这神话般的游戏中,让人妙趣横生,趣味、智慧给你留下其乐融融的美好记忆。

所有竹排开始掉头返回,向着来时的码头驶回去,站在竹排上漓江空气格外清爽怡人,心境清高。让旅游者留恋之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良辰美景虽好,却像秋天的云一样暂。回程的竹排行驶的特别快,江边有一些人漫步,繁茂的竹林,几头水牛浮在江面上,灰暗色的村庄,几个村妇在江边敲打衣裳,景物很快的都渐渐地落在身后,沉浸在美丽迷人的风景里。

登上码头,电瓶车免费将我们送到停车场,我们乘坐来时的“大巴”平安地回到桂林市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