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出路在哪里?

2012-08-07 10:03 | 作者:江南东野 | 散文吧首发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温总理

中国教育问题用国民劣根性来表述,真是有过之而无不足。现当下中国的教育为什么正在一步步倒退,为什么会学风日下,为什么会百年名校会比不过新崛起的香港中文大学甚至不如二十余年的“港科大”,为什么会这样,也许当你看到下面这一段话就会不言而明。

“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我在译学馆的时候,就知道北京学生的习惯。他们平日对于学问上并没有什么兴会,只要年限满后,可以得到一张毕业文凭。教员是自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讲义,照样印出来,按期分散给学生,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等到学期、学年或毕业的考试,教员认真的,学生就拼命地连阅读讲义,只要把考试对付过去,就永远不再去翻一翻了。要是教员通融一点,学生就先期要求教员告知他要出的题目,至少要求表示一个出题目的范围;教员为避免学生的怀恨与顾全自身的体面起见,往往把题目或范围告知他们了。于是他们不用功的习惯,得了一种保障了。尤其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所以专门研究学术的教员,他们不见得欢迎;要是点名时认真一点,考试时严格一点,他们就借个话头反对他,虽罢课也在所不惜。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根性,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所以我到校后第一次演说,就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然而要打破这些习惯,只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这是蔡元培校长说的一段话,当时的北大为什么会盛极一时,我想也应是他的功劳吧!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基本上中国的学术界名人都汇聚一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思想在那里碰撞?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新思想从那里萌发?这些难道不足让我们回过头去深思吗?下面的这情况就不是学生了,而是老师、学校、教育部门了。

近日,一张“恩施状元游街”的微博图引起关注。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扛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日前,学校证实此事。校长称,鼓乐队是学校花钱从外面请的,载着状元杨元的轿车是向朋友借的。(8月1日《楚天金报》)

作为一名教师,一所学校,对高考状元庆祝一下本无可厚非,但如此高调“游街”式的大肆宣扬难免有故意炒作之嫌——让高考状元游街究竟是在向公众炫耀什么?

在我看来,“状元游街”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是一种功利化教育、一种扭曲了教育本质的教育、一种腐蚀灵魂的教育。近年来,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升学率也成了地方政府、教育官员们的“政绩”。如果哪个学校出了个高考状元,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学校领导们都会大加宣扬,并会给予资金上的重奖或者是花钱请所谓的考试“枪手”挂学校名考试。因为,高考状元、高升学率都是领导们的一项政绩。

地方政府、学校之所以热衷于大肆宣传高考状元,其目的有三:一是能提高学校知名度;二是作为领导们的“政绩”,可以为他们的“官运”加码;三是为了抢夺优质生源,更好地提高升学率,同时,也能给学校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在如此多利益的驱使下,学校必然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成绩,甚者一些学校不惜拿重金、轿车来刺激教师的积极性——今年高考前夕,河北省重点中学邢台一中就在校园内高调展出一辆价值11万元的轿车。该校校长说轿车是奖励给该校高三教师的。这样的功利化教育显然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政绩”。

还有,来凤高中高调炒作“状元”散发出浓浓的商业味道。对于“状元游街”炒作,人们的疑问是,腰鼓队和黑色轿车都是由谁赞助的?其背后到底有没有利益瓜葛?据校长称,鼓乐队是学校花钱从外面请的,载着状元杨元的轿车是向朋友借的。可是,这能让公众相信吗?显然不能。

正如武汉大学教育学教授胥青山所说,发生在来凤县的状元游街现象背后,隐藏的是一条利益链。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状元,目的都是为日后争夺优质生源打下基础。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准炒作高考状元,不准搞重点示范中学、重点班级等。如今,来凤高中却摆出了“游街”的花招,显然是有违教育部规定的,理应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

评论

  • 繁星春水:中国的教育让我懂得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
    回复2012-08-07 11:22
  • 人不狠站不稳:中国的教育始终还是走不出封建王朝的阴影,教育的改革喊了这么长时间,依旧没有看到什么成效!
    回复2012-08-07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