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南津关

2008-06-13 00:18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五月的风吹进宜昌湿润空气里的时候,已不似北方凉习习的,而是燥热甚至有一些挥之不去的黏腻。所以随身带的晚衣服全派不上用场,季节变换跟随火车时速在一天内完成。到达三峡境内,已是一副仲的模样。

夏天气里的南津关保持着峡谷小气候的特点,气温在20度左右。人一进入峡谷,立刻感到一股清凉,仿佛那随处可见的溪水、瀑布已然涓涓流入身体,心田中慢慢滋长出轻松、自由、酣畅的芳草,让来自繁华城市人们一下子静了下来,用心去感应人与山、人与水之间的交流。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正是位于西陵峡北岸、下牢溪流域的南津关大峡谷。从宜昌乘车由宜秭公路向西北方行驶,转入山区盘山道行车2小时即到。一路山色葱郁,彝人的悬棺隐蔽在不被人发现的峭壁树荫之下,默默讲述这一千古之谜。

相传,早在4100多年前,禹的父亲鲧治水时曾将孽龙锁在南津关峡谷水底,因此南津关又得名“下牢溪”。据《山海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鲧为中华始祖黄帝之孙,别名“白马”。后人为纪念大禹之父鲧,也称此峡谷为“白马大峡谷”。

南津关是长江三峡的起始点、中国大陆一二级平台的分界点。“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南津关自古就是“雄当蜀道,巍镇荆门”的天然关卡。

在进谷之前,景点发给探险者一个背包,里面有水、面包、鸡蛋、香肠、水果和一副手套。因为游客要走完整个景区需时5个小时以上,并且手攀脚蹬相当耗费体力,饮食是途中补给之用,手套是攀徒岩石和铁链的必备品。实践证明,手套在整个穿越行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很多艰险的地方只能靠双手和脚尖来承担整个身体的重量,所以双手的防滑和耐磨极为必要。

据导游介绍,我们要徒步穿越7。5公里的峡谷区,快行5小时,慢行6小时可以完成。我们同行的一位老先生随身带有计步器,上面显示我们实际走了11公里,耗时6小时。而送我们到达景区的大巴车,从入口转到出口也耗时5。5小时,可见山路崎岖与漫长。

当我们一行十几人踏上这条漫长山路的时候,我们不禁被眼前的山景所吸引。同伴惊奇地说,这比庐山好!整个峡谷苍翠欲滴,晚春的植物显示出无限生机。越是渐进谷底越是沟壑纵横,几乎一步一景,十步一瀑。清澈的溪水始终贯穿谷底,时而低缓时而激荡。果真是飞瀑磅礴、古木参天、烟霞缥缈!

一路走在谷底,最宽的地方逾50米,最窄的地方仅有3米,两侧峭壁耸立,最高近250米,最低也有100余米。狭窄处,向上望去,百丈绝壁只剩一线天色。加之森林密布,古驿道、古栈道往复穿梭,怪石、深潭点缀其中,那景色绝不是用“美”可以形容的。

相对南津关的美来说,南津关的险却不在美之下。虽然导游早有声明这是个探险景点,虽然早看见每人配发的手套,虽然早已细读了景区的提示,但对于未曾蒙面的惊险仍是掉以轻心了。景区提示是这样写的:由于本景点属探险项目,体力消耗和刺激性较强,谢绝55周岁以上男宾、50周岁以上女宾、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以及身体特征不适宜开展户外运动者进入。

走至蟾潭瀑布、二跌水瀑布——全程的四分之一的时候,还致力于眼前的美妙山景,没有感觉到疲劳,甚至对手套的用途有些怀疑。之后四分之一的山路上就较开始崎岖多了,湿滑的水边和不易站稳的地方都有沿石壁穿钉的粗铁链。有些狭窄山坡由于刚下过的缘故,泥土成了泥浆,只能踩着草根上下,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这时的我们顾上抬头看景就顾不上脚下路滑,注意脚下重心就势必要错过美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再至后面,虽然湿滑不易前行也不见了铁链,只能凭借粗厚的手套摸着石壁慢慢行进。

待至走到“双龙深潭”的时候,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之前没有了锁链。刚进峡谷时是看景阶段,之后有了铁链是适应阶段,再后没有铁链是进一步适应,现在只能依靠铁链前进是循序渐进后的真正体验。

“双龙深潭”在闻香峡深处,两潭相连,潭水碧绿,深浅难测。潭水两边只有光滑直立的岩壁,全无着力之处,且水面宽阔约百米。我们只能依靠铁链和脚下不足2寸的岩壁缝隙通过。那时,我明显感到我的双腿在发抖,虽然在此之前的几十年它从未颤抖过。可能对于水有与生俱来的恐惧,加之铁链有些松垮、石缝长满青苔,我觉得我的心都在抖,脸上直冒冷汗。任是同伴的怎么样呼喊,我就是裹足不前。可是,没有退路了,大巴已经走了。或者当时一瞬间,根本无暇想到后退,只做与自我的抗争。

