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作文并不难(推荐转载)

2012-09-23 15:06 | 作者:观鹅会意 | 散文吧首发

其实作文并不难(推荐转载)

文/观鹅会意

不论是成人还是学生,只要是说起作文这个话题,大家都深有同一种体会:羡慕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也喜欢阅读美文,能够感受到阅读美文是一种精神享受,但是让自己去行文就成了“庙里长草荒(慌)了神”。明知道能写会道很重要,但就是自己眼高手低写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行文和学艺一样,更和学中医同出一辙。学中医必先背汤歌学药理,掌握望、闻、问、切的基本查病手段,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辩证治病方法。学习行文写作,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文章内容的贫乏。首先也要学习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掌握语言修辞基础技法,更需要耳、目、口、鼻去留意生活素材的积累,去感知体验生活是行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知识是行文的基础,天道酬勤是行文的途径,只有你逐步学习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正确的结果是学中医的医生能够开出一张张对症下药的治病处方,习文者能够写出来篇篇贴近生活脍炙人口的美文。

一,行文要规范

行文者为什么必先学习掌握写作学知识呢?因其文章都有其规范性和标准性。这就像各家各户使用的灯,有用华丽的吊灯,有用五彩缤纷的节日灯,有用节能灯,有用灯管,也有用钨丝灯,不论灯具品种多么复杂,在中国灯具使用的电源必须统一在220伏电压之内。你如果发明了一个使用60伏电压的灯具,无论外观多么美观,价格多么低廉,大家也不可能认可购买的,因为脱离生活使用起来电源不方便,感觉这样的产品另类别扭。这就像看到孤芳自赏无病呻吟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毛病就在于行文者脱离生活,违背了行文的标准性和规范性,这就像行文者做出了一个宽于或者窄于标准插座的插头,因为脱离了生活实际,无论走到那里也是无空可插的。

有些人一听到写作学就闻而却步了,误以为是多么神秘兮兮难以学习的高深理论,其实就是前辈们根据他们的行文经验,总结归纳出来的一套行文技巧知识和标准方法。《中国历代文论选》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文人墨客写出来的行文经验之谈,是一本不可不读之书。

最简单的写作就数写请假条和借款条了,因为字数少也不需要费神的去构思,但是你必须如实写出来请假和借款理由,请假天数和借款数,以及请假人和借款人真实姓名,请假和借款时间,它们体现的就是“真实是文学的最佳模式”的稚型。

无论是写散文日记、应用文、诗词赋、小说等,都不能脱离了生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小说属于一种虚构文学,它应证了“讲故事是一种说服者的艺术”,但是内容也必须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如果脱离了生活这块土地,曹芹能写出来《红楼》吗?脱离生活的行文定是充满虚假、琐碎、无趣、庸俗,缺乏情感内容无聊,阅读这样的怪异文章,便成了一种痛苦的折磨,而不会有愉悦的精神享受。现在网络上流行无病呻吟、品格低下、小资情调、主观臆断、极端主义的作品,看这样的作品就像搂着一个不定时会发作的精神病人在睡觉,让人诚惶诚恐令人作呕。

文学创作中的虚构不同于虚假,鄙人认为虚构是把真实锤炼进入到了一个更加纯粹的境界和高度。真实和虚构都是行文之技法,行文者切不可因为真实和虚构辩论的面红耳赤。文人相轻是文人之同病,“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的自私自利观念,会使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写一个假名字会有人借给你钱吗?没有吴承恩的虚构你能看到《西游记》吗?所以说真实和虚构是行文之辩证统一的方法,大可不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去争吵。

二、初学者多写我

李白是大家熟悉的我国唐代大诗人,他写的著名的《将进酒》劝酒诗,就是从我入笔的,读起来朗朗上口感人肺腑,用饱蘸情感之笔,如泣如诉地从黄河入海不复回到高堂明镜悲白发,用“朝如青丝暮成雪”,讲明白了光阴如梭人生伤感。然后笔锋一转进入主题开始了劝酒,他一边劝酒一边讲着典故,“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皇帝也和咱们对人生的感悟是一样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把自己的浓厚情感融入了诗中,从而把家宴好友岑夫子、丹丘生的场面,描写的情景交融饱满充实,所以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自自然然就引起了看客的共鸣。

