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千走万,还恋汲河两岸

2013-01-26 19:39 | 作者:林泉风吟 | 散文吧首发

走千走万,还恋汲河两岸

百里汲河,发端于绵亘千里的大别山西麓,汇聚大别山的崇山峻岭、深壑幽谷的泉潭溪流,终将咕咕成滔滔,奔流直下、冲击拓展、蜿蜒挺进,流泽所被,淤积成滩,造就了两岸秀实坦荡的肥美良田。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哪一代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汲河滩上竹木森森,莺啼欢;乱树遮荫,曲径通远。时惊野兽出没,常见鹰鹭高翔。

不知从何时开始,也不知为何人发难,勇猛无畏的先人们踏上了这片凶险诱人的土地,在这里挖塘疏渠,开辟良田;抗击洪水,挥洒血汗;勤耕细作,生根繁衍。

又不知几百年的挣扎,多少代的苦难,多少人的牺牲,多少血泪滚滚空悲酸!终见到这里阡陌纵横道路显,良田万顷碧浪翻。辛酸流尽河水甘,愁容褪脱笑颜展。

秋来,河面冷雾结霜,岸边乌桕染彩。打鱼人挥桨撒网,披一川秋风,逐鱼赶浪,一叶扁舟滑过丝缎般的水面,一个转身,扬手挥出天罗地网……船膛里鱼儿欢跃,打鱼人满面霞光,一湾长河飘漾开古老的谣曲,打鱼人悄然把一份悠然的神韵和豪迈的向往在怀中珍藏。

霜枯落压林原,掠地北风刮骨寒,炉泥新围好煮酒,深扶醉去蹒跚。

乡村的天,和乐而安宁。热喧嚣繁华的人可能受不了那样的清寂平淡,但喜爱安静的人却找到了天堂。你离开闹市,幽独一身,来到一处宁静的村落,与留守的三五老农为伴,白日里同他们扶锄提铲,打理冬苗和菜园,暮落时,温上半瓶酒,就着新鲜的菜蔬,围炉而谈,听他们慢慢絮叨些世代相传的老旧故事,或说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年陈话,细细品味几丝悠远怀想的况味,咀嚼几缕生命坚强与沉重,觉得热流涌泉,气壮丹田,感觉日子从未有过的踏实和满足

接近年关,三九寒天,冰封河晏,北风吹雪,村村落落沉寂于漫天雪幕之中,在一片肃杀中等待着雁阵惊寒、花开暖的那一天。

时正腊月,家家杀鹅鸭,户户宰猪羊,你请我接,亲如一家,没过年就闹得红红火火,气氛比年关还浓烈。傍晚,夕阳映红,炊烟袅袅,酒香氤氲,酒不醉人人亦醉哟!

待到冰消雪融、春归田园时,村村桃李红,处处柳枝扬,人人忙播种,渠渠流水响。汲河两岸到处是一片欢乐而忙碌的景象。你看,村村通路,路路人来车忙;户户插秧,秧秧点到成行。行行连缀,织成锦绣华章……田家带着三春的希冀撒种,抱着一秋的想归来,三春真是最美丽的日子啊,美到做梦都会带着笑呢!

就这样笑着美着,恍然不觉地就到了繁华无限的天:

此时,站在村口,你可以尽情瞭望新农村醉人的风光:辽阔肥美的土地,翠绿富饶的田园,四通八达的道路,精致整齐的楼房,清新宜人的环境……一派蓬勃兴盛的景象。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气与诗风流韵,我不由吟起高骈的诗句来:“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映入池塘。水晶帘动风波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啊,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我的父老乡亲们以空前的勇气、智慧和勤劳,走南闯北拓市场,利用资源做加工,家乡的面貌已是今非昔比、可谓天翻地覆,汲河儿女的日子真像那幸福的长河一样绵绵流淌……

看眼前,我思绪翻飞;忆往昔,又感慨万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还是一片水患肆虐、封闭落后的穷乡僻壤。村民们大都住在低矮狭小,昏暗破旧的土坯房里;一件衣服补了又补,传了再传,能穿上几辈人;吃饭更是有了上顿没下顿,饱了秋天春天;在生产队里一年累到头,唉声叹气地熬着日子,度日如年。最怕的是家里人生了病,没钱医治,只能小病硬扛,大病硬拖,往往小病扛成大病,大病只能听天由命了;孩子们读书,更是一种奢望与梦想。……想一想,那是多么恓惶心酸的岁月啊!