终是让我找到抵抗恐惧心理的办法,钻进铁链里面,贴着石壁,铁链在身外,这样就相对远离水面,再慢慢移动重心,这一关勉强通过。

还未来得及平复心跳,转过一处平缓石滩,又是同样险景。好在有先前的经验,又有一公分长的铁钉插在石壁上让人落足,倒没有原来的害怕,已经轻车熟路了。人的适应能力真是迅速!还未及感叹,身后迂回的石壁上已经有人掉下水,发出惨烈的叫声。同伴说我在危险的时候居然不去抓铁链,而用双手抓石头。人家掉下水,手还在铁链上,我若掉下水,是整个人掉下去。可见,人在极度恐惧的时候是不懂得思考的,只有恢复思考的能力才能度过难关。

“黑潭瀑布”是芭蕉峡里的一道难关。瀑布从约百米的高处飞溅而下,瀑布旁的岩壁陡峭滑溜,高约6米。瀑中有潭,潭下又有瀑,潭瀑相间。我们踩着放不下半个脚掌的独木走过深潭,这时的承受能力已经大大提升。

进入马肺峡,峡谷更窄,岩壁更陡,潭水更深。“百步云梯”是穿越马肺峡的第一关,右边潭水墨绿,深不可测,左边光滑的岩壁中间有一凹槽,凹槽中虽有用树木搭成的天梯,可天梯上长着青苔,滑不溜足,此时只能手脚并用,如猴子般攀爬。

虽然一路行进艰难,但是偶尔抬头都处处皆景。景不因险而误,却因险而生动具体。尤其是那些众多的瀑布,更是此山此谷的灵魂,尤以黑潭瀑布和“红颜落泪”瀑布为最,它们也正是两类瀑布的典型代表。黑潭瀑布是潭瀑相间,声如洪钟。与黑潭瀑布相比,“红颜落泪”又是一种姿态。“红颜”是因为岩壁上长满了红色的苔藓,瀑布就沿着岩石壁缓缓落下,似白马将军的红颜知己在抚琴吟唱,轻纱随风飘拂。

穿过宝莲飞天瀑布就已经到了行程的尾声,大家都显得疲累不堪。三道关就这么毫无前兆的出现在弯曲的山路尽头。可谓柳暗花明又一险,而且是最后的险,最险的险。当时我看到它,真有掉头就走的冲动,纵然它离出口已经很近了。纵高50余米的峭壁上有两道铁链,一道沿山,一道在外权作护栏,这对人多少有些安全感。可是,到了前方深潭边就变成一道铁链,还有脚下的铁钉。

过去是不行的,连想一下掉下去的后果,都是个威胁。导游和我的同伴说,你的腿别抖,要站稳。我的同伴非常无奈的回应,不是我要抖啊,是它自己在抖!怎么过来的,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导游说这仅仅是第一道险,我想立刻晕厥。

后面的两道险都是顺着一条铁链从50米高陡峭山路向下行。似乎是离开了水面,我的心安稳许多,抓紧链子,像个攀岩者似的往下找落脚点,竟体会到攀岩的乐趣。

若是再去昨天晚饭的地方,我们一定不会晕高了。那里位于巴山支脉的小峡谷中,饭店在离江面500米高的峭壁上,不足一米宽的临江走廊通向一个大溶洞,洞内就是饭店大厅了。当时,我们对着那个走廊还很害怕,一直贴着山边走。就连饭后峡谷内有龙舟赛歌和烟花飞龙过江的精彩表演,我们也不敢附身向下张望。

过了三道关再走1小时平缓山路就是出口了,伴着悠扬山歌,伴着山间细雨,我们缓慢行进。

“咿呀字凤凰咿呀个头,咿呀字尾巴藏在了姐后头。姐往哪里走啊,我拉着姐的手,姐往哪里行呀,我牵着姐的裙。喊声罗汉哥,快松手,我要到娘家走一走……”(巴山族《凤凰歌》)

正如开篇所说,这是一场人与山水的交流。人在繁华都市中窒闷已久,长了皱纹、掉了头发、多了愚钝、少了智慧,该是到自然中走一走,相信每个人的收益皆不尽同。这也是一次与内心的交流,感受一个安静祥和的自己,摒弃尘嚣污浊,战胜自我的过程。然而,在这过程中我们匆匆前行,遗漏了不少美丽的风景,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匆忙。如果我们能时常停下脚步,或者变换一下角度,或许那些被我们错过的风景比想象中更加美不胜收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