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合并改良实验作品{二}

2012-08-31 11:28 | 作者:江枫 | 散文吧首发

散文

把玫瑰插在窗前

公元一九八0年于云南文山洲创作

春天的南疆大地五彩斑斓的鲜花盛开了,昆明军区驻文山独立师的各部队也都进入了一级战备。各驻守在中越边境线上的前线部队早已投入到了紧张的反击战中。各前线部队的骨干集训也在文山这块辽原的土地上如火如荼了。

那弥漫的硝烟,殷红的血花、火花、还有那如火的爱情之花,将此时的南疆粉饰得无比的娇艳!你看、那一对对青春勃发的青年军人,他们手捧玫瑰互表心迹地走到了一起……一二

你把玫瑰插在窗前,爱情好似一把箭,

留下了相思一片;箭发之时情花绽;

炽爱何必论长?相爱好似玫瑰红,

让那伤心的事抛一边!莫把往事记心间。

三注:这是三首写述青年男女相思、相守、

马蹄铮铮,杀声声!思情片片,矛盾重重的恋情诗。本诗的开

牵手向前赴敌营;篇运用了叙事手法,把战火中的南疆向读

爱的力量无敌胜,者作了简要的描述;然后笔锋一转,用青

打下扣林保和平!年军人的爱情之火点燃了卫国卫家的战

火,由此拉开了诗的画面。

乡村独立散文诗

故乡情

于四川通江途中创作

一二

回故里、故里新,千村万户打谷忙,

老区通江展新景;万乡千村盖新房;

庄稼丰了牛羊壮,新娘艳妆上花轿,

金浪滚滚万物新。光棍村里落凤凰!

七言颂

川陕老区换新颜

公元一九八0年于川陕老区创作

一二

川陕老区七八变,边区日新天地新,

包产到户山河灿;路无饥人炊烟升;

政通人和五谷丰,红色老区金色漫,

千山万川换新颜!人民当家掌政权。

注:七八指1978年、川陕指陜南地区与川北地区;这两个地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发展壮大的红色根据地。

出川歌

公元一九八0年作于云南省富宁县35557部队

一二

出川的那天没多想,出川泥娃要出头,

踏上军旅花飞扬;战场如画路艰紬;

乡亲握手、话告别,边疆靠咱来镇守,

别了故土、别娘!烽烟滚滚诉风流!

三四

腊梅花开香异国,杜鹃齐唱英雄歌,

野岭烽烟漫边关;法卡战捷转红河;

置身南疆没多想,云广边防绵千里,

舍生忘死守边防。遍地英雄埋异乡。

五六

万里壮乡备战忙,祖国山河似画卷,

男女老少上战场;数万英雄冲在前;

山川流着英雄血,枪林弹何所惧,

人人扛枪保家乡。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八

泥娃出川浑身胆数万兄妹不惧险、

守边流血总领先;人人都是好儿男;

人民永远是靠山,出川扛枪为了啥?

战地英雄尸未寒。只为家园有平安!

九十

洁白的山茶花开云南,川江的号子吼不停,

纯朴的边民齐支前;川江的细浪迎亲人;

你看那山川流着英雄血,英雄回故江山迎,

你听那壮乡的山歌在送行!泥娃守边做了将军!

《出川歌》词解如下:

全词十首,所写时代是八十年代初。当时的云南,广西边区正处在硝烟弥漫的岁月。《出川歌》的前四首主要写了从参军到上战场的全过程,后六首重点写述了战场境况与边区人民同心守边及战后回乡探亲的情景。

在写技上,作者遵循了实写手法,把整个火热的战斗生活清晰地报告给了读者。为了国土不被侵略,人民军队和边区的人民共同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如:参军、参战、支前等,边区的人民首先为全国人民做出了表率。边区的男女老少个个是英雄,他们既是民同时也是兵。一眼望去,前线烽烟滚滚;将士冲锋在前,边民随之而至。

战场、那长长的战场,还有那支前的队伍源源不断。他们如似那洁白的山茶花绽放在了千里南疆……

我的故乡

散文连诗创作法

她是谁的新娘?

