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2012-07-27 14:19 | 作者:郑华 | 散文吧首发

黄河

黄河是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黄河水流经濮阳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记载,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许多悲欢离合。

古人云:“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

尧咨嗟。”就是黄河的真实写照。

黄河代表着国家的精神、民族的品格。黄河文明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民族一样,都曾背负着沉甸甸的荣耀与坎坷。不但给世人带来了诸多灾难,也带来了伟大业绩和灿烂的文化文明。

黄河古称河水,它到哪里就在哪里沉积、淤塞,濮阳处于下游,经常经受决口、改道的痛苦磨难。不知给多少人家留下了惨痛的纪念。由此,不仅改变了地理面貌,也留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也给人们增长了治理黄河的斗争经验。大禹治水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据《禹贡》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进入濮阳境内,经新习、张庄、乜固、戚城北去出境。到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夏,濮阳空子河决口,淹没十六郡,是有史以来首次发生水患的记载。西汉成帝四年(公元前29年)黄河在东郡(濮阳)决口,洪水泛滥。这是西汉以前的黄河故道。王莽时期(公元11年)致使黄河改道,经濮阳县城以南向东流去,至清河头折向东北。造成这里的人民流离失所。此为东汉,经历晋、隋、唐、五代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的黄河故道。就是在1048年,黄河在商湖(今昌湖)决口,南北分流,至金朝章宗五年(1194年)北流断绝,大河南去,形成现在的黄河,仍然在濮阳境内。它在濮阳境内周旋近两千年,故道痕迹依然可寻。

清咸丰五年,黄河在铜瓦箱决口,到咸丰十年(1862年)又入濮阳境。同治三年(1865年)黄河自渠村北来,抵金堤东去。同治六年,河又南徙,经司马、安头、习城东去。光绪六年(1880年)自高庄决口。民国初黄河自坝头决口,三年才修复。1933年黄河在长垣决口,淹没海通、庆祖、子岸、五星等处。决口堵塞后又入故道。

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炸开了郑州花园口,滔滔河水沿开封东南去,黄河再次离开濮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堵塞了花园口,黄河又沿故道东北来,重入濮阳境。解放后锁住了黄龙,加固了黄河大堤,安上了闸门,放水灌溉,淤沙压碱,由害河变为有力于黄灌区的不可缺少的利河。

黄河是一条高高在上的空中悬吊河,由于从上游流失的大量泥沙,河床每年都在增高。一百来年就增高三米,致使河堤防务每年就要加固。自建造小浪地水库,才算有所收敛。

评论