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老者”李发模

2010-04-20 16:23 | 作者:申辽原 | 散文吧首发

知道发模先生,是在30年前,通过他的长篇叙事诗《呼声》而知其名。诗人想人之所想,发人之未发,作品在社会上激起广泛的共鸣。在保守氛围浓厚的中国诗坛引发了一次强烈的震撼。一时间,报刊上的文字,广播里的声音,把声讨“血统论”的呼声传遍大江南北,激烈的情感,悲伧的故事感动着从思想文化专制囹圄中刚出来的人们。听说,有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饱含真情地朗诵《呼声》,整个课堂哭成一片。

诗人,本身就是情感动物,他们感动自己,然后感动社会。

初见发模先生,在26年前,当时,名气窜红的他发起组织“遵义诗会”,邀顾城、北岛、王小妮、孙静轩等十余位著名诗人前来讲课。黔北小城,一下子聚集起这么多的诗坛大腕,在当地历史上恐怕尚属首次,这无疑是发模先生的文化功德。写不了几句诗的我,也怀着浓厚的兴趣前去听讲,时间虽,却受益匪浅。

这次见面,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但是,诗会上,他那农民般的热情、坦率、质朴和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直言不讳地宣称:“我是个农民”,一个从乡间,从泥土,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农民。

真正的见面,是在几天以前,通过他夫人王晓露安排,在他的办公室见了面,彼此交谈一番,随后共进晚餐,然后品茶闲聊,直至半时分。谈话随心所欲,谈文学,谈诗歌,谈社会,谈人生。有正谈,但不是故作正经;有奇谈,也绝非歪理怪论。谈话间,他不止一次表白:我是个农民。他以此自豪,以此骄傲,也因此淡然,因此超脱。农民,成了他最乐于使用的名片。

中国人最看重面子和名分。作为著名诗人,省作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的他,早已名噪全国,面子和名气都够大的,有人称他李老师,有人称李主席,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尊贵的称呼;但他却对学生背地送给他的雅号“鬼老者”非常感兴趣,他兴奋且得意地对我说:“他们不敢当着我的面叫,可还是被我知道了,有一次我问他们,他们起初有点尴尬,但是马上就嬉皮笑脸地跟我解释起来。”我说,这是学生们对你别样的称和尊称啊,他听后哈哈大笑,笑得很开心。

发模先生今年60岁,花甲年纪,称之为老者也未尝不可,但是他不老,一是心不老,二是身不老,完全可以用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来形容。朋友说,他的心态很好,尤其是与聪敏贤惠的诗人妻子王晓露相知相爱后,沧桑的神情变得焕发,晦暗的面容渐显红润;近几年竟眉峰飞扬,长出了长寿眉。但是,说他“鬼”,倒是不假。短暂的接触,我发现,在好几个方面,他确实“鬼”得可以。

发模先生有一特长,就是边聊天边作诗。他往往在与别人聊天时受到启发,灵感突来,于是拿出纸笔,边聊边写,聊天作诗两不误,在这种有意无意,一心两用的状态下,还常常产生佳作。这样的功夫不说常人,即便是文学界也鲜有其人,可算是鬼神之功了,你说这个“老者”鬼不鬼?

发模先生的另一爱好是解字,即对汉字的造字结构进行解释。他不谈六书,不说许慎,对许多汉字他有自己的解释。以儒、佛、道三字为例,请看其独到的分析与诠释:

儒: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儒家讲入世,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即社会道德伦理,所以,人之需要即为儒。

佛: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人不要一切,放下一切,无我无物,四大皆空,觉悟至此,岂不成佛?

