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如死,死亦如生

2013-03-23 23:03 | 作者:夏雨亭 | 散文吧首发

生亦是死,死即是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一个轮回就是一个人生,一个人生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过程,只是,过程各不同,结局却相同。生不如死,死亦如生,自然而然就在过程中演绎。

(一)

有一种痛苦的形式叫做生不如死,那是一种感觉,是痛苦,是绝望,是麻木。生不如死话悲凉,欲哭无泪诉离别,痛不欲生是生死。人啊,眼睛一睁,生在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你尝个够,希望的,向往的,追求的,过程就是向着幸福往前冲。眼睛一闭,逝后奈河头孟婆催你喝碗汤,苦难,折磨,解脱,人生得失好坏终归画上句号。

问世人,谁又能生如花之绚烂,死如秋水之静美?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残忍,所以,生不如死成了磨难,煎熬, 绝望的形容词。活着比死去更痛苦,那是何等的悲凉凄惨,解脱!或许就是生不如死最后的,最好的答案。

每个人所处的条件与环境不同,自然而然有着生在天堂,活在地狱的感觉。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想安康一生,安乐仙去,只是,看多了周围太多的生不如死,才懂得人生之路有太多无可奈何与身不由己的苦难,然后才去改变,摆脱困苦,向着幸福,渴望美好未来而奋斗终身。

希望就在前方,生命重于一切,可是生离死别,天祸人灾面前,死的终归尘土皈依,活的倍受骨肉离苦,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忍受与煎熬,有时让人生不如死。看着河边溺水的儿童遗体,看着电视上车祸中的孩子父母凄泣的哀嚎与晕死,痛彻心扉的是身上掉下来的那块心肝宝贝从此阴阳相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楚痛,岂不让活着的父母生不如死,肝肠寸断?

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平安当大赚”所以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亲眼目睹一个男人为了摆脱贫穷,让家人过上幸福日子,没日没的干活,谁知积劳成疾,病魔缠身。为了省钱,怕家人跟着受苦,留下遗书上了吊。亲耳听闻另一人半辈子忙忙碌碌,却时运不济,当生活负担与压力摧挎他最后一道精神意志的防线,他开煤气自杀了。还有家中顶梁柱,突如其来的病故,丢下孤儿寡母话凄凉,面对欠下的药费与房子按揭款,这真叫活着的人活受罪,生不如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有些人的意外致残,重病,特别是头号杀手:癌症。通知书一下等于判了死刑,那生不如死的等待和煎熬,那痛不欲生的折磨与对生命和亲人的不舍,到底,人生真的有多少能潇洒走一回?看开,坚强,岂是一句安慰所能弥补现状?“好死不如赖活着”,有时又怎能尽如人意?

时代进步,经济发达同时物价也突飞猛涨。生活消费的压力与日俱增,入不敷出心里整天唱着忐忑,人累,心累,活着累。所以,也就常常耳边听到:压力太大,没有盼头,生活好累,活着真没意思。生不如死,到底是生活考验人心,人性,还是人没有太多能力去驾驭生活?最最痛心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然,父母辈为了哺育儿女们,耗尽毕生精力,待到老弱病缠,却无人照料,甚至被赶出家门流落街头要饭。为何虎毒不食子,却有“养只看门狗还好过养这个畜生”一说?看到有些老人一路弯腰柱着拐乞讨,苍白无力,欲哭无泪的对人说:“他们不给饭吃,不给钱看病,养儿防老一场空,真是生不如死,我这是哪辈子造的孽啊”。那种绝望的眼神与对死的渴望,岂知老人哀莫过于心死,死!已然成解脱。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你侬我侬的情来之不易,人人向往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不如死”,爱是我只在乎你的甜,也是撕心裂肺的痛,一段感情可以让人重生,亦可让人生不如死。恋爱里,爱到无法不爱,却又无法如愿以偿,生不如死之余,只能以命殉情。婚姻里,“一夜夫妻百日恩”相对于那些不负责任,没有良知道德的人,早被“大难临头各自飞”“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所埋没。色字头上一把刀,毁了原有的初衷与家庭,留下支离破碎与老小的无依无靠,白头到老最后伤成了多少生不如死的悲剧。旧时的姘头和老相好,成了当今美其名曰的二奶或小三,男人出轨,把包养当成了能力。女人报复,抱着孩子投了河,跳了楼。生不如死,到头成了死对头,冤大头,冤魂鬼。真爱,责任,在神圣的婚姻与道德面前,难道只是一纸结婚证书或离婚证书那么的份量?

生不如死各不同,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是一种,倍受困苦折磨,煎熬是一种,活如行尸走肉也是一种。有些等待是为了重生,有些等待是为了死亡摆脱痛苦。大千世界,每个人活法各不同,幸福的理由都相同。生的欲望,活的辛苦,死的解脱,一个轮回就是一个人生。死,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安乐的死,每个人背负着压力与责任往前走,只要问心无愧,回首无悔,只要尽了心,尽了责,尽了,自身的或身边的人,生不如死的心态也能调整,扭转。多些照顾,多些宽容,多些呵护,多些疼爱。人生重在精彩与意义,好好把握,好好珍惜,生不如死自能死亦如生。

(二)

学习雷锋好榜样,儿时就熟读在口。这是一种精神,它叫做死亦如生。死,有轻于鸿毛,亦有重于泰山,死亦如生就属后者。从前古的霸王别姬,三国演义,到近代的解放战争,改革开放进程,涌现的各代英雄豪杰,无不家传户晓。从满江红到泌·园,从春秋史记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那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光辉,是一种向导,死亦如生的意义就是这么的厚重。

百姓过的就是平民生活,一个故事有着一个传情,没有太多的丰功伟绩,却有着不平凡的,死亦如生的赞美与留恋。为火灾,水灾,地震救人而牺牲的英雄,永垂不朽。电视上,看到为救落水儿童而献身的武警与少年,永垂不朽。车轮下的夫妻,丈夫死抱妻子保护着,把重压扛于自身,活下来的生不如死,死的却永远死亦如生的活在她的心里面。为了更多人的健康,垂危之际留下遗愿,把有用的器官无尝捐献给需要的病人,让生命延续,这更是高尚的死亦如生。

人本是生命的过客,留下的,只是流星刹那光辉。生,何所惧?死,何所惜?只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没什么可惋惜,可遗憾的。爆料地沟油记者李翔,众所周知虽然他死了,但他那种不畏强暴,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永远活在广大民众的心中。人固有一死,死得其所,是人生最大价值的体现。死并不可怕,怕的是碌碌无为的活。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虽然逝世了,但,这位从田间走出来的农民,把一穷二白的华西村建成了闻名世界的“天下第一村”。生命不等于呼吸, 重在精神的延续,吴仁宝用毕生奋斗锻造出来的‘吴仁宝精神’,永远不会结束。他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奉献精神不会结束,为亲、为友、为自己的严格要求也不会结束。这种精神和要求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每一个华西人乃至全国人民的脉搏里。死亦如生,光辉形象,楷模,就是这样磨砺出来的。他!永远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死而后已。

生乃天行,死亦物化,生如浮萍,落地生根,有家有爱有春天。生亦何哀?或生不如死或生不逢时;死亦何惧,或死亦如生或死得其所。一切尽在人事,人为,自然生固欣然,死亦无憾。文意些许压抑,痛感,片面,可凡事总有对立面,美的背后总有苦不堪言的一面。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人,贵在危难困苦之时,即便不能笑看风云,亦能应付自如。生不如死,即苦难;死亦如生,乃修为。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年年岁岁总关情,考验面前,让坚强为我们乘风破浪,直面人生。(原创:夏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