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

2012-09-12 14:37 | 作者:巨石 | 散文吧首发

我的家乡没有元宵节,正月十五就叫过‘十五’,北方农村不知道元宵,更不过元宵节了。八十年代初,我离开家乡在外面上学,才听说了元宵。学校放寒假我买了一袋元宵,拿回家舍不得吃,准备正月十五也过一回元宵节,等到十五打开一看变霉了,第一个元宵节也没过成。

时候每到过年前,大人都说大初一小十五,说明过年比过十五要隆重。年过了又说小初一大十五,我不明白到底初一重要还是十五重要。等我长大了,才知道过年和过十五不一样,侧重点不同。初一主要在家里过,以亲人团聚,探亲访友为主。十五要到外面过,以玩花灯耍社火为主。我的家乡过了十五,年才叫过完了,十五以前仍然还在过年阶段,可以继续探亲访友。如果十五以后去亲戚家,亲戚会说闲话的。

过去困难时期,过年的时候,白馍细面,肥肉蒸碗,煎炸熬炖,七碟子八大碗,海吃山喝的过年,能穷一年不穷一天。过十五就简陋得多了,把过年剩下的黑面黑馍,剩菜剩肉来个了解,凑活着过十五。从来不吃元宵,也不知道元宵是圆还是方的。过完正月十五,地里庄稼青黄不接,饥荒困难的日子就来了。

正月十五虽然说吃得简单,穷节日还要开心的过。玩花灯、耍社火、赛锣鼓年年样样不能少,最为开心的就是家家门前烧柴放火了。据乡里传说,在唐朝末年,黄巢准备正月十五这天起义,以点火为信号。起义令下关中农村,到处火光冲天,起义开始了,起义的队伍就聚集向长安城进军。后来,虽然起义失败了,黄巢却为关中民俗留下了演义。每逢正月十五下午,人们上坟送走先人后,就开始准备柴禾,遇到天就要精心准备干柴禾,家里即使没人也得找人招呼放火的事。正月十五是旧年结束新年开始的日子,火烧财门开,烧火象征着了解过去一年的恩怨和晦气,寄托了新一年的希望。

正月十五傍晚,人们早早吃过晚饭,太阳刚刚下山幕将近降临,就有人急不可赖的抢先点燃自家门前的柴禾,于是一家跟从一家,家家门前熊熊烈火燃烧,整个村子成了火的海洋。只有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齐出门,走上街头只留一人在自家门前管火,其他人挨家齐户的了结自己旧年的晦气。年轻人在前面抢先从大火上跳过,老弱病残就跟在后面从火堆上一家家走过,即使行走不便也得有人照顾,从火堆旁走走,希望新年有好运。

我小时候正月十五最开心,全村人在一起,不分老幼尊长,没有辈分年龄差别,如同狂欢节一样,人人争先恐后的从火上跳跃。等大火烧过,每个人都要从各家门前走走。从来不见面,从来不出门的人,可以在这一天见到。有恩怨过节的也不忌讳这一天。东来的摩肩接踵好不热闹,西去的人头攒动十分开心。等放火结束了,年轻人三五个聚会喝酒打牌,老人们在火堆旁抽烟取暖聊天,妇女们张罗正月十六晚上给村里新娶的媳妇‘送娃’的事,‘送娃’也是家乡的一个习俗,直到深夜人们才依依不舍的散开回家睡觉,这年就算过完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