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向何处去?——散文吧留言

2012-10-04 16:39 | 作者:千年果 | 散文吧首发

我面前陈放着很多经典散文和“文摘”、“文萃”、“心灵鸡汤”的文本,它们基本都是散文。

散文在上世纪文革结束至90年代曾经“式微”过。那时期“统治”文坛的是小说,尤其是中篇小说。因为中篇小说基本能够完整的叙述一个人(或一群人)在社会大背景下的命运,从而唤起一种精神或褒贬一种“生存环境”,这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呼唤,历史所向;细心地人还会注意到,因为小说的繁荣,带动了那个时期的电影新生。因此当时有很多文学好者,都热衷于小说创作。

与此同时繁荣的,还有诗歌——那个时期诞生了许多优秀诗人。因为诗歌能直接宣泄情绪,更容易喷发出久郁的积怨;还有报告文学......这也是时代的必然。

为什么散文(狭义)没有随之崛起呢?我们研究一下散文写作的心态就会发现,散文主要是一种休闲心态,静观、遐思或感慨等是它的主要写作发端,它更适宜于小资人群,有闲群体。这种人群和心态在那时很少。

本世纪散文进入了爆发的时代。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小康,产生了休闲文化,产生了小资人群。人们的心态在寻求一种更人文、更自由的精神空间,不拘文体,不顾章法,能说就说,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这个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博主把白话断开、分行,当诗发表;人们也敢说了,给散文注入了本真,文章更能引起评论、更拨动心弦了;也产生了另一帮人群:不厌精细,精雕细作,如同绣花,绣完了图案再绣花边,虽然画面简单、创意平凡,但因为精工、花骚,这类散文往往被屡屡推举。为什么会这样?我说一下港台文化的渐浸。

在上世纪我国还处于贫困和“病态”运行时,港台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小资人群。尤其是台湾的休闲散文,用小资心态+古典文风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独自成景。我们回顾一下琼瑶作品当时对大陆文化的冲击就可以想象当今港台散文对休闲人群的影响。尤其是台湾女作家的散文,擅长古典文风,手法唯美,情感细腻,雕文琢字,很受当今女性作者的青睐。相比原来的新闻式笔法,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以致在当今一些散文平台上占据了统治地位,比如“散文吧”。但这种创作手法是有题材和意向限制的,它玩一玩缠绵悱恻、柔肠百转可以,真正大气辉煌、睿智犀利的文字就不能这么写了。我们可以看一看所有经典散文、好的文摘、心灵鸡汤就可以发现,大作家的文字叙述都趋向简单,白描,因为这些文字不需要咀嚼,形象真切,在阅读景色扑面而来,不需要“隔”一下。因为白描和简单,又适合快速阅读,“密集进食”——“密集进食”所获得的滋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当人“饥饿”时,那些直取捷径的“文法”被大作家们广泛采用,尽管有些人刚开始不是这种文法,但最后都万变归宗。贾平凹早期的散文非常灵秀,但后来他发现“顺着灵派的路子走去而渐巧渐小”,就回归了简朴自然,因为大作家们要表达的已经是思想,是意境,是某种情绪,在做某些说明后,一下撤去盖布,全景式的突现应是怎样的震惊,读者自会感觉。

我这里并不是说排斥那些古典文风、雕文琢字的精巧散文,那样百花园里会减少许多芳菲;我是说我们应该站在文化大河的岸边登高望远,看散文的发展主流和方向。就是台湾的大作家、主流作家也已经不那么写了,我们在完完全全的步人家的后尘。散文的激情和瑰丽让它如诗如画,直接表达事物和情绪的功能让它超越小说,这样才有了一大批男性作者在洞察世事后发出的感慨和议论,这些作品是大气的,睿智的,犀利的,它们没有旖旎文风,却代表了散文的本质,应该在“散文吧”有所展现,甚至是有所着重,因为这是大河的流向。

如同不同口味的人进餐馆,很多人到“散文吧”是看鹰翔蓝天、鲸游碧海的,要看大自然本真的东西。但这里展出的大多是精巧的盆景,花虫鱼的工笔画,这与“举办者”的审美取向有关。我希望这里以后被推荐的散文要以作者的独到思想、见解为首选;要突出本真,失去本真,人们阅读时会反感。许多被推荐的文章因为过度描绣而失真,这与文字“描绣”的过度奢糜有关,“巴洛克”式的装饰文风害人的!

大家终会知道,我们现在模仿的“港台散文”文风已经昨日黄花,它属于一个时代,只不过它来大陆的时间晚一些。

评论

  • 紫鸢:不是编辑不推荐,是后台没有你所说的那类文,清一色的文都是伤春悲秋
    回复2012-10-10 12:57
  • 若秋:同感!写者的迷,读者的悲。出现如此现状,也许是现实给人的一种压抑而后崇尚如此文字的一种“贫血吧”!呵呵,真是有些为难编辑了!
    回复2012-10-19 15:37
  • 若秋:回复@紫鸢:也许编辑们偏爱那般伤春悲秋的文字,过多的推荐,也是一种“失职”,对读者的一种心理上不自觉的引导!O(∩_∩)O~
    回复2012-10-19 15:43
  • 千年果:回复@紫鸢:“散文吧”,这个名字很大,有百花园的意思。但我们就看到几种“旧式”花朵,其它的没有被摄入镜头。
    回复2012-10-19 15:50
  • 忘记名字:有味,耐嚼。
    回复2012-10-24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