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流韵 书写人生

2012-08-30 11:11 | 作者:孤鸿断梦 | 散文吧首发

翰墨流韵 书写人生

我和吴以权先生相识有年,窃以为是挚友。很早就想为他写几行文字,以表仰止之情,但恐冒犯先生,或因肚子里墨水太少逗人耻笑而未敢提笔。然而,他对书法艺术执着与坚毅的精神,却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不得不不揣谫陋,提笔涂鸦,聊作“素描”,以了心结。

吴先生出生巴东农村,早年求学苦读,毕业后闯荡打拼,几经周折,寓居宜都。他干过会计,当过科长,打过工,做过生意。他感受了人间冷暖的抚摸,历练了时代沧桑的撞击。这些,都让他看破红尘。于是他远离浮躁,安静下来,潜心研习书法。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成果丰赡,终有回报。其作品先后在《中国书画报》、《书法之友》、《写字》、《书法报》、《书法导报》和《湖北日报》上刊发。

他幼时就受到家庭的感染和熏陶。他的父亲曾是一名乡村教师,对《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道德经》等篇什及部分唐诗宋词都能倒背如流,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板书和毛笔字,被乡党百姓誉为“文化人”。吴以权耳濡目染,小学时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练就了一身“童子功”。十二岁就跟着父亲出去写对联。小学、中学办黑板报是他的专利。参加工作后,单位的会标、庆典站牌非他莫属。这些都为他的书法艺术道路奠定了牢牢的基石。

现在,他酷书法几乎到了痴迷而疯狂的地步。白天,他经营着一个小小的木材店铺,生意不是很景气,没有顾客时他就伏在案桌上品茗赏字、背贴临帖、研究技法、吟哦诗章;晚上他就到清江公园广场去练地书,常常至阑人静。,暑去寒来从未辍笔。春节期间,亲朋到他家拜年,寒暄互祝之后,客人便摸牌聊天,他却躲在书房里临池学书。他说,我可以一天不吃饭,不可以一天不练书法。他为了练好基本功,一点一划可以练一天,一个字可以练上三五天。当他练书法练得腰酸背痛时,就叫老伴捶肩揉背,展纸磨墨,侍奉左右。他生活节俭,不乱花一分钱,但他购买笔墨纸砚时是从不吝啬的。他的四室两厅的居室,墙上挂的、地下摊的、桌上铺的全是他的书法习作,满屋子弥漫着浓郁的墨香味。

书法艺术贵在继承与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师法古代书法名家,汲取艺术精华,寻求本源。他对颜、柳、欧、赵,米芾、其昌之作品烂熟于心,尤其是书圣王右军让他顶礼膜拜。他脱贴而书的《兰亭集序》犹如真迹,让人难以辨识真赝。他仰慕先贤,但不泥古,善于思辨,勇于创新,点画之间彰显出独特的个性色彩。其楷书端庄雄健、气势恢宏;行书运笔秀巧、行云流水;草书虚实有度、汪洋闳肆。书作以行草见长,博采众妙,神形兼备,气息高雅。友人戏称他的书法风格为“吴氏风骨”。足见古人所云“字如其人”,洵不欺也。

我喜欢先生的书法,更敬佩他的为人之道。要说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他并不满足,甘拜中国书协会员、宜都书法名家光荣、杨平、开新为师,寻求秘笈;常与“王哥”等同侪友朋交流切磋。若友人到他的府邸造访,先生会请客人先入其斋阁,观其作品,祈求诤谏,后留客人小酌。觥筹间,诗词歌赋,之乎者也,行楷隶草,中侧逆回(指毛笔用锋),定会畅叙交流一番。他出名后,宜都仰慕者众。中小学生、青年书法爱好者欲拜他为师学习书法。他怕误人子弟,总是保持谦逊的态度,以“我的字写的不好,待我写好了再教你们”为由而婉拒。每逢春节前夕,私营企业、店铺老板、同学同事、街坊邻居、附近农民慕名而来请他写春联,他都乐意接受,且只收点纸张费;若是熟人,就全部免收,拱手相送。他说:“别人写春联赚钱,我写春联贴钱”。此话不虚。同行们常常用“儒雅淡定、品高德厚”来评价他,实不为过。

凭着先生执着勤奋和勇猛精进的精神,以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襟怀,相信他会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志存高远,再造新境,用绽放之笔传承灿烂文化,书写瑰丽人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