道:首字上边有两点,这两点,在天象征日月,于人象征双目;两点之下的一横为大地,即天地为道,道法自然;其下的“自”字即人自己,天人合一,为道家之根本;左边的走之偏旁,为走字,即得道需修行,需实践,。

在对字的结构及象征意义进行解释时,他往往会几分得意地补充一句,这是书上没有的。我知道,他很看重独创的东西,不喜欢搬弄书本上别人的玩艺,用别人的东西来装点自己的思想不是诗人的性格。

当然,他的这种解释,语言文字学家是否接受另当别论,诗人不可能用学院派的逻辑来解释他所面对的汉字,所面对的世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内涵远较拼音文字复杂。古代和现代的语言学家们在汉字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发现了不少规律;但是,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文化流变中,汉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构造会随文化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恐怕不是某一种思路和逻辑可以完整解释的,所以,应该允许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汉字的造字进行探索,发模先生的解释极富创意且自成逻辑,不能不说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他戏言:“我的这些东西,如果在外边讲,即便只讲一、二十分钟,也要收两千块哟!”,我故作惊愕:“那么,今天这个讲课费应该是天文数字了吧。”他哈哈一笑,又继续讲下去。我问他,是否想过将这种汉字造字法分类整理,编写成册,公诸于世,他顿了一下,笑笑,说没想过。

许慎的六书对汉字的造字解释仅仅在文字的层面,发模先生的解释则深入到了文化的层面,这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着这个“老者”的丰富想象和文化思考的鬼神之才。

文学即人学,谈文学难免涉及人生,发模先生在漫漫人生路上生存、生活、探索、写作,阅人无数,历事颇多,他以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理念和自己的悟性去思考人生,总结人生,一句不经意的言谈,往往凸现禅理玄机,他在故乡的私家博物馆“博雅苑”大厅题写的人生感悟,语言质朴,哲理深邃,可谓神来之笔,鬼神之悟:

今天来的是你,

而明天来的是谁?

人活着不容易,

时空眼里我们都是临时工,

在日月门前

人生仅小立而已。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日月不语而怀大爱。

谁是地球的长子?

谁是时空的宠儿?

谁经历了上下五千年?

谁悟透了天人合一?

生而思考,生而感悟,是为人;思考有高度,感悟有深度,为非凡之人。其实,非凡者,往往非人所属,而乃鬼神之列。但在中国传统故事中,神仙往往为人所憎,鬼魅倒是特别可爱。如《聊斋志异》中的狐媚,《白蛇传》中的蛇精等等。

所以我认为,对别具鬼神之功、鬼神之才、鬼神之悟的发模先生以“鬼”名之,绝非失敬,倒是恰如其分。

知道发模先生,是在30年前,通过他的长篇叙事诗《呼声》而知其名。诗人想人之所想,发人之未发,作品在社会上激起广泛的共鸣。在保守氛围浓厚的中国诗坛引发了一次强烈的震撼。一时间,报刊上的文字,广播里的声音,把声讨“血统论”的呼声传遍大江南北,激烈的情感,悲伧的故事,感动着从思想文化专制囹圄中刚出来的人们。听说,有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饱含真情地朗诵《呼声》,整个课堂哭成一片。

诗人,本身就是情感动物,他们感动自己,然后感动社会。

初见发模先生,在26年前,当时,名气窜红的他发起组织“遵义诗会”,邀顾城、北岛、王小妮、孙静轩等十余位著名诗人前来讲课。黔北小城,一下子聚集起这么多的诗坛大腕,在当地历史上恐怕尚属首次,这无疑是发模先生的文化功德。写不了几句诗的我,也怀着浓厚的兴趣前去听讲,时间虽短,却受益匪浅。

这次见面,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但是,诗会上,他那农民般的热情、坦率、质朴和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直言不讳地宣称:“我是个农民”,一个从乡间,从泥土,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农民。

真正的见面,是在几天以前,通过他夫人王晓露安排,在他的办公室见了面,彼此交谈一番,随后共进晚餐,然后品茶闲聊,直至夜半时分。谈话随心所欲,谈文学,谈诗歌,谈社会,谈人生。有正谈,但不是故作正经;有奇谈,也绝非歪理怪论。谈话间,他不止一次表白:我是个农民。他以此自豪,以此骄傲,也因此淡然,因此超脱。农民,成了他最乐于使用的名片。

中国人最看重面子和名分。作为著名诗人,省作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的他,早已名噪全国,面子和名气都够大的,有人称他李老师,有人称李主席,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什么尊贵的称呼;但他却对学生背地送给他的雅号“鬼老者”非常感兴趣,他兴奋且得意地对我说:“他们不敢当着我的面叫,可还是被我知道了,有一次我问他们,他们起初有点尴尬,但是马上就嬉皮笑脸地跟我解释起来。”我说,这是学生们对你别样的爱称和尊称啊,他听后哈哈大笑,笑得很开心。

