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堂的年代

2010-06-27 13:30 | 作者:筱非 | 散文吧首发

吃食堂的年代■ 筱非

醒来,不愿起床,原因是不愿意做饭。因而,很怀念吃食堂的年代。

吃食堂,我资历很长,资格很老,属于资深老一代吃家。

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之前,说白了也就是五十年代。那时我还相当年轻,如果记忆不错的话应该是四岁左右。没参加革命,故而呆在农村。农村,那个年代很热火朝天,比较忙,有食堂。食堂是人民公社建的,我没说建不建。当时,我说了算的事情不多,也没有正经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撒尿和泥这类简单又易掌握的劳作。无事,很愿意在食堂巡视,不为看吃什么,着重在掺和。做饭的有一本家叔叔,从事本职工作经常不专心致志,假公济私,给我开蒙,传授东西很多,但想起来的只有一幕场景:食堂墙上刷白,用蓝颜色书写了很多的字,叔叔告我,那是诗。并教我念:人民公社大如天,人人动手写诗篇。李白杜甫今若在,请到我社来参观。只此。其余开得那些蒙,就着人民公社铁锅炖菜吃下去后就已经想不起了。过去五十年,这首诗,为什么未忘,说不太清。

吃食堂的第二个阶段是离开人民公社以后。上学,五年级开始住校,吃学校食堂。那时,物资相对丰富,衣食疑似无忧。伙食费一周可吃两块钱。每天约合人民币0.333333,钱很多,吃的很好。不好的是每个馒头要四分钱,一两粥要二分钱,很贵。一周下来,没有结余。如果家庭孩子很多,或者生活比较拮据,或者家长比较吝啬,你只能拿到一块五毛钱的话,可以缩食,还可以从家里窃些土豆到学校烤烤,聊补无钱之炊。这是第一影像。第二影像深刻。住校,年龄小,早不愿起,打发比自己更小的兄弟买饭,有点新兵老兵的意思。小弟回来双手各拿馒头两个,递上,和我一样同在被窝的兄弟一见大怒:馒头怎么没皮?答曰:买来就这样!兄弟跃起,上去一脖溜:你丫再说?!小弟跑,大笑。

高中毕业。下乡,至连队。饭盆和人同行。连队伙食,和学校不可同日而语。人很多,粮很糙,菜很少。这些问题都不很重要,重要的是钱少。每月生活费十七元(是人民币),买饭票后所剩无几。硬件很糟糕,伙食很操蛋,情绪很高涨。天,一日,中午。食堂吃面条,大家急排队。前面人很多,焦急,但很耐心。排至一兄弟,问:面条多儿钱一两?答曰:三分。卤呢?速答:卤不要钱。兄弟递上大盆:您给我来一盆卤。炊事员木然,排队者哄然。幸好,大家还没吃,不然会喷饭。得见此情形,始知:苦并快乐着,苦乐皆风景。

再次上学,再次住校,再次吃食堂,是1975年。学校程序比较讲究,食堂工作比较细致,学生心里比较郁闷。原因是,学校发饭票。一周一发。饭票上印上了早、午、晚,同时分成几种颜色,吃细粮告诉你拿那张颜色的,并核对日期。那个年月,粗粮很多,细粮很寡,学子很精。大家用刀片将饭票不断刻下、拼凑、粘贴,更改日子,变换早晚,毁坏了不少刀片,吃到了很多细粮。这个事例充分证明了一个现实:学生很聪明,学校很无奈,食堂很无助。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了学生时代的大好光,每月去若干次一个叫饭店的地方,豁出五七块,点上几个菜,喝上几杯酒,恍然中,觉得自己就像是东方不败。

一而再住校是当学生,再而三住校是因为由学生晋升为先生。这是一个不太明显的跨越,理由是因为还得继续吃食堂。在校是和一个哲里木盟库伦旗一位数学老师同宿,饭亦同吃。饭同吃在其次,关键是酒要同喝。数学先生姓吴,半个蒙古。他的座右铭是:今天有酒今天喝,明天没有再张罗。我记得他,真的一是因为这条语录,二是因为酒喝得太多。

阶段性的结束吃食堂的历史是有了家,家里产生了领导以后。至此,吃食堂已有一十六年。两相对比,很优势,很能引以为荣。待到再次吃食堂,竟然一下过了二十年。新世纪,2000年,组建新单位,忙并且非常忙,只好接续中断的历史,再入食堂。后来,不再繁忙,不用天天吃,也不顿顿吃了,坦白说,这次吃食堂,已非昔比,不再全身投入,不够专注,也不够专业。但一直吃着。至今,已有十年。

前面十六年,后边十年,我用四则运算一算,约等于二十六年。时间不算长,但不。能走N多次二万五千里长征。不过,要想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尚有一点距离。所以,食堂还要继续吃,还得继续吃下去。

因为,人间还有食堂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