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的变化看社会的蜕变

2010-03-05 11:02 | 作者:邂逅红尘 | 散文吧首发

语言时代的产物,语言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通过对语言的品察,我们往往能看到时代的烙印,把握时代的轨迹。

从表示处所的词语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的发展和功能的异化。就拿我们天天要方便的地方来说吧,原来叫茅厕,顾名思义,是用茅草砌就的厕所,简陋状况可想而知,其功能也只能是在人们方便的时候起到一个遮羞的作用。后来叫卫生间,名字文雅多了,卫生的功能也不言自明。现在叫洗手间,名字更含蓄了,场所也更宽敞洁净,功能也丰富了,可以方便,可以洗手,可以化妆等。又如日常理发的地方,以前叫理发店,是专门为人们提供理发服务的,店面往往不大,门面是常敞开的。现在叫发廊,廊的含义远比店宽,一方面门面远比理发店大,门口常有一两个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孩作为装点,门常是半开半闭的,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味道;另一方面,服务生女的多男的少,男的是名副其实的理发师,女的则往往是另一种意义的拓展了,可以洗头,可以按摩,可以提供更具内涵的另类服务了。

从表示称谓的词语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的畸形发展和人性的腐化。原来同志是一种敬称,它用于男女同性或异性之间,是一种通称,没有人不喜欢被这样称谓的,他代表的是一种阶级的友好与同事的尊重,但现在如果这样称谓的话,就有同性恋之嫌了,会被人歧视的。又如,原来小姐是对年轻未婚女性的美称,能够被称之为小姐的人,往往是大家闺秀,代表的是一种身份的高贵、一种涵养的内秀,但现在如果称姑娘为小姐的话,往往会招来姑娘的不悦,因为现在的小姐有另一种含义了,它是对发廊、歌厅等场所从事三陪职业的女性的称呼了,代表的是一种性的开放,一种人格的堕落

从表示婚姻的词语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开放和操守的淡化。原来吧,男女授受不亲,未婚男女是不会轻易见面的,更不会有其他的亲密接触,所以男女结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是就有了相亲一词,男女青年正襟危坐,在双方家长的安排下唯唯诺诺,不到结婚之时绝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时的婚姻需要的是一种忠贞一种矜持。后来,改革开放了,于是有了可以自由恋爱一说,男女青年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追求自己爱情把握自己的婚姻,有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天,一个村民开玩笑对农民大伯说,某老,你的闺女和别人谈爱了。大伯毫不在意,回答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女儿大了就该谈爱了。随后不久,这位村民又对农民大伯说,某老,你的闺女和别人恋爱了。大伯勃然大怒说,这还了得,谈谈爱是可以的,怎么能恋爱呢?看我怎么收拾我家这不争气的东西。”其实谈爱与恋爱是一回事,为什么老伯会有这么迥异的反应呢?原来老伯以为谈爱只是语言上的相互交流,而恋爱则是肉体上的相互交媾了。这虽是一个笑话,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个时代的爱情还是不完全开放的。现在则不同了,于是有了拍拖、同居、一情、试婚等词语。现在的男女青年只要一时性起,就可以苟且偷欢,就可以享受灵性与肉欲的交融。而且人们对男女发生不正当关系的看法也不同了,原来叫偷情,叫通奸。从偷、奸两字,可以看出人们对之是鄙夷的。现在不同了,叫外遇,叫婚外恋,从遇、恋两字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是不完全否定的。所以现在的两性关系是真正开放的。当然我不能轻易地断言这开放是利是弊,但艾滋病的迅速传播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还是值得现代人思索的。

不可否认,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的洪流总是向前发展的。古语也说得好,不破不立,推陈出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新生事物又如笋般蓬勃发展。但我们在打开国门的同时,难免有泥沙俱下,于是我们作为文明古国的某些东西也在慢慢湮灭。在此,我浮光掠影搜刮这如许文字,希望聪明的国人能从中看出点端倪。

(平江县楚才中学李海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