发模先生今年60岁,花甲年纪,称之为老者也未尝不可,但是他不老,一是心不老,二是身不老,完全可以用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来形容。朋友说,他的心态很好,尤其是与聪敏贤惠的诗人妻子王晓露相知相爱后,沧桑的神情变得焕发,晦暗的面容渐显红润;近几年竟眉峰飞扬,长出了长寿眉。但是,说他“鬼”,倒是不假。短暂的接触,我发现,在好几个方面,他确实“鬼”得可以。

发模先生有一特长,就是边聊天边作诗。他往往在与别人聊天时受到启发,灵感突来,于是拿出纸笔,边聊边写,聊天作诗两不误,在这种有意无意,一心两用的状态下,还常常产生佳作。这样的功夫不说常人,即便是文学界也鲜有其人,可算是鬼神之功了,你说这个“老者”鬼不鬼?

发模先生的另一爱好是解字,即对汉字的造字结构进行解释。他不谈六书,不说许慎,对许多汉字他有自己的解释。以儒、佛、道三字为例,请看其独到的分析与诠释:

儒: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儒家讲入世,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即社会道德伦理,所以,人之需要即为儒。

佛: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人不要一切,放下一切,无我无物,四大皆空,觉悟至此,岂不成佛?

道:首字上边有两点,这两点,在天象征日月,于人象征双目;两点之下的一横为大地,即天地为道,道法自然;其下的“自”字即人自己,天人合一,为道家之根本;左边的走之偏旁,为走字,即得道需修行,需实践,。

在对字的结构及象征意义进行解释时,他往往会几分得意地补充一句,这是书上没有的。我知道,他很看重独创的东西,不喜欢搬弄书本上别人的玩艺,用别人的东西来装点自己的思想不是诗人的性格。

当然,他的这种解释,语言文字学家是否接受另当别论,诗人不可能用学院派的逻辑来解释他所面对的汉字,所面对的世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内涵远较拼音文字复杂。古代和现代的语言学家们在汉字研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发现了不少规律;但是,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文化流变中,汉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构造会随文化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恐怕不是某一种思路和逻辑可以完整解释的,所以,应该允许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汉字的造字进行探索,发模先生的解释极富创意且自成逻辑,不能不说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他戏言:“我的这些东西,如果在外边讲,即便只讲一、二十分钟,也要收两千块哟!”,我故作惊愕:“那么,今天这个讲课费应该是天文数字了吧。”他哈哈一笑,又继续讲下去。我问他,是否想过将这种汉字造字法分类整理,编写成册,公诸于世,他顿了一下,笑笑,说没想过。

许慎的六书对汉字的造字解释仅仅在文字的层面,发模先生的解释则深入到了文化的层面,这从一个侧面充分体现着这个“老者”的丰富想象和文化思考的鬼神之才。

文学即人学,谈文学难免涉及人生,发模先生在漫漫人生路上生存、生活、探索、写作,阅人无数,历事颇多,他以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理念和自己的悟性去思考人生,总结人生,一句不经意的言谈,往往凸现禅理玄机,他在故乡的私家博物馆“博雅苑”大厅题写的人生感悟,语言质朴,哲理深邃,可谓神来之笔,鬼神之悟:

今天来的是你,

而明天来的是谁?

人活着不容易,

于时空眼里我们都是临时工,

在日月门前

人生仅小立而已。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日月不语而怀大爱。

谁是地球的长子?

谁是时空的宠儿?

谁经历了上下五千年?

谁悟透了天人合一?

生而思考,生而感悟,是为人;思考有高度,感悟有深度,为非凡之人。其实,非凡者,往往非人所属,而乃鬼神之列。但在中国传统故事中,神仙往往为人所憎,鬼魅倒是特别可爱。如《聊斋志异》中的狐媚,《白蛇传》中的蛇精等等。

所以我认为,对别具鬼神之功、鬼神之才、鬼神之悟的发模先生以“鬼”名之,绝非失敬,倒是恰如其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