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居雄关听山海

2012-09-16 19:33 | 作者:傲丹仲逸 | 散文吧首发

秋风灌醉了带血的夕阳,又是一个执掌操守回眸苍生的黄昏,任凭东洋掠寇叫嚣的肆狂,我慢步衔海的东偶,伫立雄关,领略燕北幽幽,东海茫茫,拾取岁月遗失的足迹,残云遮不住,伤痕落史册,城关息涂炭,正义施天良,我这一寸青山一寸海。 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谆谆民族大义,殇殇国人不屈。这是我儿时记下的一曲激情澎湃的歌。

铸就六百多年的雄关,如今成为长城文化的核心部分。她着色于中华儿女的深情,观山揽月,聆听沧海,肃然不语;穿透物化的层面,绝然是精神建构的象征:庄严凝重,韬光养晦,敬畏生灵,摧不垮战不胜。“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袁崇焕身处山河破碎的年代,不得不怆然地留下寂寥的遗言,那时的大地是荒凉的,天空是昏暗的,忠的一颗心也是透凉的,尽管那样的一种境况,却依旧没有泯灭一批批志士仁人,保家戍边的雄心壮志,将一种精神的力量附着在每一块见棱见角的青砖上,这便是长城的魂,关城的情,魂牵情绕。昭示:大乱的天下一统,脆弱的人心归一。

山海关,以巍峨的气魄,绝世的雄伟,屹立于风之中,将硝烟与战火,将流血与牺牲,一笔一划的刻入它每一块厚重的石板里,浸染于蜿蜒的蔓草、长青的松柏上。悠远而深沉的画卷徐徐打开,风送来海面轮舵的鸣响,拓展着古城俯视前方的眼界。

古风今世,累累斑驳的城墙和不息的惊涛骇浪。山海相视,山海相融,一静一动,静的使你沉默明智,动的使你捍卫赤诚。那舞动的旌幡,撞击的刀戟,急骤的战鼓声和战马的嘶鸣,依然敲击着思绪这扇门。几回回的血腥争斗,在朔风和狼烟之中苦苦涩涩的烧灭。向不曾经历战势的人们诉说刚刚散去的烟火风云,诉说着城廓原野点兵的壮观,诉说苍生千古的纠结与掠杀,悲壮与惨烈,践踏与残酷,时刻校正着弯曲的脊梁。

吞噬人性的祸种,无论是争夺权势还是赋予正义的名义,伤害的总是趋弱向善的一个个个体,所谓的功成,总会积存万骨枯的悲伤,伴有无数生命的逝去。“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闺梦里人”,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情爱与生命,与王朝更替和名垂江山相比,剥夺渺小和卑微,让我梦里惊醒,常常对一个生命自然独一无二,特立独行的突然气断身亡,或是接二连三出现漠视的奇迹而落泪,顷刻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在幽幽的青山?在茫茫的海潮,有谁等待无期重生的轮回?以丧尽天良的方式将生命踩在脚下,即使是正义之战,对于生命的离去也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啊!

“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冷兵器时代似乎已经远去,多事之秋时时以另一种方式和手段袭来。然而今非昔比,我们珍爱和平,排除干扰,并肩前行,尊重历史:“世界之中国”不一定是自大,但永远要自强,坚不可摧,践行一个国家发展的理想。

这巍峨屹立的关城在无声的告诉你和我,敬畏平凡,敬畏独特的生命,是新时代的大智慧,与山呼海啸共鸣,与万里长城同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