公元一九八0年于贵州省六盘水兵站创作

冬天的六盘水寒风如似细浪,那迷人的风景让远离故乡的军人们多了几份思乡的情怀。又一批从四川入伍的新兵到达了六盘兵站,他们或喜笑颜开或神情庄重,望着那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队列、几年前那个雪花纷飞的浓冬再次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短暂的休息过去,我把他们编到去雲南前线的队列里。专列发动了、机车发出了震颤山谷的轰隆声,兵站里人头攒动;新兵们精神焕发地乘上了列车,他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焕发着朝气的那块红土地。正当新兵们乘上开往昆明的专列时,兵站对面的山岗上一位身穿大红袍的姑娘映入了我的眼帘。那姑娘正痴情地目送着向西开去的军列,于是一首《她是谁的新娘》诞生了。

一、在那高高的山上有位姑娘,乌黑的秀发高耸乳房;明亮的眼里淌着泪花、她在风中婷婷立。姑娘啊!你是谁的新娘?

二、亲爱的姑娘,你在送何郎?你的郎已去前方,代哥照顾咱爹娘,哥哥把你记心上。大红袍穿身上,绣花鞋闪金光,痴情的姑娘啊!你是谁的新娘?

专列终于离开了兵站,六盘水的群山像闪电将那婷婷玉立的姑娘抛在了高高的山上。

守河山

一二

扣林山上卷狼烟,挺进扣林山,

越军如蜂数千万;山上山下红旗展;

烽烟萧涩红旗展,看!英雄无畏上前,

刺刀红、杀声喊,听冲锋的号声吹响了;

壮士一去不复返!榴弹在飞舞、壮士下夕烟!

三四

你看,白刀进红刀亮!扫战场残火昂,

血飞如雨豪气壮;枪械遍地横;

狼烟席卷群山里,尸骨满山岗,

战马嘶叫在壮乡。河山虽守住、壮士难回乡!

残酷的中越战争/战场实拍

法卡告急

公元一九八二年于法卡山前线创作

一二

八二年南疆重开战,设妙计歼顽敌,

硝烟卷起“翔云散”;敌进我退打伏击;

敌军逼,大战起,法卡山下敌军逼,

枪声急,军民齐抗敌。穿插敌后斩援敌。

三四

杜鹃花红美无边,烽烟滚滚敌军逼,

朵朵齐开向陵园;法卡山下枪炮急;

捍卫疆土壮士牺,营长挥手冲上去,

三军齐赴歼顽敌。敌军、溃逃不及!

解注:《守河山》和《法卡告急》所写的时代背景是80年代初,当时是自卫反击战时期。两首诗共写了两年,诗中所有造词造句无处不透视着对战况的知晓。正是因为有了一个知字的存在,所以作者把战场的动静描述得生龙活虎。由于作者是战争的亲历者,由此使得情景交融,并富于联想。

战场上的较量是没有情面的,但作为写战争的人却是带着情感去了解战场,去体会战争,去描述。写战场诗,它并不需要有多少意境。它惟一需要的是诗人对战争、对战场的高度认识,理解,及如实地去描述那个真实的战景,以及发动战争的意义。也就是说:你只要准确地去运用朴实的语言把整个战场的动静表达清楚即可。

《法卡告急》中的法卡山是战场的地名,这首诗它主要表现在一个“急”字上。那么,这个急又指的是什么呢?当你特想知道它的含义时,你必须要知道法卡山的战场实况。这种散文式的创作法主要是围绕着对战争的了解而进行的。(法卡山位于广西的宁明县境内)

比如:三军歼顽敌,就主要表现在一个知字上。三军指的是:一、支前大军;二、廣西军区和昆明军区各参战部队;三、各地方武装部队的通力合作。

再如“战事急”再次简明地向人们报告了中越战争已打到了相歭阶段,恶仗一个接着一个正在进行的实况。这样的情景也只有作者作为经历者才有足够的发言权。如“杜鹃花红美无边”一词,其意不在说杜鹃之美。它说的是中弹后的英雄们,伤口里流着的鲜血在喷薄而出。那血喷的景象好似花儿正在开放的样子。这一创新词语恰到好处地运用,使得整个战场的动态如熊熊燎原烈火。由此,让读者读着诗便进入了战场。

