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行为是给孩子示范与人相处模式

2012-11-20 19:47 | 作者:蓝月 | 散文吧首发

成人行为是给孩子示范与人相处模式

(下面是我在国外生活的笔记,这个案例非常清楚地描述了与人事物互动中的与人相处的关系本质。愿你从以下案例中,看到一种健康的与人互动模式。你可以移植这些模式用于职业场中)

一、为他人喝采___理解他人需要:

有一次我们旅游到了一个地方,住宿地有卡拉OK。我们去唱歌时,进来了一群不相识的外国人,他们中有人带着孩子,听了我们中谁唱完,他们就带动着孩子像听到明星唱歌一样的热情鼓掌。我们中一个朋友说:外国人根本就听不懂,不信你们看。他放了一首日文字幕的歌曲,一本正经地用中国的方言乱编些歌词,果不然,外国人大人小孩子们不但是鼓掌,他们还欢呼,好像看到明星出场一样。我看着小孩,家长不知说些什么,小孩向我点笑笑:“嗨”他加上招呼的手势。然后做个手势让我们继续唱。我在想,他们的孩子在大人的带动下,学会理解别人的需要,从小就显得很有风度。当时我们就醒悟到,我们应用同样的风度邀请他们参与唱歌。在他们唱歌时,我们也学他们的样子,报以同样的热情。语言不通,但是好象都成了最好的朋友。

“理解别人需要”的能力是从小就要开始训练的。从小被照顾过多;放任孩子满足自己的人,就缺少这种的训练,他们长大以后只知道自己的需要,在自己的需要与他人需要发生冲突时,他以为别人都会象爷爷奶奶、妈妈一样地照顾自己,他们不懂得如何处理自我需要与他人需要之间的关系。

阅读和重视他人的需要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我们许多人在生活中的选择是:看这个事情对我有没有用?有用才选择,没用就不会行动。而有的家长在时时影响着孩子,去理解他人。其实重视他人和读懂他人,就是重视生活;重视我们自己。

二、在意自己行为___培养良好习惯

第二天,因调整旅游车,不知从哪里调来一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车,在外面完全看不到里面,我们还以为里面没有人,上车一看,原来就差我们几个人了。里面可以看到外面,只是光线很暗。这时有几个外国人和中国人找到这个车上,原来他们因为外面完全看不到里面,所以只好走进来看是不是自己队伍的人。

车开了,车里有几个外国大人在鼓动几个小孩子向外面的人招手嘴里还像与亲人告别一样,亲切地呼唤着“拜拜”。我看了令我惊奇的场面:外面几个外国人(根本就看不见里面)也很认真地象看到我们一样的表情,向里面热情地微笑和招着手。我看看外面的中国人没有招手,里面的所有中国人连同我在内也没有招手,我当时还在想:明明知道看不见,他们为什么招手呢?外面的人根本就看不见,里面的人招手有什么意义呢?特别是那些站在车外的人,在外面根本就看不见里面。他们的表情居然像是真的看见我们一样。此时我突然明白了,他们在养成自己的好习惯;就象在没人的地方开车,转弯仍要打转弯灯一样的道理。看得出“培养良好习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原则,家长在引导孩子培养自己好习惯!

在涉猎心理学领域以后,我才明白这种现象,其实他们都“看得见”对方,那是他们用心在看,而我那时还是普通没受过训练的人,所以只用眼球在看世界,而自己内心与人事物并没有真正的“注意”和“关心”,就更谈不上研究这些人事物了。现在我学会了用心去看周围的世界:与人相处__看到他人的需要;做事情__看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以前我到一所学校去,我每次出学校时,看到门卫看到我,我才做再见的手势,有几人向对方做手势,对方没看见,我就感到一种不舒服。从那次回国后,有时与人招手道再见,人家因为没看到我而面无表情时。我心里再也没有那种感觉,因为培养我自己好习惯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别人的反应如何不要在意,我在意的是自己的行为。就象在没人的道上打转弯灯一样的道理,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有人在自己身边,更应加注意以身作则去影响身边的人。

在意自己的行为和理解别人需要是一种能力,与家人相处,这样的态度影响家人,家人会用同样态度去面对生活。与同事相处,这样的态度影响同事,他们会用同样态度去工作。这样的社会,就减少以自我需要为中心,因为人们从小就在学习了解别人的需要。当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懂得了一种互动的关系,世界上能“给予快乐”的人就多于“等待快乐”的人。等待快乐和创造快乐,哪一种人更容易相处?你自己更喜欢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呢?

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是我们的“社会功能”。

社会上有的人太看重物质利益,有的人还用自己把持的“关口”,当物欲得到满足时,不合格的也放行,物欲没得到满足,合格也找你麻烦,这就激发了人们用物质去“搞关系”。当你身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要办事情也只好去屈就于这样不健康的人病态人际关系,但是,我们要了解,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子,任何时候我们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保持自己内在的高品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