从我入笔的构思,容易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快乐时候就容易写出内心的心花怒发,写痛苦的时候就容易写出身心的心酸和无奈,只有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才能够酣畅淋漓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耳目鼻口同入戏

耳目一新、耳濡目染、耳熟能详、目不暇接、目不转睛、目瞪口呆、口是心非、口如悬河、口诛笔伐、口蜜腹剑等成语,都是描述耳目口对生活事物的感受感知,虽然没有描写鼻子的成语,但是越饿鼻子越灵这可是鲁迅先生说过的。

要想把事物描写的绘声绘色,让看客身临其境,那就要把场景中耳听到的、眼看到的、鼻嗅到的、口交谈的所获取的材料,加工整理汲取到行文中,这样在描写情节时,就不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东拉西扯的犯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能不言之有物、读之有形吗?

四、品为文之魂

行文不外乎开头段、叙述段、结尾段三板斧,行文的对象一是物、二是情、三是事、四是理,形成也就是从见物、感知、运思、行文转化而生成,陆游说的好:“挥毫当得江山助”。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学识教养、思维意识、阅历素养、价值观念、人格修养、生活积累、审美能力不同,所以写出的文章内容有的感觉肤浅贫乏,有的文章内容感觉有风骨、有气韵、有意境,有境界。所以说作者品格及综合知识的缺陷,必然造成文章内容的缺陷。

文天祥具有了视死如归的品质,才能写出气壮山河的《正气歌》;陶渊明具有了人淡如菊的品质,才能写出仁者乐山的田园诗;屈原怀有“哀民生之多艰”的高尚情怀,才能写出来忧国忧民不朽的诗篇;李白具有了视名利如粪土的傲岸风骨,才铸就了豪情奔放的诗调。因此说文者的人格品位境界,决定着文章的格调、境界。

五、行文贵奇变

行文贵在有奇思妙想,梁·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一文,论述了人的思考是不受身体器官限制的,为了行文运思,文者可以任意驰骋想象力,思维可无往而不达。文者思考入神时,往往会有吐纳金玉般的语言,在舒眉展眼之间,就能看到风云变幻的景色,这就是艺术构思的情状。

行文贵在“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运思是情感、知识、阅历、想象相互的碰撞;运思是言出肺腑,情发心底,思维升华的震颤;运思是意和情在爆发前的骚动。

整体运思是为确立出一个行文骨架,也是为行文确立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以及情感交织、丑美对比、逻辑推理、升华认识行笔轨迹。

局部运思是为了行文考虑写作手法、层段安排,优美句式的生成,支线和主线的有机转换与衔接。

细部运思是为了行文的组词、连句到缀篇,说白了就是把字词组成句式,把句式合理地组成段,然后巧妙地把段与段编辑成文章。

行文之立骨一字可立骨,一句可立骨,一段也可立骨。

文章是行文的硕果,行文是生成文章的过程。行文的开篇入笔就要能引起看客的兴趣,开篇要写出将要发生的某种行为、情感、事态的发生。中段不论分几部分,都要承接好开篇,写出行为的变化,事态与情感推进和发展。结尾段要承接中段首尾呼应,使文中的行文、事态、情感自然收场,要做到水到渠成,没有牵强附合的一丝半痕。高妙的收笔是让看客感觉在山穷水尽之时,偏偏又突起波澜,先惊后喜,喜极而泣。始疑终信,极信至心悦诚服。如美人擦肩而过留之暗送秋波,几日过后印痕难以去除,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情历历在目牵肠挂肚。

六、行文技法重变化

行文恰到好处的表达靠的是升华的写作技法。一块黑布做一件童装,肯定会感觉死气沉沉,如果设计师在黑布上巧妙地搭配上红黄蓝跳跃的色块,童装马上就鲜活了起来,这就像行文中运用的写作技法。

叙述的视角有你、我、他(它)。

叙述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抒情。

行文要有悬念、巧合、误会等伏笔,确立主线后,行文要运用多重铺垫、曲径通幽、抑扬结合、欲擒故纵、明断暗续、另辟蹊径等写作技法。

行文是一种脑力劳动,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行文者要多读书多写事,多观察多感悟,从模仿入手,从摘句入笔,勤学苦练熟能生巧,你不成功谁能成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