其实,杜鹃花在云贵川随处可见,南方人不叫它杜鹃,而称它为映山红。它的花色鲜艳。主要有黄、白、红、蓝、紫,其中最美不过的是红色。作者以红色这一意景代替了英雄那不灭的精神。如“朵朵齐开向陵园”。中的“向”字便成了全诗中的主要转折点。这种写技是作者在进行自我安慰,既有去陵园,当然就有仇未报,战怎结的意义了。这样相知的写法,巧妙地展开了诗人那无尽的情怀奔放。战争它不仅是摧毁一切的工具,同时也是磨炼每一个人意志的大舞场。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守河山》四首诗中诸多相知句子的运用技巧。如:如蜂、萧涩、刺刀红,这些创新句的有机结合是全诗中的激素。

比如排比句:你看!你看!及白刀、红刀,它既充满了对战争的激情,又蕴藏了对敌方的仇恨;还现实地向读者报告了战场的全貌。再看:残火昂、枪械遍地横,尸骨满山岗,壮士难回乡,等词句的运用,已经打破了陈规。从双景,多意方面让陈俗的风格随着战场的硝烟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尤其是量词的灵活运用,使语言艺术发挥到了美学之独特。这更加充分说明了作者既是战场的宣传员,也是战斗员。

对答散文诗同步创作的技巧

春恋

一二

春风春雨春江潮,青山绿水百花涌,

姑娘春情绽放了。妹是腊梅傲雪红;

阿哥似蜂来采花,傻哥采花别激动,

不知阿妹是啥花?哥娶阿妹一生荣。

三四

妹妹十八春开怀,妹知阿哥痴情涌,

哥哥十八也不赖。何不上门把礼送。

阿妹长得花一样,明正言顺好往来,

阿哥帅得像山岗。别让他人眼神恐。

云南民间散文诗创作法。

十送情

公元一九八三年春于云南省富宁县35253部队创作

一二

一送阿妹好心情,二送阿妹莫多心,

阿妹为何不嫁人?哥哥只是关关心;

我的阿哥不知情,阿哥有心妹无意,

阿妹不是牛口草,妹妹许了大傻瓜。

阿哥为何自多情?想不结婚也不行!

三四

三送阿妹情谊深,四送哥哥莫灰心,

今生有缘却无分;你的真情妹记心;

阿哥本想来提亲,待到明年茶花开,

可惜无礼送上门。妹妹为哥做媒人。

五六

五送玫瑰表哥心,六送阿妹哥掏心,

哥哥爱妹没变心;可惜妹妹订了亲;

待到茶花凋谢时,何时出嫁告一声?

阿哥准来早提亲。哥哥定来送一程!

七八

阿哥你呀、莫操心,八送阿妹招了亲,

你若送妹妹伤心;你把阿哥当亲人;

玫瑰代表哥的情,妹的痴情哥铭记,

来生嫁你还哥情。此情此谊还不清。

九十

九因家贫没提亲,阿妹呀、哥哥今话说明,

阿妹心里好不平;清明时节就提亲;

嫁个好郎一生幸,从此拿妹当亲人。

嫁个傻郎苦一生;不嫁哥哥你嫁何人?

妹妹你好糊涂呀,哥哥知情不受惊,

哥哥我好伤心!送匹马儿表哥心!

十一十二

哥哥呀!你回了心,好妹呀!哥哥对不起,

不娶妹妹你娶何人?只因年轻没细心;

阿哥呀?你好没心,前面的失礼请原谅

送的彩礼尽糊人;那是商人把哥坑;

你说今生只爱我,阿哥如此说、妹就放了心,

你拿什么表决心?明年此时就结婚!

《十送情》是云南南部地区少数民族青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述,本诗全采用了白描写技,从而使说唱诗发挥了它独有的特色。

壮乡风情

混合诗体的写法

让瞎子都睁眼

公元一九八二年于云南文山州富宁县创作

一二

你看那玫瑰开时情绵绵,爱就爱个轰轰烈烈,

你看那蜜蜂多情围它转;那管它昆仑崩绝,两心贴;

谁说相爱有界限?两心贴、昆仑绝,

胡说八道旧观念。瞎子都叫绝!

盼归

公元一九八四年于云南文山州广南县创作

一二

盼尔归,盼尔归,

今夜春风轻轻吹;天空雷电声声碎;

爱妻三更怎未归?盼尔归,怎未归?

窗外狂风似报悲。爱人啊!你何时回?

