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悖论

2012-11-23 16:09 | 作者:听雪忆阳 | 散文吧首发

时候,苏格拉底的诡辩总会令人哑然。比如他问:欺骗和撒谎该归于什么?人答:归于邪恶和不道德;他说:那如果一个人为了防止自己有自杀倾向的朋友自杀而偷走他的工具和器皿,如果一个父亲为了哄孩子配合吃药治病而撒谎说给他吃的是普通的食物,他们的行为又该归于什么?人无语!这到底是善意的恶还是恶行带来的善果呢?没法判断。

有时候,人面对抉择,并没有可以参照的准则。一个纳粹集中营中的妇女为了早日与家人团聚,引诱士兵与其发生关系而怀孕,最终得以释放,这是不守妇道还是牺牲自我成全家人?一艘救人的船在已经满员的情况下突然看到一个落水者拼命呼喊救命,救还是不救?不管怎样都会违背道德的教义。

有时候,知和行似乎难以统一。鲁迅胡适等深刻批判封建主义,倡导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结果自身在配偶的选择问题上再一次捍卫了封建礼教;父母对我们说,我们又对自己的孩子说:要诚实做人,可当遭遇种种的不公正待遇后,才发现,按照这些美好的道德理论去做换不来现实中的美好结局,于是不自觉地在行为中背离了先前已有的道德认知。

有时候,判断一个人的好与坏似乎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抛却触碰法律底线的坏人外,对于普通人的判断却不那么简单,或许“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对人复杂性的和多面性的最好解释,就如富兰克林伟大的人生中却点缀着种族歧视的污点,历史上的君王无不是双手沾满鲜血坐上龙椅宝座。

所有这些伦理范畴下的道德悖论,时而让人感到困惑和扑朔迷离,时而又让人觉得豁然开朗。知善知恶并非直接导向行善行恶,才富五车的学者的道德水平也许并不比目不识丁的村妇高,一个对婚姻不负责人的人可能是一个对父母顺、对子女呵护有加的人。

每个人都会被其所生活时代特有的的道德价值体系所影响,传统与现代的,东方与西方的,宗教与世俗的观念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使人的认识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更多的时候,或许人们从哪个角度看问题、得出怎样的结论、接受什么、拒绝什么更多的考虑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当众人面临着道德的悖论与冲突时,选择的准则自然就是以自我利益为前提。

当下的中国,人们对于婚外恋、第三者、二奶等现象从零容忍到现在的更为宽容的态度,似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改变,在体现社会道德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对此类问题失去道德评判的标准时,人们便以个人好恶和私人问题等将之逐出了道德评价的范围,这是否是一种明智之举。

道德悖论的存在不可否认,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现象的评价都不尽相同,就如对现在影视作品的评判,导演在作品的内涵意义与作品的票房、社会效应间如何选择?考虑前者或许可以给人以“善”的启迪,营造和烘托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但在这样一个商业化气息和娱乐味十足的年代,未必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也会因获利甚少而无法生存,于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要,导演就拼命编排争权夺利、仇杀、抢夺女人、荒诞搞笑的情节,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最大利润。影视剧的创作者们在自身利益与其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之间无疑倒向了前者。这些血腥、暴力和色情的东西使我们越来越看不到曾经澄澈的文化天空,可假如你或者我是影视剧的导演,又该以怎样的准则定位自己的作品?

特定的社会环境,复杂的社会关系,传统习惯和宗教信仰,一个人对自身情感与理智的的把握,这些都无形中促成了道德悖论的形成,它使人们在认识事物保持一分为二的态度时,也会陷入混乱的道德评判标准。

人无绝对好坏之分,事无绝对对错之分,凡事务求面面俱到、完美无瑕,但求无愧于心,面对这无处不在的悖论,或许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