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人民养育恩

2008-06-16 13:06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周鹤生的小说《儿子》篇幅不长,却写了六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饥荒年代养育了弃儿伍路生的伍长水,先是县粮食局副局长后是局长最后又成了罪犯的伍路生和他的开始不贤不惠后来又不仁不义的妻子秀花,收粮食斤缺两压等级打白条坑害农民的乡粮站站长李应龙以及后来接替他位子的新站长小马、卖了粮食却没有拿到钱给儿子完婚急得团团转的村民伍全德。人物虽多,小说的情节却主要是在老子伍长水和儿子伍路生之间的矛盾纠葛中展开的。

六十年代初期,伍长水把弃儿伍路生从路边捡了回来,含辛茹苦地把他喂养大。为了路生吃口奶,年刚四十的汉子“向村里的小媳妇、大嫂下过跪”;为了能让路生到省城去念书,他“卖过血”。终于,他把路生培养得有了出息。三十五年后,路生当上了县粮食局局长。可是,路生好了疮疤忘了痛。当伍长水风尘仆仆从乡下来到城里,请当局长的儿子去管一管乡粮站站长在收粮时的不法行为时,儿子却因为“拿了人家的手短”,不愿意去管,反而还与站长推杯问盏,打得火热。伍长水一气两年没有进过儿子的家门。后来,儿子终于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他得知后,连去看望儿子,对儿子说:“过五年你才四十,刚刚是捡到你那时的年纪,就算爸再捡你一回咋样?”他在鼓励儿子重新做人,再给路生一次重生的帮助。

也许,这几年我们见到这类事儿多了,因此,读了这篇小说,似乎还觉得它有点儿诠释某种概念的味道。然而,如果我们静下心认真地去思考一番,就不难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从而也就不难掂量出这故事的份量来。伍长水在艰苦的年代里,用讨来的奶水把弃儿路生养大成人。儿子有了出息,当了官掌了权,却忘记了自己的父老乡亲,辜负了长水的养育恩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而伍长水在儿子犯罪,媳妇离他而去的时候,却又去看望儿子,鼓励儿子“挺起腰杆做人”,可见中国的百姓是何等的善良,又是何等的宽容

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大众给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为人民大众使用好手中的权力?想当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不仅用奶水、用汗水、甚至用血水养育了我们。而今天,我们有些掌权者却辜负了人民群众的养育之恩,不仅如此,还变着法儿做一些坑害人民群众的事情,结果被人民群众所唾弃,刘青山、张子善等人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过去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都能有这样的良心,而我们现在有些干部连七品芝麻官都不如,当官既不为民做主,也还不想回家卖红薯,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干一些贪赃枉法的事情,这连封建社会里的那个芝麻官都不如。

周鹤生的小说,向一以揭示人物的思想境界见长,通过普通的故事来表现深刻的思想内涵,主题挖掘比较深,过去读他的《石匠李》等小说的时候是这样,而今读他的《儿子》也是如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