野蝶飞

公元一九八五年于云南富宁县田蓬边界创作

一二

风狂吹,雨狂飞蝴蝶轻飘丛林间,

野蝶飞,雷雨醉!它在林里轻轻飞;

蝴蝶目传情,它们手拉手、心连心,

空房飞进野玫瑰。两心相吸,两心痴醉。

三四

手扶小草那一从,手扶小草春水流,

丛丛拨开春意浓;涓涓流淌润心喉;

有情未必长相守,茉莉花开传情至,

无情未必不永久。眉目传情心愧疚!

香烟盒趟过的岁月

一九八二年于云南开远创作

1981年梅花盛开时,我们在大转移中度过了新年。扣林山和法卡山的战役虽说结束了,但越军又在云南省富宁县的田蓬边界制造事端。于是,新年里我们转战到了田蓬前线。

二团二营五连十一班的战友们沉浸在了思乡之中。这个班是五连四个排中的重火力班,全班共36人,其中有25人都是从别的部队抽调过来的骨干。十一班的队员们早已三年没有探过亲了,就连班长文学的妻子三次来部队也未曾见上一面。就说排长程大牛吧,老母病危都未曾回去,后来他的母亲遗憾地离去了。妻子香梅临产,她多么想此时能见到大牛。然战事持紧,程大牛没有退却;他给十一班、十二班,这两个全连负荷最重的火力班做出了表率。分娩后的妻子为了支持大牛,她带着孩子到了部队。然到了部队的香梅还是不能与丈夫团聚。香梅留在了军人服务社,不穿军装的她,干着与军人同样的工作而无怨无悔……

五连驻守在田蓬公社的木棹村,木棹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村庄,老乡的生活十分艰苦。按照上级指示:各作战部队只能住在村外,可乡亲们硬是腾出了住房,让战士们住进了可以抵御风雨的房子。条件越来越艰苦了,军需物资十分紧张,就连信纸也供应不上了。笔也是好几个人才有一支;惟有的只有那一个个小小的香烟盒便成了大家的宝贝。

春天的南疆鲜艳的攀枝花装点着山川河流,那五颜六色的花儿在竟相绽放。十一班班长文学入伍8年,竟没探过一次亲。三年的反击战使他全身多处受伤,他三次荣获一等功,六次受到战地嘉奖。这不,他又一拐一瘸地上了阵地。他的左腿早已残废了,但他依然坚强地跋涉在荆棘丛生的战道上。文学站在9号阵地上指着山林间那鲜艳的花问:“东方,你的家乡有这种花吗?”东方摇了摇头说:“咱们家乡啊,花儿可多啦,但惟独没有这种花。”过了片刻,文学又问:“嗨、东方,你们那里到底都有些什么花,给大家讲讲吧!”

东方望了望大家说:“好吧!在川北的大山里也有许多花是开在树上的,但惟独令人思念的莫过于映山红了。映山红盛开的时节便是情人约会的时刻。”

春天的红日西沉了,战友们再次伏在战壕上,弹药箱上展开了香烟盒,那些小米大的字迹在诉说着十一班战士们的战斗生活……

解脱

公元一九八五年于云南文山洲砚山县创作

一二

不爱我,怎不明说?相爱未必是同龄,

你让我精神难过;同龄未必知我心;

躯体的相许“算什么?”如今你我两无欠,

那并非是我爱的表白。快快分手都解脱。

注释:这是一首问答并举的抒情散文诗,在创作上运用了散压的创新写技。它旗帜鲜明,简明地向读者介绍了一青年女子为报他人滴水之恩所付出的情感。

她把少女的贞洁献给了他并不爱但却不能不报恩的那个男人。至于因何相许?那个救过她的男人又是谁?他的心情又是什么?作者有意将他隐去,于是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正是这一隐,使抒情、意境、情景、环境、心境如诗如画地搬上了舞台。诗人最需要的是坦诚的爱,爱到生活中去,才能创作出备受人们所喜爱的诗章。一个优美的词句,一段撕心裂肺的词章,往往是诗人感受最深的生活。假使这个诗人没有很好地去深入那种真实的生活,那么、那种让人兴奋,让人裂肺的词章是不会诞生的。

谁说军人没有浪漫的生活?军人们的生活其实是最浪漫的,1985年的云南南疆虽然到处都弥漫着呛人的硝烟,但军人的爱情却是和祖国的爱结为了一体。《解脱》是以地方青年女子爱情生活为原型创作而成的。

古宅

一九八四年于四川通江创作

一二

古宅花满园,乡亲挥手笑颜开,

人人齐耕田;扔下秧苗齐拥来!

