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

2008-06-16 13:06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我是一个懒人,在红袖注册了,却很少去读书——我喜欢躺着读拿在手上的书;但最近,我却坐在电脑前仔仔细细地读了知者乐山写的《围城外的诱惑》的全部章节(包括上架的、未发表的以及评论),起因是知者乐山希望我能为他写一篇书评。这也是这篇书评诞生的原因。在此,顺道谢谢知者乐山对我的信任。

说实话,我认为《围城外的诱惑》前36节写得并不好,似乎是作者不知所云,又好像是作者信手所为,通篇写情写色的成份多,写故事的成份少;所幸的是作者及时调整了写作的思路,后面的部分才有了较大的起色;如第75节写沈慕容的心理变化: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莫非沈慕容的花下一低头,就是昨天下午看见林远眉角微蹙的那一瞬间?这是我读《围城外的诱惑》的第一感受。

第二个感受是:故事发展的节奏显得稍慢了些。比如说作者在第42-45节写萧墙时就埋下了“但林远没想到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后,竟藏了无穷的后患”的伏笔,但直到第72-76节约会及第82-86节惊变时,才把故事前后贯通起来。这是我当时读连载时的感觉,我想耐性不好的读者,是很难读得懂这么长跨度的前因后果的。当然啦,如果是一册在手,那么跨度再长一点也是无妨的。

第三个感受就是主线太单调,人物的关联度也不够。主线单调是因为全篇只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围绕着男主人公林远而写,写了林远和妻子,就不能写小珂,写了林远和小珂,就不能写沈慕容,人物里只有林远的故事是连贯的,而其余人则是非连贯的,这也是造成人物间关联度不够的主要原因。

不过,《围城外的诱惑》也并非是不值一读,相反而是如我书评的标题所说的那样——渐入佳境,尤其是自第62节以后。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样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基于对作者创作目的的追求。诚如作者在评论里的留言——致各位书友的一封信中所言,“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能赢得读者们的青睐,还要能承载和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使人不仅能享受到阅读快乐,还能了解做人的哲理。这,是《围城外的诱惑》目前所没有的,也是所欠缺的”,作者能在创作过程中意识到自身作品的缺点,并能在以后的章节里加以矫正,本身就是值得推崇和推荐的一种创作态度。

第二:基于对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的预期。自第70节以后,作者在人物的心里描写上逐渐地显出了超越一般网络写手的细腻和成熟,也体现出了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如第90节省亲中,借用的唐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主人公林远的心理感受:花相似?房前的那株腊梅,花开得和去年真的很相似吗?人不同!今年站在这儿听炮竹的人呀,明年还会在吗?再如第81节的节首语“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可回避”,入微地刻画出了作者“自写此书以来,每天所惦念的,也就是此事了”的写作过程。

第三:基于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作者Email给我的人物关系图——这也是我曾给他指出的不足,小说自第83节以后,人物间开始有了关联,如:李卫东和小七、沈姓老者和小珂、以及沈慕容、慕容华、沈姓老者、小珂的母亲等等,渐渐连在了一齐,而其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恰恰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小说中前期的一些伏笔,也逐一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其实,作为一部都市生活类的纪实小说,该书中大量关于心理、景物、环境等描写,文笔都非常优美,全文语句流畅通顺,且很少很少有错别字现象,都体现了作者追求完美的创作态度,因此我曾在评论中留下过“理想主义者的唯美小说”的评论。

以上,就是我关于《围城外的诱惑》的书评,也是我写的第一篇书评,不知合作者的意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