看现在,哪家不是衣食丰足,随处都是漂亮的小楼。进到室内:装修一新的家里,冰箱、空调、彩电、洗衣机等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有的家庭还装上了电脑,谁能想象村野耕夫也经常在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恣意畅游呢,更有几家还买起了小轿车。曾几何时,赤日炎炎下,蓬头赤脚,裸背弓腰的“泥腿子”,怕是做梦也想不到现代文明的生活条件会让他们享受到。

啊,看到我的亲人,我的乡亲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奔向多彩和光明的未来,我就情不自禁,就热血滚涌,就忍不住要放声歌唱,但平静下来后,我开始深入地思考今昔巨变背后深层的原因:一样的农村,一样的农民,却是天壤之别的今与昔,悬殊巨大的运与命!是谁给农民送来了福音,是谁给农村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又是谁释放了“泥腿子”血液中巨大的能量和滔滔不息的活力?是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体制,是中央“三农”政策的深入人心啊!

看看乡村学校: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的孩子不再只能做放鹅娃、放牛娃,种田汉,他们都可以读小学、上中学、考大学,有的还成了研究生、留学生。他们已能像城里人一样经商,当工人,他们的天空已经越来越宽广了……

看看敬老院: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们,不再为晚景凄凉而难过心伤,那里俨然是一个安乐祥和的大家庭。在老人们温暖、舒展的脸上,我读到了老人们晚霞般烂漫美好的晚年……

看看医院:就医的乡亲们不再愁眉不展,民生工程的实施,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完善,小病能治,大病报销,农民的命不再如蝼蚁,不再似草芥,也变得很重要、很宝贵了!医院也不再是悲伤沉重的地方,每天见到的是轻快的脚步,听到的是朗朗的笑声……

看看文化站:国家级文化健身广场上,农民的子弟正在篮球场上奋勇拼搏,乒乓球台上孩子们在各逞奇技,健身场地更多的是中老年在活动着关节,享受这清闲安逸的生活。傍晚,这里还时常免费放映一些影片,乡村的夜晚,已经不再寂寞。……

再看看灯火如昼的晚上,街道上舞曲联翩,人头攒动,闲下来的农民在跳着三步、四步、交谊舞。跳的投入,看的开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日益丰富,不断提高了呢!

……

走在乡村厚实饱满的土地上,感觉着农民命运的巨大改变,我的内心被幸福溢满,胸中翻涌着感动感激和自豪之情。作为新一代的农民子弟,更作为一名担当教育责任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到更大的责任已压在我们的肩头。党和政府给我们如此宽阔的天地,父母长辈给了我们如此坚实的基础,作为承前启后的汲河儿女,我们该怎样去接过上一辈交来的接力棒?怎么去建设更加美丽富饶,更加文明进步的新农村?

回顾家乡所走过的兴盛之路,欣慰之后也颇多反思:

家乡的大部分农民还在靠着背井离乡打工挣钱,本地经济的发展基础太弱,综合实力,人才、技术、创新能力更是难堪;

伴随着青壮年农民的大量外流,农业的发展基础,现行的生产模式,大量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社会治安等等新生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家乡的羽绒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但还基本停留在初加工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技术含量;

本地兴办了一些农业合作社,但有不少名实不符,也大都是些小打小闹;

流域诞生了一些有所成就的企业家,但他们的魄力、眼界和素质都还不足以造福乡民,引领地方经济的深入发展;

汲河流域虽然富甲一方,但汲河人小农意识严重,心态虚浮,目光浅,使他们不看重知识,重视教育,不尊重教师,不热心助学,华丽堂皇的大街与狭窄破旧的校园反差真是太大了,不能不使我为家乡的未来担忧!

另外汲河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有政府部门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解与把握,以及用人施政和规划管理水平也都有待提高……

反思之余,心情不是沉重,反而更增决心和信心,因为我知道汲河人不乏勇气、智慧和力量,我们已经走出了很远,我们一定会走得更远,并走得更好!

东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它灿烂的光芒照耀着大地。站在家乡的门口,看着沐浴着和平安宁中的田野、村庄、小镇,看着勤劳朴实的乡亲,我的心里流淌着满满的幸福,也生出几缕忧患。暗暗地,我已把一份不悔的责任托上了肩!

——走千走万,就恋汲河两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