牧童来询问,左看右看看不够,

告他把乡还。飞舟留客梨花灿。

三四

老父久瘫忽起来,梨花白、樱花红,

乡邻闻讯纷纷来;天上彩云朵朵白;

古宅顿时沸腾了,古宅兴、人丁旺,

老老少少喜颜开。好男儿志在四方。

词注:《古宅》四词,前四句是诗人回故,由古宅的花开、拉开了创作的布景。如第二首中的“飞舟留客”因为诗人回故的时间是初春时节,此季的川北江河早已开冻。通江共由大通江和小通江两江合成。

亲友探访都要涉江而过,故乡都变了,惟有的是招待客人的方式没变,他们用小船前来迎接他们心中的亲人去做客。春天的梨花正娇艳。然、后四首的十六句却重点写了瘫痪已久的父亲病好了,古宅再次发生了新兴的景观。由此、由新的物景引出了天地人物的旺景,那是一种似乎从未有过的祥和之景。

一九八四年的通江在改革浪潮的洗礼中一跃腾飞,家乡的巨变使得游子坚定了志在四方的信心……

樱花不是日本的樱花,而是川北大山中的一种植贝;树高近六七丈,树身粗壮,春天开着鲜艳的红白花朵;入便结出鲜红的小樱桃。其味酸甜,这种红白对比,是作者采用的季节实写法。

留守春来

公元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九年于云南、广西边防创作

一二

留守春来辛乐哉,留守春来苦乐哉,

边塞烽火映骨白;阵地硝烟茫茫来;

硝烟浓浓卷战道,扣林战捷转法卡,

战车滚滚过边寨。杀声阵阵震边寨!

三四

留守春来辛乐哉,留守春来翔云白,

军民举杯畅开怀;司令捷步下边寨;

三军将士铸风流,战后迎来丰收景,

将军挥笔百花殆。万家欢乐歌舞拜!

五六

留守春来丰乐哉,留守春来笑颜开,

稻花飘香壮稼寨;三军会师兴开怀;

南疆从此和平了,百万精减开序幕,

壮乡人民笑颜开。军民握手话告别。

七八

留守春来众乐哉,留守春来腊梅开,

刀枪入库和平来;沿途乡亲兴开怀;

军民共植和平树,迎着寒风下川北,

中越边关通往来。故道乡亲双鬓白。

九十

留守春来逍遥在,留守春来情花开,

故乡那边秧歌来;川江姑娘齐拥来;

急急探望儿时居,英雄回故把亲定,

童孩问我从哪来?对对新人把堂拜。

词注《留守春来》全诗共十首,此诗的创作时代自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九年的十年间。起稿在春天,结稿在枫叶红灿的深秋。其时代背景从战场到和平,时间长达十年,并每年一首。

战争是无情的,逝去的人成了英雄,然活着的人们在回味着战争。虽然战争留给活着的人是无尽的伤痛,但和平中的花花世界却没能腐蚀了从硝烟中走过来的人们……

八十年代的青年是钢铁般的青年,他们有着明确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有着敢洒热血献青春的精神。虽然战争夺去了他们之中一部分人那年轻的生命,可他们的鲜血醉绿了中华大地,迎来了祥和繁荣的社政改革,他们才是当代青年们学习的典范。

牺牲的战友们把终身托付给了南疆的千山万水,把无私的精神火种留给了活着的人们,而活着的人们正在经受着新的考验。他们之中有身残志坚的,也有奋不顾身大公无私的,他们没有一个是只计私利而不顾祖国重托的;在经济改革、百业俱兴的创业大潮中,他们依然是英雄。

