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逝去的志摩

2008-06-16 13:06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以我现在的资历,对于这样一位前辈、这样一个才子,对于他的诗文,对于他的情感生活,我能说些什么呢?又该说些什么呢?

但我的感觉明确告诉我,我对他的态度和看法与其他舍友截然不同。在她们眼中,徐志摩就是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花花公子,她们怨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仍然沉湎于儿女私情;怪他用情不专,伤害了幼仪与两个孩子;怪他喜新厌旧,淡忘了曾经苦苦追求过的林徽因,却选择了根本不适合他的交际花陆小曼。

也难怪她们会这样想,徐志摩的一个朋友曾经这样评价他:“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成为诗人;思想之杂,使他不能成为文人。”就连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也在他与陆小曼的婚礼中毫不客气地教训和批评他。

事实上,被徐志摩视若为父的梁启超也是徐志摩如亲子侄,他的这番教训却是别有一番苦心啊!用他自己的话说,“徐志摩这人其实聪明,我爱他。不过此次看他灭顶,还想救他出来,我也有一番苦心。”

也许,一直以来我对文人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与尊重。在别人看来,这似乎有点过于盲目,就拿鲁迅先生与朱安、许广平之间的故事来说吧,我虽然同情一辈子苦苦等待的朱安,却更尊重鲁迅先生的选择,并且相信他的选择,即使为朱安抱不平的大有人在。同样,对于徐志摩,与鲁迅先生相比,他承受了更大的抨击和批判,也许是出于他天生的热情活泼、追求浪漫,在其暂的一生中,经历了三段不同寻常的恋情。也正是这三段恋情改变了之前一直致力于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徐志摩,使陷入情海的他得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情,但同时也给正处于当时社会中的他带来了阵阵非议。

可以想象,当时的志摩是多么的无助,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人除了胡适之和郁达夫之外,又有多少呢?

当然,我也承认自己并不能完全理解他。

事实上,我也的确不愿看到徐志摩与贤惠的张幼仪离婚。毕竟,当时的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离婚,这对于幼小的阿欢和彼得来说,都未免太残忍了,没有父爱的日子是痛苦的。

然而,既然志摩说他自己对幼仪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既然他在林徽因身上找到了真爱,并且确实为她作出牺牲而且坚持不懈的追求了;既然他不满于家庭的包办,而一心要寻找自己灵魂的伴侣。那么,我仍旧选择祝福他,真心诚意地祝福他。

怎奈何,在众多压力和忧虑之下,林徽因却最终选择了不辞而别,选择了梁思成。只可怜,徐志摩一人在康边,黄昏独自愁。

试想,倘若没有林徽因的不辞而别,倘若没有梁思成的突然介入,倘若徐志摩与林徽因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会不会像鲁迅先生和许广平一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直至生命的终结?

至少,我认为会。

我始终不认为徐志摩是一个花花公子。虽然,他在结识陆小曼之后又爱她爱得无所不至,并且最终与之结婚

事实上,那是在林徽因让他由情难断到彻底死心之后,那是因为当时的陆小曼也确实爱他爱得如醉如痴,甚至要马上与其丈夫王庚离婚,甚至于在父母面前以死相逼。

难不成,要他面对可望而不可求的林徽因相思一辈子,痛苦一辈子?难不成,要让他日后的诗篇都为“恶”和“坟墓”所笼罩吗?

况且,婚前的陆小曼曾经明确对其丈夫表示过自己不羡荣华,也不慕富贵,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如心的伴侣。

谁曾想,待她与徐志摩结合之后,待她真正享受不了以前的荣华富贵之时,她竟然会对以前的虚浮奢华念念不忘,竟然会完全不顾及志摩的收入而一直沉沦堕落下去呢?

即便如此,爱着她的志摩依然对她疼爱有加、关怀备至,而且还时时苦口婆心地对她加以规劝。志摩游历途中的那100封信,便是强有力的见证。

难道,像这样一个痴情而又周到的人,你还非要说他是一个登徒浪子,是一个不可靠的人,是一个不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吗?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上天的捉弄,如此有才情的诗人却不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在为他哀伤的同时,我又不得不为他赞叹:赞叹他的才情与文笔,赞叹他的执着与勇敢。

人鬼不同界,生死两茫茫。伟大的诗人,愿你在飞天之后能找到自己下辈子的幸福,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天国诗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