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风白莲先生《七律·无题》诗列

2008-06-16 13:06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我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下载了清风白莲先生的9首《七律·无题》,并且想研读它,写出自己的的读感——《走进清风白莲先生<七律·无题>诗列》。知晓“红袖添香”已半年多了,打搅她的园丁们也几百次了,对于这位编辑先生,也好像熟悉了,然而只是这个雅名:清风拂袖,白莲送香,令人神驰。对于先生的大作,时而点读,也妄作点评,然而,对于先生的作品,我读得太少,也未读懂,至于这组《无题》,初读时实有入雾山之感。现在竟要来谈它,岂不是笑话!

说到《无题》,当然就想到晚唐的那位不得意的大才子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少年得意,19岁时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25岁中进士。次年李党的王茂元“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因此得罪牛党。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排挤,潦倒至死。爱妻28岁病逝,他未再娶。他留下了一些缠绵悱恻,令人难解的爱情诗,无题篇,千多年来,成了诗坛上的“哥德巴赫猜想”……这些话正可帮助我们稍解李的那些无题诗。白莲先生也有自介,令人佩服又遗憾的是太深了也太朦胧了。这更增加了我进入的困难。好在我赋闲,有的是时间,也还有几本破书,遇难就翻翻,单就字面分析,大概不至于全是胡诌的。我打算从“明典”、“析意”、“构境”、“炼字”等几方面开始我的“探险”,最终可能找不到玉山的瑰宝,但总会挖到一些奇石的——这就很够了。

白莲先生无疑是当今的才子,是知识精英,是诗坛骄子。他的诗词,感情浓郁,语言雅丽,文典丰蕴。使我佩者,首先就是其蕴雅含蓄,使我尴尬者则是其朦胧缥缈,现在要入境,知其意,赏其采,当然就要从明了所用之典开始。“释典方能解雅篇”(这是这则的文题)他的无题诗篇篇都用了典,有的竟是每句都嵌有典故,每字都有由来,古色古香,令人玩味。请看070224(年月日,下同)这首——

寒星一点画楼西,杜宇声声耳畔啼。

红杏枝头风恻恻,绿杨烟外草萋萋。

薛涛笺上巫山远,元稹翰端沧海迷。

自古多情空惹恨,犹翻锦瑟幻虹霓。

首句写了时间地点。已是下半,月落星稀,正是天快拂晓将亮未亮之时,诗人已醒,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长夜未眠。西窗望月月已隐,长天唯缀一星荧。画楼,历指佳人闺阁,“画楼西”,当然是朝西的窗,是西窗,这又使人联想起李义山“何当共剪西窗烛”的名句。天近晓,鹊噪林,杜鹃也传来它的哀啼,顿使人倍感凄凉。这个出现在诗词中的杜鹃浓缩着一个悲惨的故事,定格为我们华人的传统情结。东周末年蜀地的君主杜宇禅位隐退,不幸国破身亡,死后化鹃,望故国而啼,流血而不止……悲哀啊。几千年了,这个杜鹃,这个啼声仍然撕裂着诗人才子的心,沉重呀!天亮了,诗人看见红杏满树,而不是一枝,然而,开放在诗人眼前的红杏不是“闹”着的红杏,而是在风中(当然是春晨料峭之寒风)“恻恻”。“恻”,忧伤痛若,恻字叠用,则忧苦更沉也。放眼望去,本是春光明媚,杨柳青翠,“绿杨烟外草萋萋”。前四字撷自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后三字摘自崔颢的“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草茂盛状,倒是生机勃勃的乐景,与上句的“恻恻”相反,心情陡然变了么?不,这就是诗人的巧妙,他用的是古人非常欣赏的“乐景写悲”,则其悲更深。以上两联描述了从凌晨入晨的环境、景物、心情,总地来说是自然之景和情。第三联即颈联写景打住,触景生情,想到了唐代名妓薛涛。薛涛,也叫薛陶,才女也,然而身逢不幸,委落风尘,流落蜀中。她雅好赋诗,自制笺,文人宝之。薛的身世令人同情,以她芳名命名的这文笺又牵动文人们对的缕缕怀念。诗人又想到了唐代的诗人元稹。元稹,少年得志,24岁登明经第,曾任监察御使。然而好景不长,得罪宦官,遭贬斥外放,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是大了,留下了微词。以上两人,一个是红颜薄命,才女蒙尘,令人叹惋;一个是“沧海(官场)迷”,屈身失节,留下污垢。诗人想到他们,无非是感到人生不易,处世维艰。于是尾联出句直发感叹——“自古多情空惹恨”。“自古”,时永也,普遍也,也就无能改也。“多情”,在这里不同于柳永“伤离别”中的那个“白衣卿相”的“多情”,而是苏轼笔下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的那种“多情”,是立志“一海内,济苍生”的“多情”。然而书生徒有报国志,人世几处有平途,他们往往是怀才不遇,或遇而不用,岁月空流,人生易老,徒留仰天长叹的几行诗词……“空惹恨”正是空作嗟讶,“恨”,遗憾也。诗人通古晓今,也身已触之,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也不同了,尽管事有阻折,诗人并未灰心,还决心“翻锦瑟”,凑出人生的新曲,还幻想自己的天空出现“虹霓”——那是“赤橙红黄青蓝紫”的灿烂呀!

清风先生的诗真是写得太好了。这些古雅的字词,这些早已尘封的坟典,经由诗人一唤一织,竟都生命重显,熠熠生辉,恰到好处地帮助诗人道出了胸中那缕“忧怨悱恻”,不言不甘、直言不屑的情怀——这是中国读书人、诗家骚人向来就有的情结。这也就是活用典故的好处。在清风先生的诗中、词中,乃至散文中多有这些典故闪现,而这列《无题》诗更是比比皆是。在070124诗中,他写了“湘云”“谢楼”“关山”,请出了舜之娥皇女英,晋之谢脁;在070610中,他邀来了东汉采药遇仙姬的刘郎(刘晨),吹箫引凤双双飞升的箫史、弄玉,给这首诗抹上了淡淡的神雾;在060716诗中,他又听到了湘妃的鼓瑟,宓妃的惋叹……好了,不用更多地举说了。这里要强调的是他不是“晒书袋”,而是让这些古人仙人来代他出台,演出心中的婉曲。关于这些,后文还将反复陈述。最后,仅以一首拙作了结这篇小文。

庭院深深深几许,堂皇幽苑又重门。

雾笼花径轻歌缈,水漾莲塘倩影昏。

坟典如珠君漫缀,先贤似列友纷临。

陶然促膝枫林晚,堪羡先生槛外人。

槛外人,言先生能与这些古人先贤交好,随请随到,真如挚友也。

2008年5月25日于化谷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