从硝烟中走出来的他们,依然是那么的年轻,在共和国的每一块沃土上都有他们奋斗的身影!岁月虽然夺去了他们青春绽放的容颜,但他们的心却依然年轻……

关于《留守春来》章节背景的注释

《留守春来》就像一缕缕绽放的硝烟和祥瑞的樱花。它是《江枫散文诗》中的脊梁,现在我们再一同来重温那段激情岁月带给人们的快乐与永生的回忆……

诗词一、“辛乐哉,烽火映骨白;卷战道、滚滚来,”这四大词语的运用使白天,夜晚两个战场的景观清晰地展示给了人们。恶仗在无休无止中进行、武器、尸骨、早已满山遍野,白骨堆满了山岗。硝烟在火中、在风中随着汽浪滚滚而来,滚滚而去。它席卷着战道,一条又一条血淋淋的战道,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实描写技,由此强调了恶战仍在继续的情景。

诗二、“苦、茫茫、转、震,”一指在苦难中寻找着生机与求胜的乐趣。二指呛人的硝烟在茫茫而来。三指一战告捷后诗人又到了另一个新的战场。一个“转”字让战场景象发生了巨变。四指冲杀的声音,弹飞似雨的壮景。这是一种写技的改革。由此、把整个南疆前线描述得气势辉宏。

诗三、“辛、畅开怀、写、殆”,“辛”指幸存与幸福并举相存,说的是战争停止了。“畅开怀”说的是一语双关,它既是在抒发情景,也是同音字敞开衣襟开怀大笑的情景。战争终于胜利了,其意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的心舒畅了,开怀大笑的日子到来了。这里不仅在撰述胜利的因由同时更在记述着曾经失败的教训。一个“殆”字它道出了两种景观。前者军民携手守住了疆土,军民畅心如意地敞开胸怀举杯庆祝。后者则说官者在和平到来后的那种让人心悸的霸气。人们在诉说着战争的苦,人们在诉说着今后的向往。全诗充满了两种不同意境和意景的再现。

诗四中的“翔云、捷步、和平、颜开”四个词语将战争画上了句号。天上飘着洁白的翔云,地上展现着欢快轻捷的脚步。一“遍”一“片”吉祥的景象让人们有了欢声笑语。

一九八八年的秋天,是一个让人值得记忆的季节。从一九七九年秋到一九八八年的秋天,其中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虽说结束了,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却没有痊愈。从表面看这首诗写出了和平的景象,但如果细品起来就不然了。

诗五、“兴开怀、飘香、齐拥来”,夏天的大西南正是万花绽放的季节;清香的稻花早已陶醉在山川,战后的南疆再次迎来了收获、喜悦的美景。

诗六、边疆再次恢复了政通人和的社政风貌,寒冬的腊梅在疆域傲放。此时虽早已是寒冬,但仍是山绿水清。下川北,诗人第一次带着未尽的硝烟味踏上了探亲路……

英雄、一个真正活着的英雄,由此出现了故道乡亲齐拥来的情景。战争没有了,军队也开始了百万裁军。

诗七、大裁军后,国家军费开支少了,人民没有了重负。这里的“众乐哉、刀枪入库、和平树、通往来”等词语的恰当运用,从而丰富了“众乐哉”那深刻的内涵。

诗八中的“腊梅、开怀、下川北、鬓上白”都集中描绘了诗人在回乡的途中和回到故乡所看到的一切。故乡的梅花通常开在腊月,然诗人沿途所见到的是什么呢?乡亲兴致建家园,人人开怀大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回到川北的诗人再次看到了旧年的乡亲鬓发已白了,全诗情景,意景有机结合,其寓意深刻……

诗九、“逍遥在、秧歌来、急急、从哪来”?它们是《留守春来》十首中的精华。这首诗既有悠闲逍遥的田园意境,也有春天里川北大山乡亲忙于春种的火热情景,更有诗人急切看望儿时养育他的那所乡校的意境,还有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问侯情景。这些词语的巧妙运用是诗人对生活环境的巨变之集中描绘。

《留守春来》这首长诗完全打破了旧格律,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每一首都来自于那个时代中的真实生活。它既是一个以时代为背景的长篇散文,同时也是一部七言绝句的抒情长诗。

秧歌、四川的秧歌,秧歌唱起来的时候正是插秧的季节,它和山歌及舞台上的秧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另注:本首中的“急急”具有双重含意。前指急切、激动的心情,后指急步而去的意义,完全是多种情景集中的描述。然、境,和景的运用前指地方,后指景象。

