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转”方式实现中能梦

2013-03-20 16:07 | 作者:曹新友 | 散文吧首发

曹新友

做大做强,百年长青,平安富裕的中能,就是要建设一个千万吨的“二式三型六化”矿区,煤与非煤的双翼发展,企业效益和人均收入双倍增的发展目标,这既是股东对我们的发展要求,也体现了全体员工的共同心声。工作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每个中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中能公司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如何才能使中能梦想成真,怎样才能人生出彩,我们就是要以十八大正能量,驱动“四转”的轮子,奔向中能发展征途美好的明天和灿烂的后天。

一、 从小富即安向生死攸关的观念转变

中能公司近八年多来,经过全体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不懈努力,把一个小煤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煤炭企业,在煤炭市场红火的八年里,股东获得了理想的投资回报,员工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企业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应该看到,这是在煤炭市场暴利时期的富裕,也是在陕北煤炭行业的小富,员工也是刚刚实现了脱贫。由此,一些人认为富裕了就不要冒风险,富裕了能够维持现状就行,富裕了就该四平八稳。这种思想观念是很危险的,我们必须从生死攸关的高度认识问题。

袁大滩矿建设对中能公司生死攸关。没有袁大滩矿,中能公司就面临死亡;袁大滩矿建不成,中能公司就是生死临界;袁大滩建不好,中能公司就活不好。袁大滩就是中能公司的撑天柱,就是中能公司的命根子。

充填开采方式对中能公司生死攸关。榆阳煤矿的过渡期是我们一个特别的时期,充填开采决定着过渡期和转型命运,榆阳煤矿的命运也决定着袁大滩矿建设资金的来源。也就是说,没有榆阳煤矿的提供利润资金,就没钱建设袁大滩煤矿,甚至从银行都不能贷款。

榆阳矿安全生产对中能公司生死攸关。是否能实现安全生产,是关系到榆阳煤矿的命运。如果在过渡期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榆阳煤矿随时都有被关闭的可能,全体员工就会马上面临三年“失业”,因安全使员工返贫,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

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转变为生死攸关的高度来认识当前的形势,认真对待当前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各级管理干部要以空谈误事、实干兴邦思想,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素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以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的干劲,切实做好我们的事情。

二、 从经验安全向本质安全的管理转型

只要是搞煤矿,安全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中能公司从前期的煤矿粗放管理有了很大的转变,安全生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煤矿管理还没有完全转型,许多地方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许多时候还是靠人治,不安全的因素还大量存在。我们应该看到,近年全国煤炭安全事故大量减少,陕西煤矿零死亡已不稀奇,陕北大型煤矿很少出现死亡事故。所以,中能公司零死亡应该是一种正常现象,这已不算什么高目标。

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安全管理必须转型,就是由经验型向本质安全型转变。

要向本质安全“人”转型。最大的不安全因素是不安全人,每起故都有人的责任。我们要深入建设安全文化,树立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的理念,强化个人安全行为的养成,提高个人安全自保的能力,标准化建设首先建设标准人。关于对本质安全人的培育,我们的办法有了,奖惩制度有了,现在关键是落实,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

要向本质安全“机”转型。我们说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其实安全不安全,关键也在机电。多数出现的事故,大多与机电有关。我们一定要抓好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实行机电操作安全确认,重点岗位搞好手指口述。生产现场主要是机电设备,必须实行编码、定置、标识、牌板四项技术。现在煤矿的机电设备性能越好效率越高,机电设备管理越好事故越少。

要向本质安全“环”转型。井下生产环境要向本质安全型转变,一定要在顶板管理、防治水管理等地质灾害管理上下功夫,对自然灾害能预知预防和预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有人总认为陕北这里条件好,不会出大问题。但往往就在人们认为不会出问题的地方出问题,不要让历史悲惨的一幕再现。

要向本质安全“管”转型。煤矿的安全管理,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已经成熟了。我们公司在安全管理上也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比如,只要管理到了位,煤矿可以不发生死亡事故等理念,驼峰安全管理方式等等。当前我们重点是抓好六双,即:双化---标准化、精细化;双制---责任制,确认制;双述---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双检---机环点检,机环巡检;双标---岗位达标,现场达标;双管---四无管理,四线卡位。六双基本概括了目前的先进安全管理方式,现在关键是实际运用,熟练运用,自觉运用。

三、 从榆阳老区向袁大滩矿的阵地转移

榆阳煤矿由120万吨升级为300万吨,正在开足马力生产的时候,遇到了榆林市城市规划与榆阳煤矿井田发生重叠,这一矛盾对中能人来说,如晴天霹雷,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破 题——异地重建。榆林市的城市规划与中能公司的开采资源发生重叠,这既关系到榆林这座古城未来的规划发展,又关系到中能公司的生产经营。这一问题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关心,也引起很多媒体的关注,学者专家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既不影响榆林市的规划发展,建设一个小康榆林,美丽榆林,实现榆林城市的规划发展,又能保住价值二十多亿资产的煤矿和上千员工的就业岗位,不使国有资产浪费流失和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经过多方协商,最终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充分协调,和谐共赢”的原则下,决定对中能公司实施异地重建。这一方案破解了城市规划与煤矿资源的难题,这既是我们中能的一种无奈,也是我们把坏事变好事的机遇。

破 冰——资源整合。异地重建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异地是在哪里?重建怎么建?手续怎么核准? 这些都是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榆林市榆阳区多次专门召开会议,经过调查研究,同意中能公司在距其西南28公里处的奔滩村建设煤矿,按照资源整合的路子走。目前,我们已经拿到三级路条,按照资源整合的路径开始办理相关手续,争取早日能够做到手续核准。

破 土——矿井建设。在区、市、省三级政府给出路条后,中能公司不等不靠,而是积极想办法加快新矿建设。袁大滩矿的设计能力是500万吨,后期能力达到800万吨,工程投资50亿元,2015年10月竣工。其中榆阳区政府投资入股10%。刚刚开工建设,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困难,那就是百米厚度的流沙,加大了工程难度。如何才能固定流沙,经过技术专家多方论证,决定采用了冻结方式。冻结方式可以固定沙层,实现矿井建设,目前冻结法已经开始施工。建设袁大滩煤矿对于中能公司来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非常珍惜这次机会,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34567”管理办法。中能公司最终将把袁大滩煤矿建设成为园林式、人文式的煤矿,建设成安全高效型、绿色环保型、数字信息化型的煤矿,建设成人本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清洁化、绿色化的矿井。

四、从单一煤品向非煤品的产业转化

我们中能公司是一个煤炭企业,根据中央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要求,加之我们在陕北发展煤业的客观限制,我们的经济增长将向非煤转化。我们就是要依靠煤,增值煤,超越煤,再造一个相当于500万吨规模的非煤产业。

抓好绿能公司的发展。绿能公司是绿色产业,也对陕北环境有利,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当前主要抓好技术引进,适当投资,对2000亩沙地实施开发,尽快收益。

进行资本运营业务。陕北煤化工产业目前具有发展潜力和空间,是进入煤化工产业的有利时间。我们将借助当地政府的良好关系,积极进行调研,慎重选择项目,适度进行投资,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能够进入煤炭产业的延伸领域。

畅想未来,相信我们中能公司在各级政府和股东的大力支持下,在我们中能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下,一定会成功实现异地重建,二次创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毛乌素沙漠再造一片绿洲,在陕北煤海千帆竞发中再添一艘煤轮,在中国煤炭行业再现一朵文明之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们的中能梦是美好的,但是我们中能公司目前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期,还处在异地重建的关键阶段,实现中能梦,创造美好的明天,筹划中能的后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对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和贯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