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读荷

2009-10-18 00:22 | 作者:崔东汇 | 散文吧首发

海滨城市我去过几个,游玩的花样虽然各有特色,可大多是大同小异:海里博浪,沙滩拾贝,游戏玩耍,品尝海鲜。而今年的秦皇岛的南戴河之行却给了我许多新收获。

很早就通过毛泽东著名的词章《浪淘沙》知道了秦皇岛,很是向往那白浪滔天的壮观、汪洋之外打渔船的悠远和魏武挥鞭碣石诗篇的历史况味。可说起来汗颜,身为河北人,我却是第一次走进秦皇岛,原因与我脾性有关——喜静不喜动。要不是因为想向名家们学习,这次“南戴河中华荷园散文笔会”我可能也去不成,性格是其一,单位太忙。可经不住“秦皇岛”这三个字的诱惑,一咬牙就千里迢迢挤火车奔了去。结果还真没有失望,那些平时如雷贯耳的名家见了不少,也结识了几个志趣相投的文友,更见识了随我脾性的荷。

说实话,在花草中,我对莲荷是生疏的,因为我生长在水并不丰沛的北方内陆乡下,自小就与荷缘分浅。后来工作生活的城市虽然有荷,但都点缀在公园的水池里,零散,单调,远不如南戴河千亩荷园那么壮观和丰富。所以,我对荷的感觉是肤浅的。至于对荷的认知,还是来自书本,尤其是宋代周敦颐的《莲说》让我对荷有了最深切的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自古至今,人们常常将草木中的出类者与人类中的拔萃者相比喻,如牡丹的华贵,菊花的清高,“岁寒三友”的松,竹,梅的坚忍不拔和特立傲世,等等。而莲荷则是君子品格的象征。佛家对莲荷更是情有独钟,把莲花作为教门的象征——不为尘世污染,坚守圣洁,用善行影响世人,用善果回报人间。

海是大自然给予秦皇岛的恩赐,让人对这个海滨城市多了一份向往。而千亩荷园是人工杰作,见证了南戴河人对大自然的顺应。当然,人造就了荷园,荷园也在为人服务——岸上白墙碧瓦、岸边风摆垂柳、园中小流水、水上小船划波戏莲,俨然江南水乡,确实为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平时难得清闲,这次我却抓住了机会,别人在海里尽享大自然恩赐的时候,我却独自在荷园内流连,细细体会千亩荷园的韵味,除了园林风光,那聚集世界各地三百多个品种的莲荷,更让我大饱眼福,大长见识。

与海边仅仅相隔一个小山包,数步之遥,既声息相通,又独立成趣,互不相扰。那边,人声鼎沸,海浪助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边,森林绿屏环绕荷园,垂柳碧荷相伴,树上鸣蝉嘶,水上荷花摇曳,煌煌多姿,满园清幽,水中鱼戏莲间。

晚,弯月在天,光辉皎洁,海边喧闹没了,想必浪花还未停歇,荷花却依然安静,我也依然独步荷园。“伴着浪花看荷花”,南戴河既有禅意,也有诗意。

大海与荷花,一静一动,一个张扬,一个内敛,一个强身,一个养性。莲荷的佛性禅意与大海的粗犷野性,在这里相得益彰,对于一个世俗的人来说,能同时享受到这样身与心的双重陶冶,应该是幸福的选择了。所以,我记住了南戴河的海水,也记住了南戴河的千亩荷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