如果你想读懂这首长篇诗,你必须先懂得诗人的处境与心境。诗中诸多字、词、句完全与常规诗词的配用是不相同的。尤其是诸多单字的运用,如“畅”一般人会认为它是个错字,可能会改成敞等,其实它正是心情舒畅与敞开衣襟的双音和双重意的用字。

在谈到创作技巧的问题上,有不少人在高谈“灵感”这个共同的话题。这个意识形式上的认识是并不正确的。我之所以反驳这个问题,是因为:(一)创作不仅要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字功底,更应具备一种旗帜鲜明的创作方向,要对生活有着足够清晰的认识。如果你不去很好地认识现实,去深入生活,去正确评价生活优劣之双重本质;那么,你对生活就缺乏了足够的感应认识。(二)感应是感性认识的基础。无论你是否是一个成功的作家,首先你必须是一个很好的劳动者。也许你明白了前者,但未必你能明白后者。好的作品它必须源于真实的生活。如果这些最原始的基础都不具备,你哪里会有创作的灵感呢?

对于写散文诗,我的认识是和众多作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散文诗必须是描述一个时代变革的创新文种,它的形成绝对不可违背历史;谁敢不尊重这个事实,那他是写不好散文诗的。而写抒情诗就不同了,抒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意思。写好抒情诗,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说好每一天要说的话。说:同是在抒发表达每一个情感。很多年来无论在军队,无论在地方,我始终在坚信自己的观点。然对于说话,说好每一天的话,这个问题70%以上的人是不赞同我的观点。尽管如此,我从未对此有过动摇。

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他连自己每一天要说的话都说不好,即使他写出的作品顺应了当时的时代,那也是经不起历史去验证的。我的观点正确与否?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历史去作评判吧……

本文提问:

1、你认为《留守春来》是按什么顺序,什么心境,什么环境创作的?2、你能否用通俗的短文将十年中诗人的心情表述出来吗?3、你是如何理解那代人的精神和你对那个时代的看法?4、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你赞同吗?

返滇南

公元一九八八年创作于云南富宁县

一二

思静心切返滇南,返滇南只因忆静颜,

寒梅开怀迎江枫;金沙水澎浪千丈!

群山苍茫雾水寒,轻舟跃过黑龙潭,

枫叶红醉红梅艳!忆静颜风雨无阻到文山!

祭静词

江枫/词寄

一二

一束野花一束情,雾做帐、山做营,

摘束鲜花辞昆明。日做灯,水做琴;

陵园蝉声奏哀乐,山河低头悼爱静,

清明祥祭忆华景。陵园沉寂静无声……

三词注:祥、是诗人的真名。

白雾似帐似灵营,这是一首写给已逝者的祭诗,

静墓头上小花生。写作的时间是清明时节。如果说

尔游灵界眠青岭,它是祭诗不如说是一首白描散文

吾度阳关似苦僧。诗。

景、物、事、散文诗创作范文:

人事物非

一二

山茫茫雾茫茫,壮士上前方,

红日穿不透;中华改革忙;

秋雨打断粮,羊肠变大道,

雨茫茫洪涛昂;山河变康庄;

路断行人滞,河山依旧故人去,

世界变了样。人事物非全变样。

注:这首诗一、写境与景的看观,从山川到天空再到大地;在写技上言外之意不是风景与情景交融的意思。而是作者对真实社政作了拟人化。秋雨怎能打断粮呢?你如果细读便会发现:“雾、日、雨、洪、人滞、变”为什么都是用的动词在前呢?

二、“上、改革、康庄、旧、非”全用名词作了结句。这样的隐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陪观。那么这个“陪”又是什么呢?作为读者你是否对诗人有了另一种建树?

回乡

写寄在故乡通江

一二

苍茫群山白云荡,物是人非喜气凉,

山青水秀江波漾;故道陌生足怎放?

羊肠尽头是故乡,童孩问我去何方?

终回故里大通江!吾指群峰去故乡。

打下扣林过新年

公元1980年冬于昆明军区文山独立师二团35557部队创作

一二

烽烟滚滚霸边关,鲜血染红半个山,

昆军健儿冲在前;榴弹交织在山间;

扣林山上卷狼烟,战道卷起红色浪,

山上山下杀声喊!打下扣林过新年。

三四

狼烟席卷扣林山,尸横枪残烽烟急,

红旗漫卷硝烟灿;越军如蜂疯狂逼;

百万英雄把身献,孤山战场硝烟茫,

红土埋了热血男。扣林新年枪声急!

