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

2012-12-14 13:38 | 作者:柳月 | 散文吧首发

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生平

历代文学,大家都说唐诗宋词,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名世的也只有一个纳兰了。

纳兰,光听着就很美的名字,便和容若一样,充满着古典意境。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了。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乾隆读后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

因此,研究红学的老一辈学者们,不可能不知道容若。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母亲给我买了《红楼梦》的简略本,但那是的我怎么可能读懂这单成一种学问的著作,那时只觉得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而已,更何况还是简写本,而我对于宝钗只是简单的不喜,对黛玉则倾注了全部的喜,兴许是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里。

而对于我,喜欢纳兰的词却不是因为《红楼梦》。说道纳兰,就不得不提到歌手许嵩。一句“与你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红遍大江南北,这是许嵩的歌词,来源于纳兰的词,。那时的我很是喜欢这句,对于有文学气息的人,我总是赞赏的,更何况我还喜欢中国风音乐。许嵩的歌带来了纳兰的词,被无数的我这一类年轻人奉为流行圣经,不少人有事没事就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来彰显他的文学底蕴。许嵩的歌带来了纳兰的词,而纳兰的词却成就了许嵩的歌。许嵩的歌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纳兰,不得不说歌曲的力量是庞大的。

纳兰的词风,可以称为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性灵。王国维曾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正是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纳兰的词,并没有过多修饰,使用华丽辞藻。像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字字明白,简单,虽然不甚高深,但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事物的本身,而是从中看到了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着合适自己的镜子。

纳兰就是这样一面镜子,一面许多人的镜子。

纳兰家族贵为皇亲国戚,可以说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之思”。

纳兰童年的玩伴不多。只有表妹一人适合他那文静孤单的性格和吟诗填词的癖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在没有近亲禁止恋爱的年代,他们不可自拔的陷入了进去。表妹弹的一首好琴,容若能写一流词章,而那些美丽无伦的词句本来就是要跟着琴声而入乐歌唱的。上天不会为一个天才制造幸福,那些天才往往渴望普通人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如果有时候上帝真的赐予了幸福,其目的往往是为了毁坏。

如果说爱情本身就是要经历些坎坎坷坷才能幸福的话,那摆在容若面前的鸿沟足以使他绝望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适逢国丧,容若混入皇宫,见到了表妹,曾经的刻骨铭心却无从说起,终于天人悬隔的结束。

我喜欢金庸小说流露出的那种为国为民的情怀,也喜欢苏词的刚柔并济,我更喜欢纳兰词烘托的凄清婉恻。“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在丁巳年,他的妻子已经去世,这对他的打击很大,更写了很多悼亡词。“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若能过着牛郎织女般男耕女织,贫穷又有什么关系呢?纳兰的悼亡词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比,多了一些凄艳,不如苏词大气。苏轼在性情上刚直,绝不委屈取容。因此他一直不能容见于朝堂而一再流放。而纳兰的生活圈子和社会阅历过于狭隘,性情柔弱,一直生活在左右为难当中。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余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我说,纳兰本不属于这世上的,或者不属于他当时的生活圈子,他更应该是掉落凡间的仙人,山间的精灵。

他的词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优雅纤细,优雅,雍容的的气派,并达到词中有话的艺术境界。此首《菩萨蛮》场景是一次宴会,一次狂欢的宴会。宴会上鼓声催花,酒醒后却看见一片片残花随风飘舞,好不凄凉。

文人作品,总要印上时代的特征,而伟大的不朽之作,更是蕴含着兴亡存废的明妙。纳兰生于清朝初期,他的词清真简约,清新明约的词风恰恰蕴含了清国的开国之象,到清末时,文人的词风大多晦涩难懂,不知所云,是亡国之兆。纳兰的词打上了清初清新的特征,最是符合时代的规律。

我喜欢纳兰,并不是因为大家王国维推崇他是北宋之后的词坛第一人,而是他带给我浮躁的大学生活深处的宁静,守护着最后一片净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