注释:扣林山位于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猛硐乡以南。1979年至1980年春,(仅80年)敌军就先后向扣林山发射炮弹近三万余发,是1979年大战后的又一次疯狂决战。九勇士班就诞生在扣林战役中,班长:韦力仕原为七班班长。

中越战争实况

军民同庆

一二

军民同心似山川,春到板崙山河新,

壮乡万里情绵绵;军民同心抗越军;

板崙集训忙春耕,军民亲如一家人,

壮苗回汉大团圆。齐心协力帮乡亲。

三四

夏初到来撤板崙,金秋边境丰果澄,

前方告急开麻栗;金浪翻卷黄粒沉;

三五五七开田蓬,层层稻田谷粒黄,

棹乡人民迎亲人!军民同庆好丰景。

注:《军民同庆》写于1980年至1981年之交,全诗共四首。这四首从板崙写到麻栗,再到田蓬。其创作的方向(1)抒情,绘景。(2)叙事,描景。板崙、麻栗、棹乡、田蓬都系地名简称。

我们无悔

公元一九八三年夏于云南文山洲创作

一二

十六那年上前线,那年别川去云南,

炮火声中过大年;一路泥泞到前线;

男儿端起机关枪,弃学从军不为名,

战地英雄下夕烟。只为国兴家平安。

三四

当兵只为守家园,金戈铁马战旗飘!

阵地与我共患难;无数英雄竟折腰;

山河为咱唱赞歌,戎马岁月显身手,

枪杆子里出政权!回乡创业仍英豪!

五六

一别故土二十年,此生无悔也无怨,

多少困惑说不完;脱下戎装建家园;

风里雨里搏春秋,待到发须齐白时,

月亮圆了人未圆。再来战地话当年。

【无悔的岁月】

送战友

一二

战友啊,战友!战友啊,战友!

你慢慢地走……你一路慢慢走,

你回乡建家园,身虽残、志却有,

我留边再奋斗;请你转告我的师友;

代我看看老母亲,待到边疆和平时,

捎个话儿解母忧。故乡举杯再敬酒!

重开战

一九八三年于云南河口市创作

一二

重开战只因来犯,风潇潇、战火烧,

硝烟漫边关;满山遍野杀开了;

你看!敌军数万,管它榴弹有多狂,

白刀进,红刀爽。消灭敌军保家园!

尸骨满河山!

壮乡欢

公元一九八三年秋于广西百色创作

一二

千里南疆万里风爽,喝不够的壮家酒,

撤军的号角响在壮乡;唱不完的民族情;

壮家山乡沸腾了,手拉手同唱守边歌,香喷喷的壮酒担进营房!壮家酒啊!喝不够!

回故乡

公元一九八四年创作于四川大通江的途中

一二

一路泥泞一路糟,映山花红醉故道,

大江两岸春来早;人物两非无熟娇;

早春雪花迎宾朋,洋房代替旧瓦房,

双亲发白又弯腰。我为乡亲插秧忙!

战地欢

公元一九八四年于云南麻栗坡铁厂创作

一二

金秋麻栗战炮欢,边区老乡齐支前,

人马齐怒上前线;战地狼烟冲九天;

边关千里齐开战,排排人马倒下去,

红旗飘飘明月圆。阵阵杀声霸边关!

祭英魂

公元一九八四年金秋于云南富宁创作

一二

雾雨狂飘似做帐,忆当年岁月艰辛,

对空鸣枪祭英灵;相别离转瞬三惊;

将军不恋儿女情,一掀红土一掀情,

官兵平等同辛程!掀掀痛着战友心!

硝烟席卷

公元一九八0年春于云南田蓬创作

一二

壬申癸酉中越战,十一团次次打攻坚,

弹飞似雨蝉不见;独立师三战麻栗难;

云南广西齐开战,张致秀亲自上前线,

两军奉命去攻坚!火箭划长虹硝烟席卷!

注:“壬申”指1980年的年甲,癸酉指1981年的年甲代称。此诗创作的时代是1980年至1981年冬。张致秀,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

中越反击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